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梁式悬架以及用于扭力梁式悬架的拖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04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46
提供一种扭力梁式悬架等,具备拖臂,在1G状态下,能够将进入构成为中空状的拖臂内部的雨水或尘埃等自然地排出至外部。所述扭力梁式悬架具备:拖臂,左右一对,截面为中空状;扭力梁,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被固定于拖臂,在拖臂的一端侧具备与中空部连通的开口,拖臂的底面的形状具备在1G状态下从另一端侧朝向开口下降的倾斜部,倾斜部作为将进入内部的水引导至开口的路径起作用,开口作为将拖臂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孔起作用。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and towing arm for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A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is provided, which has a trailing arm. Under the 1G state, it can discharge natural rainwater or dust into the outer part of the hollow arm. The torsion beam suspension with trailing arm, a pair of left and right, the section is hollow; the torsion beam, one end side and the other end is fixed on the side of the trailing arm, the opening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hollow part with one end side of the trailing arm, drag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arm with shape of inclined se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1G decreased from the other end side toward the opening, inclined part as the path will enter the water inside the guide to the opening of the play, opening as the drainage hole will drain the water in the trailing arm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力梁式悬架以及用于扭力梁式悬架的拖臂
本专利技术涉及扭力梁式悬架以及用于扭力梁式悬架的拖臂。
技术介绍
扭力梁式悬架主要用于前轮驱动车的后轮。将长条部件即扭力梁固定在左右一对的拖臂之间。在拖臂上支承有车轮。若车轮因路面的凹凸等位移,则扭力梁或扭转或挠曲而弹性变形,从而容许拖臂与其所支承的车轮的位移。若路面变得平坦则扭力梁恢复至原本的形状,从而使拖臂以及车轮恢复至原本的位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扭力梁式悬架,朝向远离臂件的方向将扭力梁的截面形状变更为1层或者多层。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记载有减震器一侧的端部成为开口的拖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扭力梁式悬架,具备在前方和上方以倾斜状突出的拱形形状的扭力梁。在专利文献2的图8中,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记载有减震器一侧的端部成为开口的拖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拖臂,在拖臂与端板的结合部分设置臂件结构部。根据该结构能够缓和在托臂与轮毂单元结合部件的焊接部产生的应力集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1-391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15-17464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13-0231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1的拖臂中,减震器一侧的开口朝向上方。因此,可能会在拖臂的内部积存水或尘埃。在专利文献2的扭力梁式悬架中,因为在完全下沉状态时拱形下半部分的截面形状变为前方下降的倾斜状,所以能够防止水等滞留在扭力梁的开口内部。但是并没有记载在将扭力梁式悬架安装在车体上使其为1G状态时,将拖臂的端部的开口作为排水孔来利用。在专利文献3的扭力梁式悬架中,在车辆的后方侧的侧面设置有开口。但是并没有记载在将扭力梁式悬架安装在车体上使其为1G状态时,将拖臂的端部的开口作为排水孔来利用。车辆在轮胎接触地面的状态下停止时,悬架或减振器因1G的重力而在一定程度上收缩,变为车轮接近于车体的驾驶室的状态。将其称为1G状态。虽然为了车辆的保养,在将车体顶升的状况下或在车辆减速的情况下,悬架会变为一定程度的伸长状态,但是预先在对车辆进行保管时,通常会变为1G状态。为了车辆零件的轻量化,考虑将拖臂等的零件构成为中空状,但是担心雨水或尘埃等积存在拖臂的内部,而产生腐蚀。特别是在雨水等积存在拖臂内的状态下保管车辆,会因为金属部件长时间地暴露在雨水等中,而容易产生腐蚀。鉴于以上内容,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拖臂的扭力梁式悬架以及拖臂,所述拖臂能够将在1G状态下进入至构成为中空状的拖臂的内部的雨水或尘埃等自然地排出至外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通过扭力梁式悬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扭力梁式悬架,具备:拖臂,左右成对,截面为中空状;扭力梁,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被固定于拖臂,在拖臂的一端侧具备与中空部连通的开口,拖臂底面的形状具备在1G状态下从另一端侧朝向开口下降的倾斜部,倾斜部作为将进入内部的水引导至开口的路径起作用,开口作为将拖臂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孔起作用。