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67433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2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深基坑工程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包括底板、两块主体侧墙、冠梁、围护桩、环梁和插筋,所述两块主体侧墙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三者共同构成U型结构;围护桩设置有两排,每排所述围护桩的顶部分别承接一根所述冠梁,并且每根所述冠梁的顶部均与所述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的顶端面平齐;相邻的主体侧墙和冠梁共同形成环梁承载结构,每个所述环梁承载结构分别承接一根所述环梁;所述冠梁和所述环梁通过多根插筋连接,所述插筋的下端锚入所述冠梁内并且其上端伸入所述环梁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便捷、钢筋用量小、节省投资、保证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等优点,在地铁等深基坑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An enhanced lateral stiffness structure of the open section of the subway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and discloses a subway entrance opening section of the lateral stiffness of reinforce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plate, two block body side wall, top beam and retaining pile, ring beam and reinforcing, the two block body side wall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three together the U type structure; pile is arranged in two rows, each row of the top of the pile were to undertake one of the top beam, flat top surface and top of each of the top beam and the body of the U type structure of the side walls of adjacent side walls; the main beam to Wacom the formation of ring beam structure, each of the ring beam supporting structure respectively to undertake one of the ring beam; the top beam and the ring beam through a plurality of inserted bar connection, the lower end of the inserted reinforcement anchor into the top beam and the upper end extends into the inner ring bea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small amount of reinforcement, saving investment, ensuring structural safety and waterproof effect,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such as metr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
本技术属于深基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结构。
技术介绍
地铁出入口敞口段处为了满足建筑净高要求而在顶板设置较大开孔(沿出入口方向一般超过12m),该处结构为仅有底板和主体侧墙的U型结构,一方面,在较高的抗浮水位下,出入口敞口段需利用围护结构参与抗浮;另一方面,由于主体侧墙为下侧固定的悬臂结构,在侧向水土压力作用下,主体侧墙的受力较大。针对抗浮问题,目前常用的做法是,冠梁宽出围护桩200mm-300mm,主体侧墙施工时设置一个凹槽,利用围护结构参与抗浮,但由于凹槽处钢筋不好绑扎,而且异形界面处的防水不好处理,往往增加施工难度而影响施工工期;针对主体侧墙受力较大问题,一般增加悬臂主体侧墙厚度或者增加主体侧墙与底板相接处的钢筋,从而增加出入口规模和造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能满足满足抗浮要求和受力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块主体侧墙、冠梁、围护桩、环梁和插筋,其中,所述两块主体侧墙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它们相互平行,所述底板和两块主体侧墙共同构成U型结构;所述围护桩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结构位于两排所述围护桩之间,每排所述围护桩分别与所述U型结构的一块所述主体侧墙接触,每排所述围护桩的顶部分别承接一根所述冠梁,并且每根所述冠梁的顶部均与所述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的顶端面平齐;相邻的主体侧墙和冠梁共同形成一环梁承载结构,每个所述环梁承载结构分别承接一根所述环梁;所述冠梁和所述环梁通过多根插筋连接,每根所述插筋的下端均锚入所述冠梁内并且其上端均伸入所述环梁内;所述环梁的顶端面与规划地面平齐。