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10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包括下方的座椅腿和固设在座椅腿上的座椅主体,座椅腿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支腿,每个支腿分别具有一个沿竖向延伸的立板,两立板并行延伸,每个立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凸出的布置有加强筋。立板的侧面上凸出的布置有加强筋,这样可提高立板的支撑强度,这样一来,在满足同等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少座椅自重,进而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而且,这种轻量化设计相对于挖孔的轻量化手段来说,可更好的保证座椅腿的结构强度。

A lightweight design for a bus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
技术介绍
汽车轻量化是电动汽车发展的趋势,能减少电池的成本、增加续航里程。公交车座椅使用量大,开发轻量化公交椅对整车轻量化贡献大,但目前的公交座椅轻量化程度不够,没有应用目前的新材料、新工艺,主要以ABS注塑与金属骨架组合为主;座椅是乘客使用频繁的零部件,目前的公交座椅采用一定的造型、图案,但目前的材料与工艺得到的零件是高光表面,跟整车的搭配不够协调,不能实现美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09798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轻量化一体成型公交座椅,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镁合金主体,镁合金主体上加装有塑料椅体,公交座椅还包括座椅横梁和座椅椅脚,两个座椅椅脚设在座椅横梁下方。现有的这种座椅椅脚的轻量化设计多是在椅脚上挖孔,但这种挖孔的方式客观上会影响椅脚的结构强度,影响座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座椅椅脚采用挖孔方式实现轻量化设计而影响结构强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包括下方的座椅腿和固设在座椅腿上的座椅主体,座椅腿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支腿,每个支腿分别具有一个沿竖向延伸的立板,两立板并行延伸,每个立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凸出的布置有加强筋。所述立板的侧面上的加强筋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所述每个支腿的立板固设在支腿座上,两支腿座并行延伸,两支腿座的延伸方向与两支腿间隔分布方向相垂直。所述座椅主体包括L形的座椅本体和可拆的固定装配在座椅本体上的椅面部,座椅本体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前椅座部和后椅靠部,椅面部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前座垫部和后靠背部,所述两支腿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支腿上的立板均沿前后方向,每个立板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的加强筋。所述椅面部通过卡扣与卡槽相配合的卡装结构与座椅本体可拆的固定装配。所述座椅本体通过底架固设在座椅腿上,底架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支撑横梁,每个支撑横梁均通过连接螺栓分别与座椅本体的前椅座部及座椅腿固定连接。所述后椅靠部的左右两侧中至少一侧安装有侧边扶手。所述座椅主体、椅面部、侧边扶手均为玻纤增强的聚丙烯塑料体。所述后椅靠部具有高于所述后靠背部的顶部扶手,顶部扶手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中,座椅腿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支腿,每个支腿分别具有一个沿竖向延伸的立板,立板的侧面上凸出的布置有加强筋,这样可提高立板的支撑强度,这样一来,在满足同等支撑强度的情况下,可减少座椅自重,进而达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而且,这种轻量化设计相对于挖孔的轻量化手段来说,可更好的保证座椅腿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立板侧面上的加强筋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间隔分布多个,加强筋延伸方向对应立板承力方向,可提高加强筋的加强效果。而且,可改善座椅腿外形美观。进一步地,座椅主体包括座椅本体和椅面部,椅面部与座椅本体可拆装配,座椅本体的前椅座部和后椅靠部为一体结构,椅面部的前座垫部和后靠背部为一体结构,提高整个座椅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公交座椅的左侧示意图;图3为图1中座椅本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3所示座椅本体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椅面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椅面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公交座椅包括下方的座椅腿3和上方的座椅主体,座椅主体通过底架2固设在座椅腿3上。座椅主体包括L形的座椅本体1和可拆的固定装配在座椅本体1上的椅面部6,座椅本体1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前椅座部11和后椅靠部12,椅面部6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前座垫部61和后靠背部62,此处的椅面部6通过卡扣63与卡槽120相配合的卡装结构与座椅本体1可拆的固定装配在一起,实际上,在前座垫部61与前椅座部11之间及后靠背部62及后椅靠部12分别设有上述卡装结构,以保证椅面部受力稳定。这种卡装结构拆装方便,便于满足公交座椅的冬夏季不同要求及拆换要求。底架2包括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支撑横梁21,每个支撑横梁的断面均为日字形断面,每个支撑横梁均通过连接螺栓分别与座椅本体的前椅座部及座椅腿固定连接。上述的座椅腿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两支腿,每个支腿分别具有一个立板31和支腿座32,每个支腿上的立板31和支腿座32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立板31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凸设有加强筋33,立板31的侧面上的加强筋33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另外,在座椅本体的后椅靠部的左右两侧中的一侧安装有侧边扶手5,并且,后椅靠部具有高于所述后靠背部的顶部扶手121,顶部扶手121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长孔122,该长孔122一方面方便人扶持,另一方面也可起到减重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座椅本体采用玻纤增强的聚丙烯塑料一体压铸成型,当然,也可采用真空灌注、气辅成型、水辅成型,表面亚光处理。底架则采用铝镁合金挤压型材,表面阳极氧化处理,闪亮亚光效果。座椅腿则采用镁合金一体压铸,表面砂纹静电喷涂,座椅腿上的加强筋还可起到增强立体感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椅面部采用玻纤增强的聚丙烯塑料模压成型,椅面部的与人接触的外表面为砂纹效果,无图案,无凸凹不平,根据人体曲线,设计为光面,可根据客户采用不同的颜色,简洁大方,椅面部的不与人接触的内表面根据安装及强度需要,可加厚或加筋。本实施例中,座椅本体为玻纤增强的聚丙烯塑料模压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当然,底架和座椅腿也可采用玻纤增强的聚丙烯塑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椅面部的前座垫部和后靠背部为一体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前座垫部和后靠背部也可为分体结构,只要通过卡装结构可拆的固定装配在座椅本体上以形成座椅主体即可。本实施例中,座椅本体的前椅座部和后椅靠部为一体结构,便于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前椅座部和后椅靠部也可为分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座椅腿的立板上的加强筋沿竖向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沿横向或倾斜方向延伸。设计上,在设计有加强筋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减少立板厚度,提高轻量减重的设计效果。本实施例中,底架包括两个支撑横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三个以上的支撑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包括下方的座椅腿和固设在座椅腿上的座椅主体,其特征在于:座椅腿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支腿,每个支腿分别具有一个沿竖向延伸的立板,两立板并行延伸,每个立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凸出的布置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包括下方的座椅腿和固设在座椅腿上的座椅主体,其特征在于:座椅腿包括间隔布置的两支腿,每个支腿分别具有一个沿竖向延伸的立板,两立板并行延伸,每个立板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凸出的布置有加强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侧面上的加强筋沿竖向延伸且沿横向间隔分布有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腿的立板固设在支腿座上,两支腿座并行延伸,两支腿座的延伸方向与两支腿间隔分布方向相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轻量化设计的公交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L形的座椅本体和可拆的固定装配在座椅本体上的椅面部,座椅本体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前椅座部和后椅靠部,椅面部包括成一体结构的前座垫部和后靠背部,所述两支腿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支腿上的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琛袁怀林张庆波王汉丹张贺董国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