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8042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6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根据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根据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辅助助力电流得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根据目标助力电流向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驾驶员体重确定辅助助力电流,从而提供适合于该驾驶员的目标转向助力,进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转向助力需求,提升了车辆转向的智能性,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Vehicle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system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eering control method, system and vehicle of a vehicle,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peed, direction for vehicle wheel input torque and driver weight; determine the auxiliary power current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preset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vehicle speed, steering wheel input torque and auxiliary power current target the current power of the vehicle;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power current to the target vehicle provides power torque. The invention can determine auxiliary assist current according to the driver's weight, so as to provide the target steering assistance for the driver, so as to meet the steering assistance demand of different drivers, enhance the intelligence of vehicle steering and improve the driving experience of the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PowerSteering,EPS)是一种直接依靠电机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目前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供的转向助力是固定的,即无法满足不同驾驶主体的转向助力需求,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驾驶员体重确定辅助助力电流,从而提供适合于该驾驶员的目标转向助力,进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转向助力需求,提升了车辆转向的智能性,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根据所述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得到所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根据所述目标助力电流向所述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获取驾驶员的体重,并根据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并根据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辅助助力电流得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最后根据目标助力电流向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即能够根据驾驶员体重确定辅助助力电流,从而提供适合于该驾驶员的目标转向助力,进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转向助力需求,提升了车辆转向的智能性,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所述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得到所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具体为:I(v,Td)=F(v)·G(Td)+IM,其中,I为所述目标助力电流,v为所述车速,Td为所述方向盘输入扭矩,F(v)为车速v对应的助力曲线,G(Td)为方向盘输入扭矩Td对应的助力曲线,IM为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进一步包括:当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质量时,确定所述辅助助力电流IM为零;当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小于所述预设质量时,根据通过预设的辅助助力电流计算公式计算所述辅助助力电流IM。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预设的辅助助力电流计算公式为:IM=k·(Y-M),Y>M,其中,IM为所述辅助助力电流,k为辅助助力电流系数,Y为所述预设质量,M为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得到所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助力电流向所述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获取驾驶员的体重,并根据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并根据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辅助助力电流得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最后根据目标助力电流向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即能够根据驾驶员体重确定辅助助力电流,从而提供适合于该驾驶员的目标转向助力,进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转向助力需求,提升了车辆转向的智能性,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目标助力电流:I(v,Td)=F(v)·G(Td)+IM,其中,I为所述目标助力电流,v为所述车速,Td为所述方向盘输入扭矩,F(v)为车速v对应的助力曲线,G(Td)为方向盘输入扭矩Td对应的助力曲线,IM为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质量时,确定所述辅助助力电流IM为零;当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小于所述预设质量时,根据通过预设的辅助助力电流计算公式计算所述辅助助力电流IM。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预设的辅助助力电流计算公式为:IM=k·(Y-M),Y>M,其中,IM为所述辅助助力电流,k为辅助助力电流系数,Y为所述预设质量,M为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获取模块包括:车速传感器,所述车速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车速;扭矩传感器,所述扭矩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方向盘输入扭矩;质量传感器,所述质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能够根据驾驶员体重确定辅助助力电流,从而提供适合于该驾驶员的目标转向助力,进而满足不同驾驶员的转向助力需求,提升了车辆转向的智能性,提高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感。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其中,例如通过车速传感器获取车辆的车速;通过扭矩传感器获取方向盘输入扭矩;通过在驾驶员的座椅上设置质量传感器来获取驾驶员的体重。步骤S2:根据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步骤S3:根据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辅助助力电流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根据所述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得到所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根据所述目标助力电流向所述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根据所述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得到所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根据所述目标助力电流向所述车辆提供目标助力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所述辅助助力电流得到所述车辆的目标助力电流,具体为:I(v,Td)=F(v)·G(Td)+IM,其中,I为所述目标助力电流,v为所述车速,Td为所述方向盘输入扭矩,F(v)为车速v对应的助力曲线,G(Td)为方向盘输入扭矩Td对应的助力曲线,IM为所述辅助助力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确定辅助助力电流,进一步包括:当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质量时,确定所述辅助助力电流IM为零;当所述驾驶员的体重小于所述预设质量时,根据通过预设的辅助助力电流计算公式计算所述辅助助力电流I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辅助助力电流计算公式为:IM=k·(Y-M),Y>M,其中,IM为所述辅助助力电流,k为辅助助力电流系数,Y为所述预设质量,M为所述驾驶员的体重。5.一种车辆的转向助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车辆的车速、方向盘输入扭矩及驾驶员的体重;第一计算模块(120),用于根据所述驾驶员的体重与预设质量的大小关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保恒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