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7820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涉及储能的技术领域。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电池模组设置于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电池箱主体之间设有间隙;电池箱主体顶部设有第一通风道,底部设有第二通风道;散热元件设置于第一通风道一端;监控单元设置于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散热元件电连接。一种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包括自行散热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散热效率低,导致电池箱内温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采用百叶窗散热结构而无法满足恶劣工作环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和储能产品的技术关键是电池,电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整车及储能产品的性能、安全与使用寿命,由于温度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寿命,过高则会引发安全事故,所以如何让电池内部温度不至于过高变得非常重要。目前,电池箱一般采用百叶窗的散热结构,无法满足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电池箱防尘防水性能要求无法保证。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电池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散热效率低,导致电池箱内温度较高的问题;并且,采用百叶窗散热结构而无法满足恶劣工作环境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所述散热元件能够将外界气体经过所述第一通风道鼓入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所述散热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监控单元能够监测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并能够根据监测温度开启或者停止所述散热元件工作。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箱主体包括电池箱顶盖、电池箱外壳、电池箱底板和电池箱底盖;所述电池箱顶盖扣合在所述电池箱外壳的上端,所述电池箱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箱外壳的下端,所述电池箱底盖扣合在所述电池箱底板的下端。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箱外壳与所述电池箱顶盖之间设置有风道板,且所述风道板与所述电池箱顶盖之间相互组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道。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道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用于空气流动的通孔。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电池箱顶盖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能够将外界的气体吹入所述第一通风道以及所述电池箱主体内。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箱底板与所述电池箱底盖之间相互组合形成所述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二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设置有风罩。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箱底板上,并容置于所述电池箱外壳内;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底板之间,以及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电池箱外壳之间留有多组用于通风的间隙。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表面设置有输送电流且连接电气设备的铜排,且所述铜排位于所述风道板下方的位置处。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包括所述的自行散热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具有的技术优势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其中,电池模组设置于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散热元件设置于第一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通过该散热元件能够将外界的气体经过第一通风道吸入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且将电池箱内部的气体以及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监控单元设置于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散热元件电连接,从而使得监控单元能够监测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情况,并且根据所监测到的温度开启或者停止散热元件工作,以便于维持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而对电池整体造成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行散热电池的散热过程具体为:电动汽车、电动轻卡或者储能集装箱正常工作下,由电池提供能量来源,当电动汽车、电动轻卡或者储能集装箱内的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过程均会产生热量,且外界环境同样会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从而,电池内部的热量汇聚使得温度升高,而监控单元实时对电池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当其内部温度达到或超过监控单元设定范围的最大值时,监控单元启动散热元件,散热元件能够源源不断向第一通风道中鼓入空气并使第一通风道中的气压增大,从而能够对电池模组以及电池整体内部进行风冷,并通过气流将电池箱主体内部各个元件上产生的热量一起带走,具体为,气流经过电池模组与电池箱主体之间的间隙以及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最终气流携带热量经过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以实现对电池降温的作用。经过散热元件源源不断将电池内部的热量排出到外界,从而使电池内部的温度逐渐降低,当温度低于监控单元设定范围的最小值时,监控单元停止散热元件工作,从而,完成散热过程,使电池内部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影响性能和使用寿命;散热元件停止散热过程后,电池内部的温度继续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次通过监控单元启动,如此循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具有自动监测和散热的功能,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率,并且不会出现由于散热元件持续处于开启状态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偏低而影响电池的供电性能,从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行散热电池能够维持电池内部温度在设定范围内波动,以保障电池良好的供电性能,较高的安全性能,同时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箱上设计百叶窗散热结构,从而无法满足恶劣工作环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包括上述自行散热电池,由此,该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同样具有上述自行散热电池所达到的技术优势及效果,此处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散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自行散热电池中电池箱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自行散热电池中电池箱顶盖与风道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自行散热电池中电池箱底盖与电池箱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电池箱主体;110-电池箱顶盖;111-进风口;120-电池箱外壳;130-电池箱底板;140-电池箱底盖;141-风罩;150-风道板;151-通孔;200-电池模组;210-铜排;300-散热元件;400-监控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行散热电池及电动汽车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所述散热元件能够将外界气体经过所述第一通风道吹入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所述散热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监控单元能够监测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并能够根据监测温度开启或者停止所述散热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箱主体、电池模组、散热元件以及监控单元;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与所述电池箱主体之间设置有能够通风的间隙;所述电池箱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进入气体的第一通风道,底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气体的第二通风道;所述散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风道与外界连通的位置处;所述散热元件能够将外界气体经过所述第一通风道吹入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并将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风道排出到外界;所述监控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主体上,并与所述散热元件电连接,使得所述监控单元能够监测所述电池箱主体内部的温度,并能够根据监测温度开启或者停止所述散热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主体包括电池箱顶盖、电池箱外壳、电池箱底板和电池箱底盖;所述电池箱顶盖扣合在所述电池箱外壳的上端,所述电池箱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池箱外壳的下端,所述电池箱底盖扣合在所述电池箱底板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散热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外壳与所述电池箱顶盖之间设置有风道板,且所述风道板与所述电池箱顶盖之间相互组合形成所述第一通风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宁马书良宿斌马静李鑫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