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7527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原料油与氢气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其反应生成物进入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物流去冷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物流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反应区,在加氢改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第二反应区的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后,分离出的富氢气体返回反应系统循环使用,液体产物进入分馏系统,得到柴油馏分和石脑油馏分。使用该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柴油馏分质量,包括超深度脱硫、提高十六烷值和降低多环芳烃含量和密度等,而且操作灵活、柴油收率高、投资和操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在存在氢的情况下精制烃油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范围内环保立法的实施,人们对柴油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柴油规格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变化较大的是硫含量、芳烃含量和十六烷值三项指标。世界燃油规范II类柴油标准要求:硫含量不大于0.03重%,芳烃含量不高于25重%,多环芳烃含量不高于5重%,十六烷指数不低于50;世界燃油规范III类柴油标准要求:硫含量不大于0.003重%,芳烃含量不大于15重%,多环芳烃不大于2重%,十六烷指数不低于52。由上可以看出,柴油中硫含量、十六烷值、芳烃含量尤其是多环芳烃含量的要求日趋苛刻,降低柴油硫含量、提高其十六烷值及降低其多环芳烃含量将是各国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原油的重质化及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致使催化裂化柴油的性质进一步变差,具体表现为催化裂化柴油密度大、硫和氮等杂质含量高、芳烃含量高以及十六烷值低等方面。采用掺炼直馏柴油或改造现有的加氢精制装置(如降低空速或提高反应温度)或更换活性更高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可以使硫含量达到要求,但是十六烷值的改善和芳烃含量的降低是一大难题。CN1417301A公开了一种柴油深度脱硫脱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加氢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器中装填加氢改质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或加氢精制催化剂,在第二反应器中装填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两个之间设有一个氢气汽提塔,以除去第一反应器生成的硫化氢和氨等气相杂质。该方法采用在中等压力下,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脱除柴油原料的硫、芳烃含量,但该方法中设置高压氢气气提塔,投资成本和操作成本高。CN1064988C公开了一种柴油馏分加氢转化方法,对劣质柴油,特别是催化裂化柴油(LCO)进行加氢转化的方法。本方法包括选用了含分子筛的加氢转化催化剂,采用一段法、串联一段法及二段法加氢工艺流程进行脱芳、脱硫及改进柴油十六烷值。该加氢转化工艺的特点是选择特殊的-->反应条件,使分子筛催化剂发挥开环而不裂化的性能,达到大幅度提高柴油质量的目的。但该方法生产的柴油规格指标较低,如硫含量小于0.05重%,芳烃含量小于20重%,而且并没有对产品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限制。CN1415706A公开了一种生产低硫、低芳烃清洁柴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反应器,第一个反应器为加氢精制/裂化反应器,第二个反应器为催化汽提反应器,由中间汽提段、上部反应段和下部反应段三部分构成。该方法能生产符合《世界燃油规范》II、III类产品标准的清洁柴油,但该方法涉及的原料油较轻,且该方法中提到的催化汽提反应器的压力控制复杂,操作难度大;同时催化汽提反应器结构复杂,工程设计难度较大,实施困难。US6623628B1公开了一种采用两段法生产低硫、低芳烃和高十六烷值柴油的方法。该方法中采用两个反应器,一反中的催化剂采用至少一种来自第VIB族和至少一种来自第VIII族的中的元素为活性组分,二反中的催化剂采用至少一种来自第VIII族的中的贵金属为活性组分。在两个反应器间设有汽提器,将一反产生的硫化氢和氨等气相杂质脱除干净,以保护二反的贵金属催化剂。该方法可加工馏程为150℃~370℃的中间馏分油,生产低硫、低芳烃和高十六烷值柴油。