进而通过扭力梁式悬架用的拖臂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拖臂截面为中空状,在其一端侧具备与中空部连通的开口,底面的形状具备在1G状态下从另一端侧朝向一端侧的开口下降的倾斜部,倾斜部作为将进入内部的水引导至开口的路径起作用,开口作为将拖臂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孔起作用。因为上述的扭力梁式悬架以及拖臂具备在1G状态下朝向开口下降的倾斜部,所以例如在车辆的保管时,经由倾斜部以及开口,将积存在中空状的拖臂的内部的雨水排出至外部,从而能够防止生锈。优选是,在拖臂的一端侧具备车轴的支承部件,在其另一端侧具备向车辆进行安装的安装部件,在与车轴的支承部件接合的拖臂的端部设置作为排水孔起作用的开口。因为拖臂从设置了向车辆进行安装的安装部件的另一端侧朝向设置了车轴的支承部件的一端侧倾斜,由此能够使雨水或尘埃难以积存在车体的安装部件侧。优选是,作为排水孔起作用的开口,设置在与车轴的支承部件接合的拖臂的端部的底面侧。由此,能够使进入至拖臂的内部的雨水等容易流出至外部。优选是,拖臂具备加强凸缘,从形成作为排水孔起作用的开口的拖臂材料的边缘朝向底面侧突出。通过将加强凸缘设置在开口的周围,确保拖臂的刚性,能够补偿因设置了开口到导致的刚性降低。优选是,拖臂是接合多个拖臂构成部件而构成的部件,具备在接合多个拖臂构成部件时产生的接合线,在由接合线分割的一个拖臂构成部件与另一个拖臂构成部件这两者上都具备加强凸缘。通过将拖臂分割地构成为多个拖臂构成部件,即便拖臂以及其凸缘为复杂的形状,也能够通过压制成形等的简易方法,容易地将金属板加工为复杂的形状。专利技术效果能够提供一种具备拖臂的扭力梁式悬架以及拖臂,所述拖臂能够将在1G状态下将进入至构成为中空状的拖臂的内部的雨水或尘埃等自然地排出至外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从车辆的后方的底面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扭力梁式悬架的左侧部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放大地示出1G状态中的图1的扭力梁式悬架的右侧面的图。图3是图1的扭力梁式悬架的仰视图。图4是图1的扭力梁式悬架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扭力梁式悬架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附图所示的扭力梁式悬架不过是实施方式的一例,本专利技术并非由图示的实施方式限定。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扭力梁式悬架。该扭力梁式悬架1具备:左右一对的拖臂11,截面为中空状;扭力梁12,其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被固定于左右一对的拖臂11。各自的拖臂11,除去了后述的车轴的支承部件以及相对于车体的安装部件,从其一端至另一端为中空,在其一端侧的底面具备与中空部分连通的开口13。如图2所示,若在1G状态下,从左侧面或右侧面观察拖臂11,则其底面成为朝向开口13下降的倾斜部14。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水平位置为0°时,在1G状态下,使拖臂11的底面形成的角度(θ)变为-1°的形状。θ优选是例如-0.5°~-10°的范围。另外,在图2中,用虚线示出拖臂11的一端的形状。进而,虽然在图2中省略地示出包含减震器、螺旋弹簧以及车轮等车体侧的部件的图示,但是示出了安装在停止的车辆的拖臂,即1G状态中的拖臂。如图1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拖臂11的一端侧具备车轴15的支承部件1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16由被称为端板17的板材构成,车轴15从端板17的中央部分向车辆的左方向或者右方向突出。在将车轮侧的轴孔插通至车轴15的状态下,相对于端板17固定车轮。如图2等所示,在拖臂11的另一端侧具备相对于车辆的安装部件18。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车辆的安装部件18,构成为在中空的管状部件19之中内置有由橡胶等的弹性体构成的衬套。而且,拖臂11与中空的管状部件19通过焊接接合。在车体上支承扭力梁式悬架时,将车辆侧的轴插通至衬套的孔,相对于车体可转动地支承拖臂11。若负荷经由车轮被输入至拖臂11,则将通过衬套的车辆侧的轴作为中心,拖臂11与在另一端侧可转动地支承的车轮一起相对于车辆的上下方向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一端侧设置了车轴的支承部件16,在另一端侧设置了相对于车辆的安装部件18,在一端侧的底面设置与拖臂11的中空部分连结的开口13。因此,在1G状态,即在对车辆进行保管等状态下,渗入至拖臂11内部的雨水或尘埃,从相对于车体的安装部件18侧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扭力梁式悬架以及用于扭力梁式悬架的拖臂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扭力梁式悬架,具备:拖臂,左右一对,截面为中空状;扭力梁,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被固定于拖臂,在拖臂的一端侧具备与中空部连通的开口,在另一端侧具备向车辆进行安装的安装部件,拖臂的底面的形状具备在1G状态下从另一端侧朝向开口下降的倾斜部,倾斜部作为将进入内部的水引导至开口的路径起作用,开口作为将拖臂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孔起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30 JP 2016-1296571.一种扭力梁式悬架,具备:拖臂,左右一对,截面为中空状;扭力梁,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被固定于拖臂,在拖臂的一端侧具备与中空部连通的开口,在另一端侧具备向车辆进行安装的安装部件,拖臂的底面的形状具备在1G状态下从另一端侧朝向开口下降的倾斜部,倾斜部作为将进入内部的水引导至开口的路径起作用,开口作为将拖臂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孔起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在拖臂的一端侧具备车轴的支承部件,在与车轴的支承部件接合的拖臂的端部设置作为排水孔起作用的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力梁式悬架,其特征在于,作为排水孔起作用的开口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木谦二竹田笃浦田学安藤正志操田光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昼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