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500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顶杆组件和推杆组件;推杆组件包括推杆,推杆的一端与踏板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顶杆组件之间存在解耦间隙;顶杆组件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顶杆的另一端与主缸活塞连接;在驾驶员踩下踏板时,驱动机构接到信号带动顶杆推动主缸活塞实现制动,同时推杆在踏板的推动下,做直线运动,由于推杆与顶杆组件之间存在解耦间隙,推杆并不会顶到顶杆组件;当电控系统失效时,驱动机构不会启动,踏板带动推杆消除解耦间隙后,推杆顶到顶杆组件,靠驾驶员踩动踏板的力推动主缸活塞实现电控失效情况下的制动。

An electric brake booster used in automobil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lectric brake booster for automobil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push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component and the push rod assembly; the push rod assembly comprises a push rod, one end of the push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existence of decoupling gap between the push rod assembly rod; the top rod assembly comprises a push rod, one end of the top rod connected with the driving mechanism,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main cylinder piston rod connection; when the pedal in the driver, receiving the signal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a push rod to push the main cylinder piston and push rod on the pedal braking, driven by the linear movement, by between the push rod and the push rod assembly is decoupling gap, and not push top to top rod assemblies; when the control system fails, the driving mechanism can not be started, the pedal to drive the push rod to eliminate the gap after decoupling, a push rod top rod assembly, the pedal by the driver The force pushes the piston of the main cylinder to realize the braking in the case of electronic control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加速进入普通家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自动泊车、制动驾驶技术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装这种舒适性配置,这两种功能必须要求汽车可以实现自动刹车,自动紧急剎车系统成为各大车厂的重点研发项目。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大都采用真空助力,真空助力器是利用真空(负压)来增加驾驶员施加于踏板上的力,只要轻轻一踩踏板,就可以产生相当大的推力,从而刹住转动的车轮。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要使用真空助力器必须外接真空泵,增加了成本,不利于空间布置,真空泵的效率不高会造成能量的损失,且传统的真空助力器没有自动控制元件,无法实现自动刹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真空助力器无法自动刹车的技术问题。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顶杆组件和推杆组件;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踏板连接,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组件之间存在解耦间隙;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所述顶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与主缸活塞连接。其中,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推杆座,其一端与所述推杆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调整叉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推杆座上套设有变节距弹簧;钢套,其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套设于所述推杆上,所述推杆与所述钢套滑动连接。其中,所述钢套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容置孔,所述推杆的一端穿出所述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杆接触的衬套,所述推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钢套的开口端固定有螺帽,用于对所述推杆座限位。其中,所述变节距弹簧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于所述推杆座上的弹簧座抵接。其中,所述推杆上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推杆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活塞环,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容置孔的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减震垫。其中,所述顶杆组件还包括导向座,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座上开设有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的导向孔;所述顶杆穿设过所述导向座,所述顶杆上于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突出于所述顶杆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容置槽之间夹设有反馈盘。其中,所述顶杆的一端插入所述主缸活塞,所述顶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顶杆减震垫,所述顶杆位于所述主缸活塞内的端部连接有顶杆头。其中,所述主缸活塞外设置有制动主缸,所述制动主缸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预紧弹簧,所述预紧弹簧与所述制动主缸抵接。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条,其内部中空并于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凸棱,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套设于所述推杆上,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顶杆组件抵接;齿轮,其与所述齿条的环形凸棱啮合;电机,其通过蜗轮蜗杆机构与所述齿轮连接。