但该方法中所用的原料较轻,芳烃含量低;此外,该方法中采用了贵金属催化剂使得成本增高,运转风险大、操作灵活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为:原料油与氢气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其反应生成物进入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物流与第二反应区的反应生成物混合后去冷高压分离器,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物流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反应区,在加氢改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第二反应区的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后,分离出的富氢气体返回反应系统循环使用,液体产物进入分馏系统,得到柴油馏分和石脑油馏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柴油馏分质量,包括超深度脱硫、提高十六烷值和降低多环芳烃含量和密度等,而且操作灵活、柴油收率高、投资和操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包括:原料油与氢气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加氢催化剂接触,在氢分压3.0~12.0MPa,优选4.5~8.0MPa,反应温度300~440℃,优选350~400℃,氢油体积比400~1000Nm3/m3,优选500~800Nm3/m3,体积空速0.1~6.0h-1,优选0.2~3.0h-1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加氢脱硫、加氢脱氮、烯烃饱和及部分环烷的选择性开环反应。第一反应区的加氢催化剂可以是加氢改质催化剂单独装填,也可以是加氢处理催化剂与加氢改质催化剂组合装填。不论是单独装填加氢改质催化剂,还是组合装填加氢处理催化剂和加氢改质催化剂时,都可以单个床层或分多个床层装填入一个反应器或多个反应器中,每个反应器间的反应流出物不进行分离。反应器内有多个催化剂床层的,使用每个床层间注冷氢的方式来控制床层温度。采用加氢处理催化剂和加氢改质催化剂组合装填方式时,加氢处理催化剂置于加氢改质催化剂的前部。例如加氢处理催化剂和加氢改质催化剂可以分别装填于两个反应器中,前一个反应器中装填加氢处理催化剂;也可以将加氢处理催化剂置于加氢改质催化剂的顶部而装填在一个反应器中。加氢处理催化剂与加氢改质催化剂的装填体积比为5∶1~1∶10,优选的装填体积比为2∶1~1∶3。如果原料中残炭或金属含量较高,可在第一反应区的上部装填一定量的保护剂,以延缓反应器床层压降上升和保护主催化剂。第一反应区的反应生成物进入热高压分离器,其操作温度为150℃~400℃,闪蒸出较轻组分和大部分的硫化氢和氨,由热高压分离器的顶部抽出的气相物流与第二反应区的反应生成物混合后去冷高压分离器;剩余的液相物流从热高压分离器的底部抽出,与氢气混合进入第二反应区。由于较轻组分和大部分的硫化氢和氨不进入第二反应区,使得第二反应区的气氛大大改善。研究表明,由于竞争吸附的缘故,硫化氢的存在对于加氢脱硫反应有不利的影响,而氨的存在则对芳烃加氢和加氢脱硫反应均有严重的抑制作用。此外,较轻组分不进入第二反应区,可减少第二反应区的催化剂体积,并相应减少氢耗和能耗。-->热高压分离器底部抽出的液相物流在第二反应区与加氢改质催化剂接触,在氢分压3.0~12.0MPa,优选4.5~8.0MPa,反应温度300~440℃,优选350~400℃,氢油体积比400~1000Nm3/m3,优选500~800Nm3/m3,体积空速0.1~6.0h-1,优选0.2~3.0h-1的反应条件下进一步进行加氢脱硫、加氢脱氮、烯烃饱和及部分环烷的选择性开环反应。第二反应区的反应生成物经冷却后依次进入冷高压分离器和低压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富氢气体返回反应系统循环使用,分离出的液体产物进入分馏系统,得到优质的柴油馏分和少量的石脑油馏分。第二反应区的加氢改质催化剂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与氢气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其反应生成物进入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物流与第二反应区的反应生成物混合后去冷高压分离器,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物流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反应区,在加氢改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第二反应区的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后,分离出的富氢气体返回反应系统循环使用,液体产物进入分馏系统,得到柴油馏分和石脑油馏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馏分深度加氢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油与氢气混合进入第一反应区,与加氢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改质反应,其反应生成物进入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物流与第二反应区的反应生成物混合后去冷高压分离器,热高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物流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第二反应区,在加氢改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第二反应区的流出物经冷却、分离后,分离出的富氢气体返回反应系统循环使用,液体产物进入分馏系统,得到柴油馏分和石脑油馏分。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油为直馏柴油、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催化裂化重循环油、焦化柴油、减粘柴油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3.0~12.0MPa,反应温度300~440℃,氢油体积比400~1000Nm3/m3,体积空速0.1~6.0h-1。4、按照权利要求1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应区和第二反应区的反应条件为:氢分压4.5~8.0MPa,反应温度350~400℃,氢油体积比500~800Nm3/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海张毓莹蒋东红卫剑辛靖聂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