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泵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78202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3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包括曲轴(1)、活塞(2)、气缸(3)、上轴承(5)和下轴承(6),所述曲轴(1)具有偏心部(11)和位于该偏心部(11)下侧的止推凸台面(14),所述下轴承(6)的上端面形成有沉孔(61),该沉孔(61)内安装有自润滑垫片(7),所述止推凸台面(14)贴合于该自润滑垫片(7)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泵送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并保持曲轴止推部摩擦副的良好润滑,并减小磨损和功耗,便于提高压缩机和系统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泵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送装置。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泵送装置的旋转式压缩机和包括该旋转式压缩机的空调。
技术介绍
随着市场对空调能效等级的要求不断提高,空调厂家对压缩机的能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旋转式压缩机以其压缩效率高、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在空调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空调系统使用的旋转式压缩机具有较大的摩擦损耗,约占系统总功耗的8%左右,其中,曲轴的止推部与下轴承的法兰端面之间的摩擦损耗占全部摩擦损耗的3%~6%。而且,由于曲轴支撑于下轴承的法兰端面上,此处很难形成动压润滑油膜,所以曲轴与下轴承形成的摩擦副磨损较重,导致压缩机密封性变差、压缩机能效较低,甚至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旋转式压缩机能效较低问题,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送装置,该泵送装置能够有效减小曲轴与下轴承之间的摩擦副磨损和功耗,便于提高系统能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送装置,包括:曲轴,该曲轴具有偏心部和位于该偏心部下侧的止推凸台面;活塞,该活塞套设于所述偏心部以相对所述曲轴的转动轴线偏心安装,并能够随所述曲轴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气缸,所述曲轴穿过该气缸延伸并安装为使得所述活塞容纳于所述气缸的工作腔内,所述气缸安装有能够在径向滑动且偏压于所述活塞外周面上的滑片;以及,上轴承和下轴承,该上轴承和下轴承分别在所述气缸的两侧套设于所述曲轴上。其中,所述下轴承的上端面形成有沉孔,该沉孔内安装有自润滑垫片,所述止推凸台面贴合于该自润滑垫片上。优选地,所述曲轴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偏心部上、下两侧的长轴部和短轴部,所述长轴部延伸穿过所述上轴承,所述自润滑垫片形成有中心孔,所述短轴部穿过该中心孔并延伸至所述下轴承内或延伸穿过该下轴承。优选地,所述中心孔呈从下至上渐扩的锥台形形状。优选地,所述自润滑垫片为石墨垫片、聚四氟乙烯垫片或聚醚醚酮垫片。优选地,所述自润滑垫片为金属基垫片,并添加有石墨、石墨烯、二硫化钼、二硫化钨、聚四氟乙烯中的至少一种,该自润滑垫片经烧结或压铸工艺制成。优选地,所述沉孔的直径为D,所述自润滑垫片的外径为D1,且-0.01mm≤D-D1≤0.5mm。优选地,所述自润滑垫片的贴合于所述止推凸台面的表面上形成有凹槽。优选地,沿所述曲轴的转动轴线方向观察,所述凹槽呈人字形、扇形和/或多边形,并且/或者,所述自润滑垫片的厚度为1mm~10mm,所述凹槽深度为0.01mm~2mm。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该旋转式压缩机包括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泵送装置。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式压缩机的空调。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在下轴承上设置与曲轴的止推凸台面配合的自润滑垫片,由此有效改善并保持曲轴止推部摩擦副的良好润滑,并减小磨损和功耗,便于提高压缩机和系统的能效。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泵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泵送装置的自润滑垫片与下轴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泵送装置的曲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泵送装置的下轴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泵送装置的自润滑垫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自润滑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另一种自润滑垫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曲轴;11-偏心部;12-长轴部;13-短轴部;14-止推凸台面;2-活塞;3-气缸;4-滑片;5-上轴承;6-下轴承;61-沉孔;7-自润滑垫片;71-中心孔;72-凹槽;8-螺栓。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本技术为了便于清楚说明的目的以图示(如图1所示)方位描述各个实施方式和技术方案,但当泵送装置和旋转式压缩机以不同于图示方位安装或设置时,所述“上、下、左、右”方位可以与其实际方位不同,并能够根据不同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其所要表述的相应方位。