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820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涉及储能的技术领域。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电池模组设置于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电池箱主体之间设有间隙;电池箱主体顶部设有第一通风道,底部设有第二通风道;散热元件设置于第一通风道一端;监控单元设置于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散热元件电连接。一种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包括自行散热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散热效率低,导致电池箱内温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采用百叶窗散热结构而无法满足恶劣工作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和储能产品的技术关键是电池,电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整车及储能产品的性能、安全与使用寿命,由于温度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寿命,过高则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如何让电池内部温度不至于过高变得非常重要。目前,电池箱一般采用百叶窗的散热结构,无法满足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电池箱防尘防水性能要求无法保证。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电池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散热效率低,导致电池箱内温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采用百叶窗散热结构而无法满足恶劣工作环境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所述散热元件能够将外界气体经过所述第一通风道吹入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所述散热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监控单元能够监测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并能够根据监测温度开启或者停止所述散热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所述散热元件能够将外界气体经过所述第一通风道吹入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所述散热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监控单元能够监测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并能够根据监测温度开启或者停止所述散热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包括电池箱顶盖、电池箱外壳、电池箱底板和电池箱底盖;所述电池箱顶盖扣合在所述电池箱外壳的上端,所述电池箱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箱外壳的下端,所述电池箱底盖扣合在所述电池箱底板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外壳与所述电池箱顶盖之间设置有风道板,且所述风道板与所述电池箱顶盖之间相互组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宁马书良宿斌马静李鑫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