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包括上管廊和下管廊;所述上管廊包括顶板和两上侧板;下管廊包括底板和两下侧板;两上侧板与两下侧板配合连接,内部为空仓;上管廊与下管廊通过PC钢棒连接;其预制方法包括:土工挖掘及基础铺设,下管廊放置,上管廊安装,上侧板通孔灌浆,接缝处填胶,下一节下管廊及上管廊安装连接,同时在下管廊底部采用粘贴凹槽泡沫条,再进行喷涂防水填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单件浇筑,其重量轻,便于运输、安装,且牢固、密封性好。
Upper and lower split prefabricated pipe gallery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upper and lower split prefabricated pipe gallery, including pipe gallery and Gallery; the pipe rack comprises a top plate and two side plates; under the pipe rack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two side; on the two s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ide plates with internal short positions on the pipe rack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the pipe rack by PC steel bars; including the precast method: Geotechnical excavation and foundation laying, under the pipe rack placed on the pipe rack installation, the upper side plate through hole filling, seam filling glue, the next section under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Pipe Gallery Gallery installation, the paste groove at the bottom of a foam pipe gallery then, spraying waterproof pack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installation, firmness and good tight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综合管廊的
,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市政共用隧道,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多种市政管线集中在一体,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的共享。传统的综合管廊建设,一般采用现场浇筑,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加工绑扎、支模、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等工序,此方法不仅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同时还存在需要较大的原材料存放和加工厂地等问题。为了解决现场浇筑式管廊的施工缺陷,出现了整体式预制管廊,但是整体式预制管廊往往体积和重量较大,从工厂到施工现场的的运输和现场吊装极为不便,从而出现了装配式结构管廊。而现有的装配式结构管廊其实也是属于整体式预制管廊范畴,只是相对整体式预制管廊长度缩短而已;其浇筑工艺一般采用立式整体浇筑或卧式整体浇筑;卧式整体浇筑,往往都存在几个技术缺陷:1)由于预制管廊的高度高、重量大,从而在浇筑时经常在模具的下部出现胀模现象,从而造成模具损坏;2)由于模具为整体式的,从而导致,从上往下向模具内灌注混凝土时,在模具底部的空气及气泡无法完全排出,从而导致成型的管廊底板出现蜂窝状缺陷,甚至出现局部露筋现象,严重影响结构强度、使用寿命及密封性;3)浇筑完,脱模难,且易磨损磨具,减少模具使用寿命。而立式整体浇筑,存在技术缺陷:1)模具的浇筑顶面即为管廊装配时的配合面,采用立式整体浇筑,模具无法保证浇筑的该面的平整度,从而影响之后的管廊装配及密封。而对于安装方法中,虽然整体式预制管廊安装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其整体重量大,导致其运输、吊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件浇筑重量轻,便于运输、安装,且牢固、密封性好的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及安装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包括上管廊和下管廊;所述上管廊包括顶板和两上侧板;下管廊包括底板和两下侧板;两上侧板与两下侧板配合连接,内部为空仓;所述下管廊的下侧板预埋多根底部设锚固板和螺帽的下PC钢棒,上管廊的上侧板设多个与下侧板下PC钢棒对应的通孔,通孔中穿设上PC钢棒;所述下PC钢棒和上PC钢棒通过螺套连接,螺套设于下侧板上部的凹孔中,上PC钢棒的另一端设锚固板和螺帽,固定在顶板上。所述下侧板的上配合面的两边设槽口,下侧板与上侧板配合时,在接缝处的两侧形成用于填充防水胶的凹槽。多个下管廊或多个上管廊之间均采用承插式连接,其插口端和承口端之间配合处两侧形成用于填充防水胶凹槽,中间形成用于放置密封条的凹槽。