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泵送装置,包括曲轴1、活塞2、气缸3、上轴承5和下轴承6等,气缸3设置于上轴承5和下轴承6之间,并安装有能够在径向滑动的滑片4。典型地,旋转式压缩机可以包括泵送装置和电机部分,并连接有贮液器。泵送装置的曲轴1传动连接于电机部分的转子,以能够被驱动旋转,并将贮液器内的低压冷媒压缩为高压状态。结合图3所示,曲轴1可以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长轴部12、偏心部11和短轴部13,偏心部11下侧形成有止推凸台面14,用于通过与下轴承6配合(本技术通过随后所述的自润滑垫片7配合)而限定轴向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曲轴1主要用于被电机部分驱动为旋转,只要其能够被安装为能够绕确定的转动轴线旋转,即使不设有长轴部12和/或短轴部13,同样属于本技术的构思范围。在本技术的泵送装置中,活塞2套设于曲轴1的偏心部11。该活塞2通常形成为圆筒状结构,并相对曲轴1的偏心部11具有微小间隙。由此,活塞2的中心轴线相对曲轴1的转动轴线偏置,并能够随曲轴1一同绕其转动轴线转动。气缸3具有工作腔,曲轴1的偏心部11和活塞2容纳于该工作腔内。滑片4径向滑动为保持偏压于活塞2的外周面,由此,工作腔被活塞2和滑片4分隔为高压腔和低压腔,该高压腔和低压腔的上、下两侧可由上轴承5和下轴承6封闭(进、排气孔除外)。当电机部分带动曲轴1和活塞2旋转时,贮液器内的冷媒被吸入低压腔中;进而,随着活塞2相对气缸3进一步转动,冷媒被压缩并具有较高压力,便于后续冷凝液化等。上轴承5和下轴承6分别对应安装于气缸3的上、下两侧,曲轴1的长轴部12延伸穿过上轴承5,以便传动连接于电机部分的转子;曲轴1的短轴部13延伸至下轴承6内或延伸穿过下轴承6,由此限定其径向和轴向位置。在本技术中,结合图1至图7所示,下轴承6的上端面上还形成有沉孔61,该沉孔61内安装有自润滑垫片7,由此,曲轴1的止推凸台面14贴合(支撑)于自润滑垫片7上。典型地,上轴承5和下轴承6分别具有用于通过螺栓8连接至气缸3的法兰端面,沉孔61可以形成在下轴承6的法兰端面上。通过设置自润滑垫片7,能够有效改善并保持曲轴1止推部摩擦副的良好润滑。以自润滑垫片7替代下轴承6与曲轴1的止推凸台面14形成摩擦副,可以利用该自润滑垫片7的自润滑作用,减小该摩擦副部位的磨损和功耗,有效提升了压缩机能效,并能够在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和可靠性。本技术使用的自润滑垫片7可以形成为多种适当结构、材质和尺寸,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由于曲轴1通常具有延伸至下轴承6内的短轴部13,因此自润滑垫片7可以形成有中心孔71,下轴承6上的沉孔61为环形沉孔,曲轴1的短轴部13穿过中心孔71延伸至下轴承6的法兰端面之下的部分。如图5所示,为便于曲轴1准确安装到位,自润滑垫片7的中心孔71可以具有从下至上渐扩的锥台形形状。自润滑垫片7应当能够提供良好的润滑,以减小与曲轴1的止推凸台面14之间的磨损。并且,由于其通常安装为承受曲轴1的重量并长期浸润有润滑油等,因而要求一定的强度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泵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送装置,包括:曲轴(1),该曲轴(1)具有偏心部(11)和位于该偏心部(11)下侧的止推凸台面(14);活塞(2),该活塞(2)套设于所述偏心部(11)以相对所述曲轴(1)的转动轴线偏心安装,并能够随所述曲轴(1)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气缸(3),所述曲轴(1)穿过该气缸(3)延伸并安装为使得所述活塞(2)容纳于所述气缸(3)的工作腔内,所述气缸(3)安装有能够在径向滑动且偏压于所述活塞(2)外周面上的滑片(4);以及,上轴承(5)和下轴承(6),该上轴承(5)和下轴承(6)分别在所述气缸(3)的两侧套设于所述曲轴(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6)的上端面形成有沉孔(61),该沉孔(61)内安装有自润滑垫片(7),所述止推凸台面(14)贴合于该自润滑垫片(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的泵送装置,包括:曲轴(1),该曲轴(1)具有偏心部(11)和位于该偏心部(11)下侧的止推凸台面(14);活塞(2),该活塞(2)套设于所述偏心部(11)以相对所述曲轴(1)的转动轴线偏心安装,并能够随所述曲轴(1)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气缸(3),所述曲轴(1)穿过该气缸(3)延伸并安装为使得所述活塞(2)容纳于所述气缸(3)的工作腔内,所述气缸(3)安装有能够在径向滑动且偏压于所述活塞(2)外周面上的滑片(4);以及,上轴承(5)和下轴承(6),该上轴承(5)和下轴承(6)分别在所述气缸(3)的两侧套设于所述曲轴(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轴承(6)的上端面形成有沉孔(61),该沉孔(61)内安装有自润滑垫片(7),所述止推凸台面(14)贴合于该自润滑垫片(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1)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偏心部(11)上、下两侧的长轴部(12)和短轴部(13),所述长轴部(12)延伸穿过所述上轴承(5),所述自润滑垫片(7)形成有中心孔(71),所述短轴部(13)穿过该中心孔(71)并延伸至所述下轴承(6)内或延伸穿过该下轴承(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送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盖敏李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