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223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4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孔装置,包括第一下压梁与多个C型模具,C型模具包括C型本体及用于配合冲孔的上模芯、下模芯,上模芯与下模芯均设于C型本体上,上模芯的下端滑动穿设C型本体,上模芯的上端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抵设于C型本体上,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上模芯上,第一下压梁用于下压上模芯,第一下压梁与上模芯不连接。上述冲孔装置通过C型本体使上模芯与下模芯对位,使上模芯与下模芯在重复冲孔时对位准确,冲孔效果较稳定,第一下压梁不与上模芯连接,冲孔时不会产生侧向分力,因此不需要考虑下压梁的压力中心与C型模具冲孔时的压力中心重合,一次动作可以冲出多个孔,多种不同孔型,生产效率高。

Punch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unching device, comprising a first pressing beam and a plurality of C type mold, C mold including C type body and used for punching on the mould and the lower mould core, the upper mould core and the lower mould are arranged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sliding C type body, an upper mold core penetrating C type body, top coat on the cor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lastic member, one end of the first elastic member for a C against the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elastic member for positioning is arranged on the mould core, first pressing the beam for pressing the upper mold core, first under pressure on the beam and the core is not connected. The punching device makes the upper mould core and the lower mould alignment by C ontology, the core and the lower mould in repeated punching accurately. The punching effect is stable, the first pressing the beam is not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unch, punch will not generate a lateral force and therefore do not need to consider the center of pressure and C pressure beam mould punching pressure center overlap, an action can out of a plurality of hole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as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压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冲孔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程制造中,需要对零件进行各种加工,其中对零件的冲孔操作较为常见。可利用压力机带动冲孔模具对零件进行冲孔操作。由于要保证冲孔模具在压力机上正常、平衡地进行重复冲孔工作,需要压力机的下压中心与冲孔模具冲孔时的压力中心重合,因此在进行冲孔操作时,压力机上的滑块需要锁紧上模、下模,则当对冲孔模具进行调整时,需要相应的调整压力机的位置及压力机与冲孔模具间的配合,容易造成误差导致冲孔的效果不稳定,同时采用传统冲床每次动作只能冲出一个孔,冲第二个孔时需要对工件重新定位;特别是在同一工件上需要冲出不同孔型时,还需要更换模具,无法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冲孔效果较稳定且生产效率高的冲孔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冲孔装置,包括第一下压梁与多个C型模具,所述C型模具包括C型本体及用于配合冲孔的上模芯、下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均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上模芯的下端滑动穿设所述C型本体,所述上模芯的上端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上模芯上,所述第一下压梁用于下压所述上模芯,所述第一下压梁与所述上模芯不连接。上述冲孔装置,上模芯滑动穿设C型本体,C型本体可对上模芯的滑动进行导向,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设于上模芯上及C型本体上,通过C型本体使上模芯与下模芯对位,使上模芯与下模芯在重复冲孔时对位准确,冲孔效果较稳定,同时,第一下压梁不与上模芯连接,第一下压梁的冲击力对多个C型模具只产生向竖直向下的力,不会产生侧向分力,因此不需要考虑下压梁的压力中心与C型模具冲孔时的压力中心重合,一次动作可以冲出多个孔,多种不同孔型,生产效率高,同时对多个模具之间的一致性要求低,模具制造成本低廉。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芯包括浮动导套及冲针,所述冲针穿设所述浮动导套,所述浮动导套的外表面上设有限位阶梯,所述浮动导套滑动穿设于所述C型本体,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浮动导套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限位阶梯处。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芯还包括限位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冲针依次穿设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浮动导套,所述冲针与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冲针远离所述下模芯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进一步地,所述上模芯还包括装配杆,所述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冲针匹配的安装孔,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与所述装配杆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冲针上设有与所述装配杆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杆依次穿设所述通孔与所述装配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橡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冲针的端面与所述浮动导套的端面平齐设置。进一步地,所述C型本体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模座、连接柱及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与所述下模座相对设置,所述上模芯滑动穿设所述上模座,所述下模座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所述C型本体为一体结构。