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423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助燃器,包括能够对空气进行细化的助燃器本体;在该助燃器本体的外周侧固定一个能够与进气管内侧面实现固定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助燃器本体外侧面的外圈,该外圈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外弹片。安装的时候,将外圈套接固定在助燃器本体的外侧面,然后将整个助燃器卡入进气管内腔,此时外弹片与进气管内壁接触,并产生一个径向向外的力,实现该助燃器的固定,使得整个安装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燃器
本技术涉及节能设备
,尤其是一种助燃器。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即引擎)在工作中,化油器借助于滤清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外来空气把燃料雾化,雾化的油分子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掺混燃烧给发动机提供了动能。而油分子和空气中的氧含量往往因掺混比例不稳定,造成发动机动力不足,油耗量增加;由于油气混合不匀导致燃烧不完全,造成气缸内大量积碳,增加缸体磨损的速度;同时造成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甚至冒黑烟,严重污染了环境,无形中增加了车辆在行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而车辆引擎的进气装置是车辆燃油系统的核心组件,其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引擎的动力性能、油耗、启动的加速性能、旋转的稳定性及废气的排放。由于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引擎排放黑烟、车辆动力不足、油耗增加、汽缸内大量积碳等现象均为空气混合比例失调所致。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汽车引擎助燃器,目的在于能够细化空气分子,保证空气分子能够与汽油进行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率。但是现有的汽车引擎助燃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安装的时候通过一些辅助器件进行安装,使得安装很不方便。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助燃器,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助燃器与进气管安装不方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助燃器,包括能够对空气进行细化的助燃器本体;在该助燃器本体的外周侧固定一个能够与进气管内侧面实现固定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助燃器本体外侧面的外圈,该外圈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外弹片。进一步的,在外圈的外侧面具有两个°排布的外弹片。进一步的,在外圈的外侧面具有五个间隔均匀分布的外弹片。进一步的,所述外弹片与外圈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每个外弹片包括与外圈连接在一起的向外延伸的弹力部以及由弹力部的末端向外延伸的用于与进气管内壁接触的接触部。进一步的,所述接触部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进一步的,外圈具有至少一个向内侧延伸的用于与所述助燃器本体卡合的内弹片,该内弹片与外圈之间具有间隙用于容纳助燃器本体的外环以实现进行固定。进一步的,每个内弹片对应的外圈部分为通孔,所述外环的外侧具有突出部,当助燃器本体与外圈配合时所述突出部卡设在所述通孔。进一步的,内弹片与外圈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在外圈的内侧面设置五个均布的内弹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在助燃器本体的外侧面设置了一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包括一个外圈,外圈的外侧设置至少一个外弹片,安装的时候,将外圈套接固定在助燃器本体的外侧面,然后将整个助燃器卡入进气管内腔,此时外弹片与进气管内壁接触,并产生一个径向向外的力,实现该助燃器的固定,使得整个安装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助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固定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外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固定装置与助燃器本体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一种助燃器,包括能够对空气进行细化的助燃器本体10;在该助燃器本体10的外周侧固定一个能够与进气管内侧面实现固定的固定装置20;该固定装置20包括固定在助燃器本体10外侧面的外圈201,该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外弹片202。应当理解,助燃器本体10可以是能够对空气进行活化、细化的任意一种结构,例如参杂了铈元素的蜂窝状结构。传统的助燃器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固定连接件进行装配连接,使得在装配的过程比较繁琐。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只要将该助燃器直接压入到进气管即可实现装配固定。应当注意,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弹片202是具有较大的弹性的,当被挤压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弹力,以保证与进气管的内壁进行接触、固定。在使用的时候,将该助燃器直接推入进气管的内腔,在进入的过程中,由于进气管的管径限制,外弹片202会发生弹性变形,同时该外弹片202将会对进气管的内壁产生一个弹力,当助燃器完全被压入进气管的内腔时,外弹片202产生的力达到最大,使得整个助燃器能够牢固的装配在进气管内腔。需要注意,弹力的大小由外弹片202控制,即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使用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材料制备该外弹片202,并且也可以通过控制该外弹片202的形变量进行控制力的大小,即通过设计该外弹片202远端与外圈201的外侧面的距离来控制形变量。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不锈钢制备该固定装置20。优选的,在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两个180°排布的外弹片202。即在装配的时候能够对助燃器本体10产生一对位于同一直线上的力,这样能够很好的保证助燃器本体10的固定,即保证了固定稳定性。更优选的,在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五个间隔均匀分布的外弹片202。该手段更进一步保证助燃器本体10的在多个方向均匀受力,保证更好的装配稳定性。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在外圈201设置不同数量的外弹片202,例如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弹片202与外圈201为一体结构。即外弹片202可以由一个外侧面封闭的外圈201处加工而成。参照图4,每个外弹片202包括与外圈201连接在一起的向外延伸的弹力部2021以及由弹力部2021的末端向外延伸的用于与进气管内壁接触的接触部2022;该接触部2022为向外凸起的圆弧结构。将接触部2022设计为圆弧结构,是为了能够实现与进气管的内壁更好的接触。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助燃器与进气管内壁接触的稳定性,可以将接触部2022的外侧面设计为具有一定的粗糙,以提高接触摩擦力。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实现外圈201和助燃器本体10的固定,外圈201具有至少一个向内侧延伸的用于与所述助燃器本体10卡合的内弹片203,该内弹片203与外圈201之间具有间隙204用于容纳助燃器本体10的外环101以实现进行固定。装配的时候,所述将助燃器本体10压入外圈201的内腔,随着助燃器本体10的进入,最终该助燃器本体10的外环101落入内弹片203和外圈20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并在该内弹片203的作用下,该助燃器本体10被紧压实现助燃器本体10和固定装置20的固定。为了更好的实现助燃器本体10和固定装置20的固定,在每个内弹片203对应的外圈201部分一个通孔2013,所述外环101的外侧具有突出部102,当助燃器本体10与外圈201配合时所述突出部102卡设在所述通孔2013。即通过该通孔2013,能够约束外环101的移动,由此保证了助燃器本体10与固定装置20之间不会轻易发生松动、脱落。外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内弹片203与外圈201为一体结构。并在在外圈201的内侧面设置五个均布的内弹片203。通过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助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助燃器,包括能够对空气进行细化的助燃器本体(10),其特征在于:在该助燃器本体(10)的外周侧固定一个能够与进气管内侧面实现固定的固定装置(20);该固定装置(20)包括固定在助燃器本体(10)外侧面的外圈(201),该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外弹片(2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燃器,包括能够对空气进行细化的助燃器本体(10),其特征在于:在该助燃器本体(10)的外周侧固定一个能够与进气管内侧面实现固定的固定装置(20);该固定装置(20)包括固定在助燃器本体(10)外侧面的外圈(201),该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向外侧突出的外弹片(2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燃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两个180°排布的外弹片(20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燃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圈(201)的外侧面具有五个间隔均匀分布的外弹片(20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弹片(202)与外圈(201)为一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外弹片(202)包括与外圈(201)连接在一起的向外延伸的弹力部(2021)以及由弹力部(2021)的末端向外延伸的用于与进气管内壁接触的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伟江黄子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盛佰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