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头枕杆、座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7393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2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杆、座椅及汽车,其中,座椅头枕杆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平板,其中,第一横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竖杆的一端,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竖杆的一端,第一竖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管连接的连接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还设置有平板,平板靠近第一横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均为弯折结构,第一横杆与平板位于同一弯折段,第一横杆、平板与连接部位于不同弯折段,座椅头枕杆的外侧包覆泡沫材料,形成头枕结构,能够提高座椅的鞭打性能,减小汽车在发生追尾事故时造成的乘员颈部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外,座椅头枕杆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要求低。

A seating head, seat, and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at headrest pole, seat and car, the seat headrest rod comprises a first vertical rod, second vertical bars, the first bar and plat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transverse vertical ro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end of the first second vertical bar bar,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the vertical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head pipe fixed on the seat back, a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vertical rod and second vertical bars, flat bars near the first, the first vertical rod and second vertical rods are bent structure, the first in the same flat bar and a bending section, the first bar, the plate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in different bending section, the lateral seat headrest rod coated foam material, forming a head pillow 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eat whipped, reduce the occupant neck caused by car in the collision accident. Part damage, improve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car, in addition, the seat head pillow rod structure is simple, compact, low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头枕杆、座椅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头枕杆、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汽车消费者变得日益成熟、理性,在注重汽车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汽车的安全性能。追尾事故是所有汽车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而在追尾事故中颈部挥鞭伤是最普遍伤害,它对伤者的身体和经济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我国C-NCAP(China-NewCarAssessmentProgram,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参照欧洲及日本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新车碰撞测试)座椅鞭打试验评价方法在2012年发布了自己的座椅鞭打试验评价方法,并在2015年进行了更新,这引起了主机厂和消费者对于座椅鞭打性能的更大关注。一款好的座椅,不仅要满足造型优美及各种严苛的法规要求,更应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对乘员起到足够的保护,以将乘员伤害降低到最小。通过头枕的设计能够获得更好的座椅对头型冲击的反馈以及通过对头枕和靠背的设计来进行座椅头枕与座椅靠背之间的刚度匹配,这对座椅鞭打性能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座椅头枕设计不合理,座椅头后间隙过大以及头枕与靠背刚度匹配不足,造成的座椅鞭打性能较差,不能够对乘员的头、颈部起到足够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座椅头枕杆、座椅及汽车,解决现有的座椅头枕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座椅鞭打性能较差,不能够对乘员头、颈部起到足够保护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座椅头枕杆,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平板,其中,第一横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竖杆的一端,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竖杆的一端,第一竖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管连接的连接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还设置有平板,平板靠近第一横杆,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均为弯折结构,第一横杆与平板位于同一弯折段,第一横杆与连接部位于不同弯折段。可选地,第一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竖杆为一条连续弯折杆,第一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竖杆组成U型结构。可选地,连续弯折杆为空心杆。可选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的弯角数量均为两个,第一竖杆上设置在平板下方的弯角为第一弯角,第一竖杆上设置在连接部上方的弯角为第二弯角,第二竖杆上设置的与第一弯角位置相对应的弯角为第三弯角,第二竖杆上设置的与第二弯角位置相对应的弯角为第四弯角。可选地,第一弯角与第三弯角的角度为166°,第二弯角与第四弯角的角度均为170°。可选地,连接部为固定卡槽,用于调节头枕的高度位置。可选地,固定卡槽的数量为五个,各个固定卡槽之间的间距为20mm,固定卡槽中最下端的卡槽为平槽,其余卡槽为斜槽。