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324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用于连接车门铰链的安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具有占有空间小、增重少的优点,通过设置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增加了车门铰链安装板与车门的搭接面积,使车门铰链安装板结构更加牢固,有效提高车门下沉刚度,使其可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车门下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
技术介绍
汽车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且能够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车门一般包括门外板、门内板、门窗框、门铰链、门锁及门窗附件等。内板装有玻璃升降器、门锁等附件。为了装配牢固,内板局部还要加强。为了增强安全性,外板内侧一般安装了防撞杆。内板与外板通过翻边、粘合、滚焊等方式结合,针对承受力不同,要求外板质量轻而内板刚性要强,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车门通过车门铰链安装在车身上,车门铰链通过车门铰链安装板与车门连接,要使车门具有足够刚度和强度,保证车门工作可靠,防止车门下沉,必须保证车门铰链安装位置处的刚度。如果车门铰链安装板与周边零件搭接面积较小,车身下沉刚度不足,那么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极易造成车门变形,下沉的风险会越来越大。而且在行驶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晃动并发出异响,影响驾驶感受。若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甚至会造成交通事故。因此,汽车车门铰链安装板加强结构的刚度及强度对使用安全性有很大影响。目前,常用的车门铰链通过车门铰链安装板焊接与车门连接,其结构与车门铰链安装板附近零件搭接较少,其结构强度、所能承受的临界载荷较低。在恶劣工况下,车门存在下沉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用于连接车门铰链的安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形成为多边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的一侧边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边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同一面。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形成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形成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直角边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直角边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直角边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垂直于所述本体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于所述本体部之间圆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互相连通的减重孔。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断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板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焊接相连。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该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通过连接车门铰链的安装板和车门外板,增加了车门铰链安装板与车门的搭接面积,提高了车门铰链安装点的刚度。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具有结构牢固、占有空间小、增重少的优点,通过设置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使车门铰链安装板结构更加牢固,有效提高车门下沉刚度,使其可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车门下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加强件100;本体部10;第一连接部20;第二连接部30;减重孔40;安装板50;车门外板60;车门铰链7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50的加强件100。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50的加强件100,用于连接车门铰链70的安装板50和车门外板60,加强件100包括本体部10、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具体而言,第一连接部20设在本体部10的一侧且与本体部10相连,第一连接部20与安装板50相连,第二连接部30设在本体部10的另一侧且与本体部10相连,第二连接部30与车门外板60相连。换言之,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50的加强件100主要由本体部10、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组成,本体部10的一侧与第一连接部20连接,本体部10的另一侧与第二连接部30连接,本体部10和第一连接部20以及第二连接部30连接成一个结构牢固的有机整体。第一连接部20安装在安装板50上,第一连接部20在安装板50上的安装位置紧临车门铰链70安装点的位置,有效提高车门铰链70安装点的刚度,使其可承受更大的载荷。第二连接部30安装在车门外板60上。加强件100通过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与安装板50、车门外板60一起构成一个稳固的有机整体,增加了安装板50和车门外板60之间的搭接面积,提高了车门铰链70安装点的刚度,增强了安装板50的牢固性,有效防止车门下沉。由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铰链安装板50的加强件100,通过连接安装板50和车门外板60,增加了车门铰链安装板50与车门的搭接面积,使车门铰链安装板50结构更加牢固,提高了车门铰链70安装点的刚度,使其可承受更大的载荷,防止车门下沉。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体部10形成为多边形,第一连接部20与本体部10的一侧边沿相连,第二连接部30与本体部10的另一侧边沿相连,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位于本体部10的同一面。也就是说,本体部10的形状可以为多边形,本体部10的一侧边沿连接有第一连接部20,本体部10另一侧边沿连接有第二连接部30。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均设置在本体部10的同一个面上,减少了加强件100整体结构的占有空间,使加强件100结构更加紧凑。优选地,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体部10形成为三角形。由三角形稳定性原理可知,三角形结构的本体部10,具有更加优异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强件100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体部10形成为直角三角形,本体部10包括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第一直角边的长度小于第二直角边的长度,第一连接部20与第一直角边相连,第二连接部30与第二直角边相连。换句话说,本体部10的形状可以是直角三角形,本体部10相对较短的一条直角边与第一连接部20相连,形成第一连接部20的长度较短,便于和安装板50固定连接,本体部10相对较长的一条直角边与第二连接部30相连,形成第二连接部30的长度较长,增加了安装板50与车门外板60的搭接面积,提高了车门铰链70安装点的刚度和安装板50的稳固性能。在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分别垂直于本体部10。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30分别沿本体部10的两条直角边向同一面垂直延伸,使加强件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用于连接车门铰链的安装板和车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用于连接车门铰链的安装板和车门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板相连;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外板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形成为多边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的一侧边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边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同一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形成为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铰链安装板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形成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直角边和第二直角边,所述第一直角边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燕王华杰肖介平宋嘉洋刘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