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351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接线容易、能以简单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的屏蔽线束。屏蔽线束在将包覆电线(1)安装于成型体(3)的槽部之后,利用由金属壳体(5)覆盖槽部的开口部的简单的结构,使控制系统设备中产生的噪声、来自外部设备的噪声经由构成成型体(3)的金属板(2)释放至作为接地的金属壳体(5)。屏蔽线束的金属壳体(5)能用作为功率转换装置等设备的壳体,因此在接线时不需要固定工具,接线较容易。此外,与以往的屏蔽电线相比,器件个数较少,制造方法也较容易,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屏蔽结构的电线的屏蔽线束,尤其涉及将功率转换装置的控制设备间连接的屏蔽线束。
技术介绍
功率转换装置的内部控制系统设备间、或功率转换装置和外部控制设备间的控制信号的传输中,采用在屏蔽电线的端部具备连接器的屏蔽线束,来抑制噪声引起的误动作等。作为以往的屏蔽电线,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由金属带材包覆多个包覆电线和引流线,将用于抵消磁场的护套配置在电线束的外周,以使引流线和金属带材相接(参照图4)。由此构成的以往的屏蔽电线中,在控制系统设备中产生的噪声、来自外部设备的噪声在金属带材中传输,经由引流线释放至屏蔽电线之外,抑制了噪声对芯线的侵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2228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上文所述那样的以往的屏蔽电线中,为了设置噪声的导电路径,需要将引流线与成为接地(GND)的金属壳体紧固。此外,对屏蔽电线进行接线时需要固定工具,除了花费器件费用之外,还存在接线需要时间的问题。另外,需要对具有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的护套进行挤压成型,存在制造工序繁杂且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容易,且能以简单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的屏蔽线束。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屏蔽线束,包括:包覆电线,该包覆电线在两端部具有连接器;成型体,该成型体包含导电性材料而构成,具有收纳包覆电线的槽部;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被配置为堵塞成型体的槽部的开口部,与成型体电导通;以及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将成型体固定于金属壳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屏蔽线束,将包覆电线收纳至成型体的槽部,形成用金属壳体堵塞槽部的开口部这样简单的结构,减少了器件个数,制造工序较容易,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于能将金属壳体用作为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因此不需要用于接线的固定工具,接线较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表示以往的屏蔽电线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涉及的屏蔽线束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屏蔽线束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中A-A所示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中B-B所示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符号。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屏蔽线束包括包覆电线1、成型体3、带材4、金属壳体5、连接器6以及金属制的螺钉7。包覆电线1是对电线实施了聚氯乙烯、聚乙烯、特氟龙(注册商标)树脂等氟树脂、或聚酯、硅树脂等的包覆而绝缘的电线。本实施方式1中将多根包覆电线1捆扎成束。另外,图1中,在包覆电线1的一端部具有连接器6,在金属壳体5的背面具有另一端部的连接器(省略图示)。成型体3包含导电性材料而构成,具有收纳包覆电线1的槽部。成型体3的槽部的截面形状为U字型,配置为从三个方向包围包覆电线1。本实施方式1中,成型体3包含导电性的金属板2、以及覆盖金属板2的绝缘树脂3a,将加工成U字型的金属板2通过嵌入成型来与绝缘树脂3a形成一体。另外,金属板2的一部分从绝缘树脂3a露出,形成固定用的脚部2a。带材4覆盖成型体3的开口部的一部分,将包覆电线1固定至成型体3的槽部的内部。图1所示的例子中,将包覆电线1安装于成型体3的槽部之后,将带材4卷绕于成型体3的大致中央部。金属壳体5被配置为堵塞成型体3的槽部的开口部,与成型体3电导通。本实施方式1中,通过将金属制的螺钉7紧固到设置于从成型体3的绝缘树脂3a露出的金属板2的脚部2a上的螺孔2b和设置于金属壳体5的螺孔(未图示),从而将成型体3固定于金属壳体5,并且使成型体3与金属壳体5电连接。另外,本实施方式1中,成型体3的形状不限于图1所示的直线状,也能成型为沿着包覆电线1的接线路径的形状。