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管廊通道土工挖掘及基础铺设:土工挖掘管廊通道,并对底面浇筑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层;2)下管廊放置:将预制好的下管廊通过吊具或移动车,运至安装位;在每一根下PC钢棒上安装螺套,在下侧板的上配面中间粘贴密封条;3)上管廊安装:将预制好的上管廊通过吊具或移动车,运至下管廊的配合位;在上管廊上侧板的通孔中穿入上PC钢棒,并与螺套连接;通过拉紧装置拉紧上PC钢棒,旋紧上PC钢棒螺帽和锚固板,使上管廊和下管廊紧密结合;通过上下PC钢棒连接上下管廊,保证整体管廊强度及防止错位;4)上侧板通孔灌浆:沿着上管廊上侧板的通孔慢慢注入混凝土至下管廊的凹孔,直到上侧板通孔填满为止;使上侧板与下侧板连接,且上侧板为整体实心,保证其强度;5)接缝处填胶:对上管廊和下管廊之间配合形成的接缝处两边形成的凹槽进行喷射防水填料,操作方便,密封效果好;6)下一节下管廊安装连接:下管廊与下管廊之间采用承插式连接,同时,在下管廊的下侧板与底板的侧面夹角处采用横向PC钢棒与上一节下管廊拉紧连接;在下管廊承口端中间凹槽处粘贴密封条,在配合处两侧形成的凹槽中喷射防水填料,从而形成三道密封防水防线;7)下一节上管廊安装连接:如步骤3)-5)安装上管廊,同时上管廊与上管廊之间也采用承插式连接,在上管廊的上侧板与顶板的侧面夹角处采用横向PC钢棒与上一节上管廊拉紧连接;在上管廊承口端中间凹槽处粘贴密封条,在配合处两侧形成的凹槽中喷射防水填料;上述第6)步骤中,由于下管廊的底板是安放于地面,所以对下管廊底部的凹槽进行喷射防水填料,其密封效果不好,所以在下管廊的底板的侧配合面处靠近最底部通过粘贴带凹槽的泡沫条或海绵条,再对其凹槽进行喷射防水填料进行密封,其密封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将一个装配式整体结构管廊拆分为上下分体式结构,一方面可以减轻单件的浇筑重量,便于运输,另一方面,分体式的上管廊和下管廊均可采用卧式浇筑,其浇筑质量好,各配合面的配合精度高,便于装配安装。同时上管廊与下管廊之间或者上管廊与上管廊之间或下管廊与下管廊之间均采用高强度PC钢棒连接,使整个管廊的强度及承压能力比较强,可抗震防灾;且安装过程中,各个配合面之间均采用至少三道密封防水防线,其密封防水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上管廊与下管廊配合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说明。如图1及2所示,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包括上管廊1和下管廊2;所述上管廊1包括顶板11和两上侧板12;下管廊2包括底板21和两下侧板22;两上侧板12与两下侧板22配合连接,内部为空仓。所述下管廊2的下侧板22预埋多根底部设锚固板和螺帽的下PC钢棒3,上管廊1的上侧板12设多个与下侧板22中下PC钢棒3对应的通孔13,通孔13中穿设上PC钢棒4;所述下PC钢棒3和上PC钢棒4通过螺套5连接,螺套5设于下侧板22上部的凹孔25中,上PC钢棒4的另一端设锚固板和螺帽,固定在顶板11的灌浆口15中,通过拉紧上PC钢棒4,拧紧端部螺母,再从灌浆口15往通孔13中灌注混凝土,即可使下管廊2和上管廊1连接紧固。所述下侧板22的上配合面的两边设槽口,下侧板22与上侧板12配合时,在接缝处的两侧形成用于填充防水胶的凹槽。多个下管廊2或多个上管廊1之间均采用承插式连接,其插口端和承口端之间配合处两侧形成用于填充防水胶凹槽,中间形成用于放置密封条的凹槽。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管廊通道土工挖掘及基础铺设:土工挖掘管廊通道,并对底面浇筑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层;2)下管廊放置:将预制好的下管廊2通过吊具或移动车,运至安装位;将螺套5安装在每一根下PC钢棒3上,在下侧板22的上配面中间粘贴密封条6;3)上管廊安装:将预制好的上管廊1通过吊具或移动车,运至下管廊2的配合位;在上管廊1上侧板12的通孔13中穿入上PC钢棒4,并与螺套5连接;通过拉紧装置拉紧上PC钢棒4,旋紧上PC钢棒4的螺帽和锚固板,使上管廊1和下管廊2紧密结合;4)上侧板通孔灌浆:从上侧板顶板上的灌浆孔15,沿着上管廊1上侧板12的通孔13慢慢注入混凝土至下管廊2下侧板22上的凹孔25,直到通孔13和灌浆孔15填满为止。5)接缝处填胶:对上管廊1和下管廊2之间配合形成的接缝处两边形成的凹槽进行喷射进口TB防水填料;6)下一节下管廊安装连接:下管廊2与下管廊2之间采用承插式连接,同时,在下管廊2的下侧板22与底板21的侧面夹角处采用横向PC钢棒7与上一节下管廊2拉紧连接;在下管廊2承口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廊和下管廊;所述上管廊包括顶板和两上侧板;下管廊包括底板和两下侧板;两上侧板与两下侧板配合连接,内部为空仓;所述下管廊的下侧板预埋多根底部设锚固板和螺帽的下PC钢棒,上管廊的上侧板设多个与下侧板下PC钢棒对应的通孔,通孔中穿设上PC钢棒;所述下PC钢棒和上PC钢棒通过螺套连接,螺套设于下侧板上部的凹孔中,上PC钢棒的另一端设锚固板和螺帽,固定在顶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廊和下管廊;所述上管廊包括顶板和两上侧板;下管廊包括底板和两下侧板;两上侧板与两下侧板配合连接,内部为空仓;所述下管廊的下侧板预埋多根底部设锚固板和螺帽的下PC钢棒,上管廊的上侧板设多个与下侧板下PC钢棒对应的通孔,通孔中穿设上PC钢棒;所述下PC钢棒和上PC钢棒通过螺套连接,螺套设于下侧板上部的凹孔中,上PC钢棒的另一端设锚固板和螺帽,固定在顶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的上配合面的两边设槽口,下侧板与上侧板配合时,在接缝处的两侧形成用于填充防水胶的凹槽。多个下管廊或多个上管廊之间均采用承插式连接,其插口端和承口端之间配合处两侧形成用于填充防水胶凹槽,中间形成用于放置密封条的凹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分体式预制管廊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管廊通道土工挖掘及基础铺设:土工挖掘管廊通道,并对底面浇筑表面平整的混凝土层;2)下管廊放置:将预制好的下管廊通过吊具或移动车,运至安装位;将螺套安装在每一根下PC钢棒上,在下侧板的上配面中间粘贴密封条;3)上管廊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登忠,
申请(专利权)人:贾登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