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排气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332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排气系统及汽车,其中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进气管集成于消声器上,消声器的内部形成消音腔,消声器与进气管相对的一侧形成排气孔;设置于消声器第一端的提手结构,以及设置于消声器第二端的支架结构,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消声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通过设置提手结构,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消声器的移动,支架结构的设置可以便于排气消声器的放置,进一步的,排气消声器上设置的隔热层可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避免发生烫伤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排气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排气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及怠速工况下,排气噪声对车内影响较大。在车辆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开发过程中,排气系统的开发对整车NVH性能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排气系统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排气消声器来测试排气噪声对整车车内噪声的贡献度,进而对排气系统进行优化。现有的实验用排气消声器在使用过程中,移动不便,同时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排气消声器产生大量的热,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排气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排气系统研发时,试验使用的排气消声器移动不便且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集成于消声器上,所述消声器的内部形成消音腔,所述消声器与所述进气管相对的一侧形成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第一端的提手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第二端的支架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消声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其中,所述消声器的第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孔处,且与所述进气孔一体连接。其中,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且所述进气孔、所述排气孔均与所述消音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连线和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垂直。其中,所述提手结构与所述消声器一体连接,所述提手结构包括:与所述消声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的提手部。其中,所述支架结构与所述消声器一体连接,所述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支架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架间隔预定距离的第二支架。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与所述消声器匹配的弧形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弧形部的两端、与所述弧形部一体连接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均与所述弧形部呈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隔热层通过粘贴结构包覆于所述消声器的外表面,且所述隔热层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采用上述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进行排气噪声的检测。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排气系统。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消声器上设置提手结构和支架结构,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排气消声器的移动与安放,同时可以保证在排气系统研发时通过排气消声器来测试排气噪声对整车车内噪声的贡献度,进而对排气系统进行优化,消声器上包覆的隔热层,可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不至于在对排气消声器更换位置时发生烫伤危害,且本技术提供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为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示意图一;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示意图二;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隔热层示意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示意图三。其中图中:1、进气管;11、进气孔;2、消声器;3、排气孔;4、提手结构;41、连接部;42、提手部;5、支架结构;51、第一支架;52、第二支架;53、弧形部;54、第一支撑部;55、第二支撑部;6、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1,进气管1集成于消声器2上,消声器2的内部形成消音腔,消声器2与进气管1相对的一侧形成排气孔3;设置于消声器2第一端的提手结构4,以及设置于消声器2第二端的支架结构5,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消声器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的进气管1与排气系统的排气管连通,进气管1集成于消声器2上,在消声器2上集成有排气孔3,进气管1和排气孔3均与消音腔连通。排气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排气管进入进气管1内,通过进气管1进入消音腔内,经过消音腔对噪声的处理,经排气孔3排除,可以保证噪声的降低。其中消声器2的外壳由双层钢板焊合而成,消声器2的消音腔内形成有消音结构,可以实现对噪声的处理。进一步的,通过在消声器2上设置提手结构4,可以便于在实验过程中对排气消声器的移动。且消声器2上设置的支架结构5,可以保证排气消声器在地面上的放置。在排气消声器对噪声进行降噪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消声器2的表面温度较高,为了保证试验人员的安全,在消声器2的外表面设置隔热层6,可以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在对排气消声器更换位置时发生烫伤的危害。其中提手结构4与支架结构5分别设置于消声器2的相对两端,在移动排气消声器时,通过提手结构4来实现对排气消声器的移动。其中在对排气消声器移动之后,对排气消声器进行安放时,可以利用支架结构5来实现对排气消声器的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消声器2的第一侧设置有进气孔11,进气管1设置于进气孔11处,且与进气孔11一体连接。排气孔3设置于消声器2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且进气孔11、排气孔3均与消音腔连通;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的连线和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垂直。具体的,进气孔11设置于消声器2的第一侧,排气孔3设置于消声器2的第二侧,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且进气管1设置于进气孔11处,与进气孔11一体连接。排气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通过排气管进入进气管1内,通过进气管1与消音腔的连通使得噪声进入消音腔内,消音腔内设置的消音结构可以对噪声进行处理,经过降噪处理后的噪声可经排气孔3排除,来保证噪声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消声器2的形状为桶状,在桶状的消声器2的两侧形成端盖,在第一端盖上形成进气孔11,在第二端盖上形成排气孔3,且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的形状为椭圆形。提手结构4与支架结构5分别设置于消声器2的相对两端,且第一端与第二端的连线和第一侧与第二侧的连线相垂直,由于消声器2的形状为桶状,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端盖,相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弧面,其中设置于第二端的支架结构5形成有弧形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提手结构4与消声器2一体连接,提手结构4包括:与消声器2连接的连接部41,以及与连接部41一体成型的提手部42。具体的,提手结构4与消声器2一体连接,提手结构4包括:与消声器2的第一端连接的连接部41,以及与连接部41一体成型的提手部42,提手部42形成一圆环状,且圆环状结构中的圆形为长圆状,通过设置提手结构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排气系统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集成于消声器上,所述消声器的内部形成消音腔,所述消声器与所述进气管相对的一侧形成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第一端的提手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第二端的支架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消声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排气管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集成于消声器上,所述消声器的内部形成消音腔,所述消声器与所述进气管相对的一侧形成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第一端的提手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第二端的支架结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消声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的第一侧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进气孔处,且与所述进气孔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消声器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且所述进气孔、所述排气孔均与所述消音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的连线和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的连线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用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结构与所述消声器一体连接,所述提手结构包括:与所述消声器连接的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昱全王伟韩坤郝鹏马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