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8994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该管廊设置在行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多个舱室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布置。垂直管廊的管线出线口、通风口、逃生口、吊装口等出管廊口部采用在管廊侧壁处设置,在绿化带处出路面,综合管廊垂直方向的多个舱室可共用一个口部结构,也可进行独立设置;每层中的出线口为多个支路,汇集到垂直管廊处后垂直通入地面的管线;每层侧壁管廊舱室侧壁的上方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通风口,通风口与垂直管廊相联通进行通风换气;每层侧壁管廊舱室的侧壁处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逃生口,逃生口用于人员疏散逃生和施工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布置管廊宽度较传统的排布置管廊减小,对于城区现有道路的管廊,施工对交通影响小。

A vertical layout of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corridor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rtically arranged underground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is arranged below the driveway or the non motorized driveway, and multiple cabins are arrang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vertical pipe rack, pipeline outlet vents, exit, lifting export outlet pipe mouth is arranged in the corridor by the pipe gallery at the side wall, in the green belt from the road, multiple compartments for pipe gallery in vertical direction can use a mouth structure, also can be independently set up each line; export layer for multiple branches, collected in vertical pipe gallery after vertical pass into the ground pipeline; above the side wall of each floor corridor compartment side wall of the tube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d vents, air vents and vertical pipe rack communicated for ventilation; the side wall of each floor corridor compartment side wall of the tube are the interva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exit, exit for personnel evacuation and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layout of the tube gallery is smaller than the tradi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ube corrido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road corridor in the urban area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raff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
,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目前主要成熟的施工方法为明挖现浇或明挖预制法,除管廊基坑占地外,施工过程期间,仍需利用基坑旁6m左右宽度空间作为管廊施工机械行走,施工作业空间,对于4车道的城镇道路,基本无法保证道路通行。在此优化管廊截面布置方案,减小管廊施工期间道路占用,减小施工期间对管廊所在道路区域市民生活的影响,适合主要城市现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管廊设置占地宽度大,在城区现有道路处施工容易造成施工期间占道严重,影响沿线交通的缺陷,提供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该管廊设置在行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方,多个舱室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布置。垂直管廊的管线出线口、通风口、逃生口(出入口)、吊装口等出管廊口部采用在管廊侧壁处设置,在绿化带处或人行道处出路面,综合管廊垂直方向的多个舱室可共用一个口部结构,也可进行独立设置。本专利技术布置管廊宽度较传统的排布置管廊减小,对于城区现有道路的管廊,施工对交通影响小。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多层侧壁管廊舱室设置有不少于2层,且管廊舱室在垂直方向上依次排列。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出线口呈竖井状,管线侧壁出舱进入出线口,垂直上升至管廊顶部路面以下至道路两侧用户井。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通风口采用多舱独立风道,每个舱室用独立风机和通风阀;或多舱共用风道,多个舱室共用风道和风机,利用各舱室通风阀控制相应舱室的通风换气。