其中,所述壳体上于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间隙调整组件,所述间隙调整组件包括:压块,其与所述齿条抵接;调整螺母,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抵接所述压块,所述压块与所述调整螺母配合形成空腔;弹簧,其位于所述空腔内,旋转所述调整螺母通过所述弹簧能带动所述压块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顶杆组件和推杆组件;推杆组件包括推杆,推杆的一端与踏板连接,推杆的另一端与顶杆组件之间存在解耦间隙;顶杆组件包括顶杆,顶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顶杆的另一端与主缸活塞连接;在驾驶员踩下踏板时,控制器根据踏板位置信息判断驾驶员制动意图后,控制驱动机构带动顶杆推动主缸活塞实现制动,同时推杆在踏板的推动下,做直线运动,由于推杆与顶杆组件之间存在解耦间隙,所以推杆并不会顶到顶杆组件;当电控系统失效时,驱动机构不会启动,踏板带动推杆消除解耦间隙后,推杆顶到顶杆组件,靠驾驶员踩动踏板的力推动主缸活塞实现电控失效情况下的制动。当驾驶员离开踏板时,踏板复位,带动推杆组件复位,控制器根据踏板位置信息,控制驱动机构反向运动,实现顶杆组件复位。因此,该电动制动助力器不仅能够实现自动刹车,而且能够自动复位,并实现推杆和主缸的解耦,辅助整车实现制动能量回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踏板行程与踏板力变化曲线。图中:10、壳体;20、推杆组件;30、顶杆组件;40、驱动机构;50、间隙调整组件;60、主缸活塞;70、制动主缸;101、壳体减震垫;201、推杆;202、推杆座;203、钢套;204、调整叉;205、衬套;206、锁紧螺母;207、活塞环;208、限位减震垫;209、螺帽;210、推杆减震垫;211、变节距弹簧;212、弹簧座;301、顶杆;302、导向座;303、顶杆减震垫;304、反馈盘;305、顶杆头;306、预紧弹簧;307、螺母;401、齿条;402、齿轮;404、齿条衬套;501、压块;502、调整螺母;50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参见图1,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包括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的顶杆组件30和推杆组件20,下面对各个部件及其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推杆组件20包括推杆201、推杆座202和钢套203,推杆201的一端通过推杆座202与踏板(图中未示出)连接,推杆201的另一端与顶杆组件30之间存在解耦间隙;推杆座202的一端与推杆201活动连接,推杆201的球头部分安装到推杆座202的孔中,通过铆压使推杆201卡入推杆座202的孔中,并且推杆201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摆动。推杆座202的另一端通过调整叉204与踏板连接,调整叉204通过螺纹连接在推杆座202上。钢套203固定于壳体10内并套设于推杆201上,推杆201与钢套203滑动连接。钢套203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与容置腔连通的容置孔,推杆201的一端穿出容置孔,容置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推杆201接触的衬套205,衬套205压装入容置孔,钢套203压装入壳体10。钢套203上设有锁紧螺母206,连接钢套203与壳体10,防止钢套203与壳体10松脱。推杆201的另一端位于容置腔内,推杆座202与推杆201的连接处位于容置腔内。推杆201上于容置腔内设置有突出于推杆201的凸出部,凸出部与容置腔的内壁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活塞环207,活塞环207上带开口以方便装配。凸出部靠近容置孔的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减震垫208,限位减震垫208为弹性元件,用以减弱推杆201与钢套203撞击的噪音,限位减震垫208可以使用橡胶,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弹性材料。钢套203的开口端固定有螺帽209,螺帽209与钢套203螺纹连接,螺帽209限制推杆201不会从钢套203内脱出,螺帽209靠近容置腔的一侧设置有推杆减震垫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的顶杆组件(30)和推杆组件(20);所述推杆组件(20)包括推杆(201),所述推杆(201)的一端与踏板连接,所述推杆(201)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组件(30)之间存在解耦间隙;所述顶杆组件(30)包括顶杆(301),所述顶杆(30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40)连接,所述顶杆(301)的另一端与主缸活塞(6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汽车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的顶杆组件(30)和推杆组件(20);所述推杆组件(20)包括推杆(201),所述推杆(201)的一端与踏板连接,所述推杆(201)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杆组件(30)之间存在解耦间隙;所述顶杆组件(30)包括顶杆(301),所述顶杆(301)的一端与驱动机构(40)连接,所述顶杆(301)的另一端与主缸活塞(6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20)还包括:推杆座(202),其一端与所述推杆(201)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调整叉(204)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推杆座(202)上套设有变节距弹簧(211);钢套(203),其固定于所述壳体(10)内并套设于所述推杆(201)上,所述推杆(201)与所述钢套(203)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203)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容置腔和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容置孔,所述推杆(201)的一端穿出所述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推杆(201)接触的衬套(205),所述推杆(20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钢套(203)的开口端固定有螺帽(209),用于对所述推杆座(202)限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节距弹簧(211)一端与所述壳体(10)抵接,另一端与固定于所述推杆座(202)上的弹簧座(21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01)上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突出于所述推杆(201)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活塞环(207),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容置孔的表面上设置有限位减震垫(20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制动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组件(30)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鑫
申请(专利权)人:拿森汽车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