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2536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1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微控制器和若干运动轴,运动轴包括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执行单元包括电机、联轴器和升降杆;上位机根据参数通过串行口通信方式与微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微控制器基于通信协议解析数据,向驱动单元传输脉冲控制信号,驱动单元将控制信号转换成驱动信号后输出给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升降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将传统的大面积固定支撑工装改为多点柔性工装,通过多轴协同控制,使得各轴同时动作,并同时到达指定高度,同时支撑零件,有效防止零件的局部受力变形;通过单轴点动控制,使各轴具有运动距离微量补偿的功能,使得电机带动支撑轴实现有效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多电机的协同控制是指按照工艺要求,实现多台电机的相对或绝对同步运行或者按照一定的轨迹协同运行。多电机协同控制因为涉及到多个控制回路并使其保持协调,不仅是要求单个回路保持高品质,并且对单台电机控制的要求更高。多电机协同控制方式主要有机械控制方式和电控控制方式两种。采用机械方式实现协同控制时,由于机械连接牢固可靠,同步效果较好,但是连接部件过多且寿命有限,影响协同控制效果,相比之下电方式的协同控制更加灵活。电方式协同控制一般分为非耦合结构和耦合结构。1、非耦合控制结构早期的协同控制主要采用非耦合控制,即每一台电机单独控制,系统中所有电机按预定指令实现同步运行。但由于系统中所有电机相互独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某一台电机受到扰动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其他电机不会回应这种变化,从而电机之间将产生运动偏差,影响系统同步性,因此这种控制结构很少在实际中应用。还有一种为主从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中当主电机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信息能够反馈给从电机,使从电机做出相应调整。但从电机状态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微控制器和若干运动轴,所述运动轴包括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电机、联轴器和升降杆;所述上位机根据参数通过串行口通信方式与微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微控制器基于通信协议解析数据,向驱动单元传输脉冲控制信号,驱动单元将控制信号转换成驱动信号后输出给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升降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微控制器和若干运动轴,所述运动轴包括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执行单元包括电机、联轴器和升降杆;所述上位机根据参数通过串行口通信方式与微控制器进行数据传输,微控制器基于通信协议解析数据,向驱动单元传输脉冲控制信号,驱动单元将控制信号转换成驱动信号后输出给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驱动升降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包括升降杆的轴运动距离和运动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括报文、电机的脉冲频率和脉冲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器上设有标识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设有指示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的驱动方式包括多轴协同控制和单轴点动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控制器的多运动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协同控制的操作步骤为:S11、初始化上位机;S12、向上位机中输入参数,包括若干升降杆的轴运动距离和运动方向;S13、装载参数:上位机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出数据,包括各升降杆对应的电机的脉冲频率和脉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国肖武警萧海辉张洪双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