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吊装口位于管廊侧壁外,管线可以斜向或者横向水平吊入垂直管廊各舱室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S1、管廊布置:管廊的多层侧壁管廊舱室采用垂直方向布置,根据入廊管线情况进行各舱室管线布置,管线出线口、通风口和逃生口在管廊侧壁外布置,呈竖井状,根据道路情况将出口布置在绿化隔离带或者人行道处;S2、管线出舱:管线出舱支管在多层侧壁管廊舱室的侧壁位置,沿舱顶至侧壁出线套管,进入侧壁出线口,垂直上升至管廊顶部,通过直埋或者套管方式布向道路两侧用户点;根据管线情况可采用集中出舱或分散出舱,并同时设置逃生口,作为逃生通道以及垂直管线检修作业通道;S3、逃生口设置:将大直径管线布置在内侧,逃生口门洞处采用“几”型弯管、吊架等方式,扩大人员进出垂直空间;人员出舱口和吊装口、出舱口联合布置,作为逃生口的同时,也作为安装、检修人员通道;S4、通风口设置:管廊通风口根据通风需要采用多舱独立风道,每个风道均设置有风机和通风阀,各舱室独立控制,也可采用多舱共同风道,各舱室共用一个风道和风机,通过通风阀控制各舱室通风。S5、吊装口设置:吊装口采用三舱共用垂直吊装通道,侧壁设管线入廊口,采用管线斜向进入管廊方式进行作业,也可在结构设计中增加横梁,管线横向进入舱室,施工更方便;S6、管廊施工:管廊结构施工可采用普通明挖法或占地更小的沉井法、逆做法、顺做法或地下连续墙法,将基坑支护和墙板结构合二为一,采用半逆做地下连续墙法。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采用侧壁出舱方案和口部侧壁设置方案,目前未发现采用此方案设计的管廊,属独创性;管廊结构设计更适合采用沉井法、逆做法、支护结构合一等施工方式,降低工程支护投资;口部集中布置可将多个舱室的通风、排风设备优化共用,减少管廊设备投资,同时减少了口部结构数量;有效控制了管廊宽度,解决了管廊施工期间占路和城市道路通行需要的矛盾。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管廊道路布置示意;图2管线侧壁出舱方案立面示意;图3管线侧壁出舱方案平面示意;图4管廊侧壁人员出入口部出舱方案;图5管廊侧壁通风口出舱方案立面示意;图6管廊侧壁通风口出舱方案平面示意;图7管廊侧壁吊装口方案立面示意;图8管廊侧壁吊装口方案平面示意;图9管廊施工占路及交通导流示意;图中:1-垂直管廊,2-垂直口部结构,3-出线口,4-通风阀,5-多舱独立风道,6-多舱共同风道,7-逃生口,8-吊装口,9-风机,10-管线入廊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管廊布置方案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设置在机动车道或非机动车道,包括垂直管廊1和设置在垂直管廊1侧壁位置的垂直口部结构2,垂直口部结构2为竖井状结构,是出线口3、通风口、逃生口7、吊装口8等出入结构的总称,也是以上口部结构主要的断面形式,垂直口部结构2的出口可按图1所示布置在绿化隔离带,也可布置在人行道处。管线出舱方案:如图2、图3所示,管线出舱支管在管廊内主管分支,沿舱顶至侧壁出线套管,进入出线口3,垂直上升至管廊顶部,通过直埋或者套管方式布向道路两侧用户井。根据管线情况可采用集中出舱或分散出舱,并可同时设置逃生口7,作为逃生通道的同时,也可作为垂直管线检修作业通道。逃生口、人员出舱口方案如图1所示垂直管廊内管线布置时考虑垂直通道侧出舱需要,将大直径管线布置在不需架设通道的内侧,人员通过防护门可由管廊舱室进入逃生口7竖井。如图4所示,人员出入防护门处根据情况采用“几”型弯管或侧壁管线转为吊架等方式进行避让,也可采用加高此段管廊高度等方式进行设计。图4由上至下为几种管廊侧壁人员出入口部出舱方案,分别为吊架避让,“几”型弯管避让,和管上过道。人员出舱口和和吊装口、出舱口联合布置,作为逃生口的同时,也可作为安装、检修人员通道。通风口出舱方案:如图5、图6所示,管廊进风口和排风口根据通风需要可以采用多舱独立风道5,各舱室通风使用独立风道、风机9和通风阀4。也可采用多舱共同风道6、各舱室共用风道和风机9,通过通风阀4进行流量控制。图5、图6分别为通风出舱方案的平面示意和立面示意。吊装口出舱方案:如图7、图8所示,吊装口采用三舱共用吊装口8垂直吊装通道,侧壁设管线入廊口10,采用管线斜向进入管廊方式进行作业,吊装口宽度较其它口部较宽,便于管道吊装时转向,并在各层设置平台便于施工人员站立操作。管线入廊口10在管廊结构设计时,可采用图中所示方案减小其孔洞尺寸,也可通过设置过梁等方式,加大其孔洞长度,便于管线进入管廊舱室,减小吊运难度。图7、图8为吊装口出舱方案平面示意和立面示意。管廊施工实施方案根据地质情况,管廊结构除普通明挖法施工外,还可采用占地更小的沉井法,逆做(顺做)法,地下连续墙法并可将基坑支护和墙板结构合二为一设计施工。施工时,除结构宽度区域作为施工场地外,根据每段施工临时占用临近道路作为施工车辆行走和作业道路。图9为采用地下连续墙逆做或顺做法在16m双向2车道的典型城市道路情况下实施时交通导流示意。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下方,包括垂直管廊(1)和设置在垂直管廊(1)侧壁位置的垂直口部结构(2);垂直管廊(1)的侧面设置有出线口(3)、通风口(4)和逃生口(5);每层中的管线由侧面穿出墙板,汇集到出线口(3)处后垂直上升至管廊顶部,向两侧水平布置到道路两侧用户井;垂直管廊(1)侧壁的上方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通风阀(4),管廊侧壁外布置多舱独立风道(5)或多舱共同风道(6),满足管廊通风需要;逃生口(7)和各舱室在垂直管廊(1)侧壁处进行连接,用于人员疏散逃生和施工作业出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下方,包括垂直管廊(1)和设置在垂直管廊(1)侧壁位置的垂直口部结构(2);垂直管廊(1)的侧面设置有出线口(3)、通风口(4)和逃生口(5);每层中的管线由侧面穿出墙板,汇集到出线口(3)处后垂直上升至管廊顶部,向两侧水平布置到道路两侧用户井;垂直管廊(1)侧壁的上方均间隔设置有多个通风阀(4),管廊侧壁外布置多舱独立风道(5)或多舱共同风道(6),满足管廊通风需要;逃生口(7)和各舱室在垂直管廊(1)侧壁处进行连接,用于人员疏散逃生和施工作业出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管廊舱室设置有不少于2层,且在垂直方向上依次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管线侧壁出舱进入出线口(3),垂直上升至管廊顶部路面以下至道路两侧用户井。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通风口采用多舱独立风道(5),每个舱室用独立风机(9)和通风阀(4);或多舱共同风道(6),多个舱室共用风道和风机(9),利用各舱室通风阀控制相应舱室的通风换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吊装口(8)位于管廊侧壁外,管线可以斜向或者横向水平吊入垂直管廊(1)各舱室内。6.一种垂直布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飞张驰金钊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