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芯上设有与所述上模芯匹配的落料孔,所述下模座上设有与所述落料孔连通的漏料空间,所述漏料空间内设有漏料斜块,所述漏料空间的出口设于所述下模座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侧面上,所述漏料斜块朝向所述漏料空间的出口设置。进一步地,上述冲孔装置还包括第二下压梁,所述第二下压梁用于下压所述C型本体,所述第二下压梁不与所述C型本体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冲孔装置还包括定位块、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滑动穿设所述定位块并与所述第二下压梁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外套设有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两端分别用于抵设所述定位块、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定位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调节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二下压梁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C型本体靠近所述第二下压梁的侧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第二下压梁通过所述缓冲垫下压所述C型本体。进一步地,上述冲孔装置还包括滑轨,所述C型本体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C型本体上设有与所述滑轨匹配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截面积沿远离所述下模芯的方向逐渐增大;或所述滑槽的截面积沿远离所述上模芯的方向均相等。进一步地,上述冲孔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压力机,所述压力机沿所述第一下压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压力机的推杆并列间隔设置,所述压力机的推杆与所述第一下压梁连接,所述压力机的推杆用于下压所述第一下压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冲孔装置的背视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C型模具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下压梁,200、C型模具,210、C型本体,211、上模座,212、连接柱,213、下模座,213a、漏料空间,213b、漏料斜块,214、缓冲垫,215、滑槽,220、上模芯,221、浮动导套,221a、第一套筒,221b、第二套筒,222、冲针,223、限位件,224、第二弹性件,230、下模芯,231、落料孔,240、第一弹性件,300、第二下压梁,410、定位块,420、第一调节件,430、第二调节件,440、第三弹性件,450、辅助块,460、第三调节件,470、第四调节件,500、滑轨,600、压力机,700、底座,710、阻挡件,800、悬臂,900、支撑架,10、加工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如图1至图3所示,冲孔装置包括第一下压梁100与多个C型模具200,C型模具200包括C型本体210及用于配合冲孔的上模芯220、下模芯230,上模芯220与下模芯230均设于C型本体210上,上模芯220的下端滑动穿设C型本体210,上模芯220的上端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240,第一弹性件240的一端用于抵设于C型本体210上,第一弹性件240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上模芯220上,第一下压梁100用于下压上模芯220,第一下压梁100与上模芯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冲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压梁与多个C型模具,所述C型模具包括C型本体及用于配合冲孔的上模芯、下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均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上模芯的下端滑动穿设所述C型本体,所述上模芯的上端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上模芯上,所述第一下压梁用于下压所述上模芯,所述第一下压梁与所述上模芯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下压梁与多个C型模具,所述C型模具包括C型本体及用于配合冲孔的上模芯、下模芯,所述上模芯与所述下模芯均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上模芯的下端滑动穿设所述C型本体,所述上模芯的上端外套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上模芯上,所述第一下压梁用于下压所述上模芯,所述第一下压梁与所述上模芯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包括浮动导套及冲针,所述冲针穿设所述浮动导套,所述浮动导套的外表面上设有限位阶梯,所述浮动导套滑动穿设于所述C型本体,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浮动导套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C型本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设于所述限位阶梯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还包括限位件与第二弹性件,所述冲针依次穿设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及所述浮动导套,所述冲针与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冲针远离所述下模芯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系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还包括装配杆,所述限位件上设有与所述冲针匹配的安装孔,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与所述装配杆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孔的中心线呈夹角设置,所述冲针上设有与所述装配杆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杆依次穿设所述通孔与所述装配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橡胶,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针的端面与所述浮动导套的端面平齐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本体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模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卫东禇红照杨国军吴堂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荣盛实业有限公司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