可选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一横杆的材料均为冷拔Q235无缝碳钢,平板的厚度为2.5毫米至3.5毫米,平板的材料为高强度低合金钢SAPH44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上述的座椅头枕杆。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座椅。本技术座椅头枕杆通过具有弯折结构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上以及设置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平板,能够保证头枕为乘员的头、颈部提供及时的支撑,提高座椅的鞭打性能,减小汽车追尾事故对乘员造成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外,座椅头枕杆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要求低,不需要改变其他部位的结构关系,工艺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头枕杆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枕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座椅头枕杆包括第一竖杆1、第一横杆2、第二竖杆3和平板4,其中,第一横杆2的一端连接第一竖杆1的一端,第一横杆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竖杆3的一端,第一竖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枕杆导管的连接部(例如固定卡槽),用于调节头枕的高低。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3之间还设置有平板4,平板4靠近第一横杆2。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3均为弯折结构,第一横杆2与平板1位于同一弯折段,第一横杆2与第一竖杆1的连接部位于不同弯折段。本实施例中,平板4用于保障追尾事故中,头枕能够给乘员头、颈部提供足够的支撑,平板4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3连接,平板4的厚度为2.5mm至3.5mm,平板4的宽度为40mm,材料选用高强度低合金钢SAPH440。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杆1、第一横杆2和第二竖杆3组成U型结构,第一竖杆1与第二竖杆3的长度相当,均大于第一横杆2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杆1和第二竖杆3的弯角数量均为两个,第一竖杆1上设置在连接部上方的弯角为第一弯角,第一竖杆1上设置在平板4下方的弯角为第二弯角,第二竖杆2上设置的与第一弯角位置相对应的弯角为第三弯角,第二竖杆2上设置的与第二弯角位置相对应的弯角为第四弯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弯角与第三弯角的角度为166°,第二弯角与第四弯角的角度均为170°,第一弯角与第二弯角、第三弯角与第四弯角之间的距离可以均选为100mm,上述四个弯角能够保证在追尾事故中,头枕为乘员的头、颈部提供及时的支撑,当然,本实施例中并不具体限定上述弯角的角度和弯角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杆1、第一横杆2和第二竖杆3为一条连续弯折杆,连续弯折杆可以为空心杆,在保证座椅头枕杆满足头枕安装需求的前提下,为保证头枕能与靠背刚度匹配,连续弯折杆的外径优选为12.7mm、管径为1.6mm的空心管,材料优选冷拔Q235无缝碳钢。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杆1的固定卡槽的数量为五个,各个固定卡槽之间的间距均可以选为20mm,固定卡槽中最下部卡槽为平槽,其余卡槽均为斜槽,通过固定卡槽可以调节头枕的高度。参见图2,座椅头枕杆5的外侧包覆泡沫材料,形成头枕结构,并且在第一竖杆下部的固定卡槽预留有空间,防止头枕结构的设计调整空间与发泡发生干涉。参见图3,座椅头枕杆5通过第一竖杆的固定卡槽与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管连接,通过不同的卡槽与头枕导管的连接,可以实现头枕在座椅靠背上的高度调节。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座椅头枕杆在满足座椅头枕的常规性功能的同时,通过具有弯折结构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上以及设置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平板,能够提高座椅的鞭打性能,减小汽车追尾事故对乘员造成的颈部伤害,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此外,座椅头枕杆结构简单、紧凑,制造要求低,也不需要改变其他部位的结构关系,工艺易于实现。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上述座椅头枕杆,能够提高座椅的鞭打性能。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座椅,能够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可有效降低汽车追尾事故中乘员的颈部伤害。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座椅头枕杆、座椅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头枕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平板,其中,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还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靠近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平板位于同一弯折段,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连接部位于不同弯折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头枕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一横杆和平板,其中,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在座椅靠背上的头枕导管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还设置有平板,所述平板靠近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为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平板位于同一弯折段,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连接部位于不同弯折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竖杆为一条连续弯折杆,所述第一竖杆、第一横杆和第二竖杆组成U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头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弯折杆为空心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头枕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的弯角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竖杆上设置在所述平板下方的弯角为第一弯角,所述第一竖杆上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方的弯角为第二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超曾庆烨欧贺国王元博张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