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气门正时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为提高内燃机各转速下的扭矩,可变气门技术出现并发展了十几年。现今市场上控制气门正时的装置多采用电液控制技术,其存在零件加工困难和漏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伺服电机控制中间轴位置,改变输入输出齿轮的相位关系,从而调节凸轮轴相位,并优化了链轮间的传动比,减少链条振动。装置主要是齿轮机构,控制简单,无控制油泄露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装配图图2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上链轮(4)、主动齿轮(5)、连接轴(19)和由伺服电机(1)、第一臂、第一中间轴(21)、第一中间轴齿轮(6、10)、第一从动齿轮(12)组成的第一套控制组可以控制凸轮轴(11)的相位;增加由伺服电机(2)、齿轮轴(3)、齿轮(20)、第二臂、第二中间轴(22)、第二中间轴齿轮(18、15)、第二从动齿轮(14)组成的第二套控制组,可以控制绕凸轮轴轴线旋转的第二轴(13)的相位。上链轮(4)与主动齿轮(5)固定在连接轴(19)上或者上链轮(4)与主动齿轮(5)及连接轴(19)一体加工成型;连接轴(19)依靠轴承定位在固定架上,绕凸轮轴(11)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链轮(4)、主动齿轮(5)、连接轴(19)和由伺服电机(1)、第一臂、第一中间轴(21)、第一中间轴齿轮(6、10)、第一从动齿轮(12)组成的第一套控制组可以控制凸轮轴(11)的相位;增加由伺服电机(2)、齿轮轴(3)、齿轮(20)、第二臂、第二中间轴(22)、第二中间轴齿轮(18、15)、第二从动齿轮(14)组成的第二套控制组,可以获得绕凸轮轴轴线旋转的第二轴(13)的相位的控制能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链轮(4)、主动齿轮(5)、连接轴(19)和由伺服电机(1)、第一臂、第一中间轴(21)、第一中间轴齿轮(6、10)、第一从动齿轮(12)组成的第一套控制组可以控制凸轮轴(11)的相位;增加由伺服电机(2)、齿轮轴(3)、齿轮(20)、第二臂、第二中间轴(22)、第二中间轴齿轮(18、15)、第二从动齿轮(14)组成的第二套控制组,可以获得绕凸轮轴轴线旋转的第二轴(13)的相位的控制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链轮(4)与主动齿轮(5)固定在连接轴(19)上或者上链轮(4)与主动齿轮(5)及连接轴(19)一体加工成型;连接轴(19)依靠轴承定位在固定架上,绕凸轮轴(11)轴线旋转;连接轴(19)的轴线处钻有直径大小等于所有臂上圆柱最大外直径的通孔;底置凸轮轴发动机可将上链轮替换成等效的齿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轮轴(11)一端固定了第一从动齿轮(12),或将凸轮轴(11)和第一从动齿轮(12)一体加工成型;第二轴(13)一端固定了第二从动齿轮(14),或将第二轴(13)和第二从动齿轮(14)一体加工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臂由大头(7)、小头(8)、螺钉(9)组成,第一臂的大头(7)由圆柱和沿圆柱径向伸展的长块组成;第二臂由大头(17)、小头(16)、螺钉(9)组成,第二臂的大头(17)由圆柱和沿圆柱径向伸展的长块组成,第二臂的大头(17)的圆柱中心线钻有直径大小为第一臂的大头(7)的圆柱直径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臂的大头(7)的圆柱穿入第二臂的大头(17)的圆柱内孔,第二臂的大头(17)的圆柱穿入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