优选地,所述冠梁的宽度与所述围护桩的直径相等。优选地,单个所述主体侧墙的厚度与围护桩的直径之和等于所述环梁的宽度。优选地,所述主体侧墙、环梁和冠梁通过插筋及浇筑工艺形成一体结构。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地铁出入口敞开段设置环梁,并与冠梁刚性连接,利用围护桩与冠梁共同形成的围护结构参与抗浮、满足抗浮要求,同时显著增强了对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上端的约束,增加主体侧墙的水平抗弯刚度,达到围护结构和U型结构共同承担水土压力,以改善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受力和配筋的问题。2)与主体侧墙设置凹槽、直接增加构件尺寸或配筋相比,新技术的环梁与冠梁共同受力的型式,设计理论清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具有设计简单、施工便捷、钢筋用量小、节省投资、保证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等优点,在地铁等深基坑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U型结构设置于两排围护桩之间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图2,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包括底板10、两块主体侧墙1、冠梁2、围护桩3、环梁4和插筋5,它们均位于规划地面6之下,规划地面6上设置有出地面侧墙7,其中,所述两块主体侧墙1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并且它们相互平行,所述底板10和两块主体侧墙1共同构成U型结构;所述围护桩3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结构位于两排所述围护桩3之间,每排所述围护桩3分别与所述U型结构的一块所述主体侧墙1接触,每排所述围护桩3的顶部分别承接一根所述冠梁2,并且每根所述冠梁2的顶部均与所述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1的顶端面平齐;相邻的主体侧墙1和冠梁2共同形成一环梁承载结构,每个所述环梁4承载结构分别承接一根所述环梁4;所述冠梁2和所述环梁4通过多根插筋5连接,每根所述插筋5的下端均锚入所述冠梁2内并且其上端均伸入所述环梁4内;所述环梁4的顶端面与规划地面6平齐。进一步,所述冠梁2的宽度与所述围护桩3的直径相等。进一步,单个所述主体侧墙1的厚度与围护桩3的直径之和等于所述环梁4的宽度。进一步,所述主体侧墙1、环梁4和冠梁2通过插筋5及浇筑工艺形成一体结构。进一步,所述冠梁顶面8在凿毛洗净后再浇筑环梁4。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施工冠梁2时,预先埋设环梁4的插筋5,插筋5的设置应满足抗浮水位下的抗拉要求、侧向水土压力作用下的抗剪作用;如冠梁2上设置挡土墙,应避开冠梁2上挡墙的范围;待施工主体结构时,主体侧墙1、环梁4和预留的插筋5同时浇筑成一个整体,以保证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同时承担水浮力和水土侧压力。环梁4与冠梁2的交界面处,应按地铁车站施工缝的处理方式进行防水处理,已保证出入口的防水效果。针对敞口段的受力和防水问题,本技术在出入口敞开段顶设置环梁4,环梁4与冠梁2刚性连接,利用围护桩3与冠梁2共同形成人围护结构参与抗浮、满足抗浮要求,同时显著增强了对主体侧墙1上端的约束,提高了主体侧墙1的水平抗弯刚度,达到围护结构和U型结构共同承担水土压力,以改善悬臂主体侧墙1受力和配筋的问题;同时,冠梁2与环梁4的交界面平整,相比凹槽更容易进行施工缝的防水层施工,以提高其防水效果。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块主体侧墙、冠梁、围护桩、环梁和插筋,其中,所述两块主体侧墙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它们相互平行,所述底板和两块主体侧墙共同构成U型结构;所述围护桩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结构位于两排所述围护桩之间,每排所述围护桩分别与所述U型结构的一块所述主体侧墙接触,每排所述围护桩的顶部分别承接一根所述冠梁,并且每根所述冠梁的顶部均与所述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的顶端面平齐;相邻的主体侧墙和冠梁共同形成一环梁承载结构,每个所述环梁承载结构分别承接一根所述环梁;所述冠梁和所述环梁通过多根插筋连接,每根所述插筋的下端均锚入所述冠梁内并且其上端均伸入所述环梁内;所述环梁的顶端面与规划地面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出入口敞口段侧向刚度增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块主体侧墙、冠梁、围护桩、环梁和插筋,其中,所述两块主体侧墙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并且它们相互平行,所述底板和两块主体侧墙共同构成U型结构;所述围护桩设置有两排,所述U型结构位于两排所述围护桩之间,每排所述围护桩分别与所述U型结构的一块所述主体侧墙接触,每排所述围护桩的顶部分别承接一根所述冠梁,并且每根所述冠梁的顶部均与所述U型结构的主体侧墙的顶端面平齐;相邻的主体侧墙和冠梁共同形成一环梁承载结构,每个所述环梁承载结构分别承接一根所述环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万勇王永伟薛城付先进丁录董李胜强董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