另外,图2所示的例子中,U字型的成型体3的角部为直角,但也可使角部带圆角。另外,成型体3的截面形状不限于U字型,也可以为V字型或半圆型。此外,金属壳体5的形状不限于图1所示的矩形,根据用途不同可适当进行变更。金属壳体5被用作为功率转换装置等电子设备的壳体的一部分,也可以切除一部分,或设置贯通孔,或将其弯折。作为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屏蔽线束的比较例,图4示出了以往的屏蔽电线的结构。以往的屏蔽电线配置为由金属带材22覆盖芯线21,并且使引流线23与金属带材22相接,该芯线21由特氟龙树脂等绝缘体21b包覆导电线21a而成。引流线23为了设置噪声的导电路径而与成为接地的金属壳体紧固。作为最外层的绝缘体的护套24通过对聚乙烯、聚氯乙烯、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进行挤压成型来形成。由此,为了制造以往的屏蔽电线,需要进行用金属带材22覆盖芯线21的工序、对护套24进行成型的工序。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屏蔽线束中,将包覆电线1安装于成型体3的槽部之后,使金属壳体5覆盖槽部的开口部这样简单的结构,能使控制系统设备中产生的噪声、来自外部设备的噪声经由构成成型体3的金属板2释放至作为接地的金属壳体5。另外,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屏蔽线束中,器件个数较少、制造方法也较容易。由于不具备构成以往的屏蔽电线的金属带材22、引流线23、护套24,因此不需要由金属带材22覆盖包覆电线1的工序、对护套24进行成型的工序,因此实现了制造成本的降低。另外,本实施方式1涉及的屏蔽线束的金属壳体5由于能用作为功率转换装置等设备的壳体,因此在接线时不需要固定工具,接线也较容易。此外,由于与包覆电线1接触的成型体3的槽部内表面由绝缘树脂3a构成,因此能抑制滑动造成的包覆磨损,能抑制电线的露出断线。由上文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1,能获得接线较容易、器件个数较少、结构简单、制造较容易、能降低制造成本的屏蔽线束。实施方式2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屏蔽线束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5中C-C所示部分的放大剖视图。上述实施方式1中,利用带材4将包覆电线1固定于成型体3的槽部的内部,但本实施方式2中,使用树脂制的固定工具8来代替带材4。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如图6所示,固定工具8从成型体3的开口部侧被嵌入,覆盖开口部的一部分,从而将包覆电线1固定于成型体3的槽部的内部。另外,图6中,使固定工具8的爪部9勾住成型体3的角部来使固定工具8固定于成型体3,但也可将爪部9设于成型体3的一侧,勾住固定工具8。根据本实施方式2,除了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之外,由于将固定工具8嵌入成型体3的操作比卷绕带材4的操作更简单,因此提高了操作效率,实现了加工成本的降低。实施方式3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屏蔽线束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3涉及的屏蔽线束的局部放大图。上述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利用了导电性的金属板2和绝缘树脂3a形成为一体的成型体3,本实施方式3中,利用了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屏蔽线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屏蔽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电线,该包覆电线在两端部具有连接器;成型体,该成型体包含导电性材料而构成,具有收纳所述包覆电线的槽部;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被配置为堵塞所述成型体的所述槽部的开口部,与所述成型体电导通;以及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将所述成型体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7.05 JP 2016-1330381.一种屏蔽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电线,该包覆电线在两端部具有连接器;成型体,该成型体包含导电性材料而构成,具有收纳所述包覆电线的槽部;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被配置为堵塞所述成型体的所述槽部的开口部,与所述成型体电导通;以及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将所述成型体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体包含导电性的金属板、和覆盖所述金属板的绝缘树脂,从所述绝缘树脂露出的所述金属板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村尚史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