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钴含量、高钴表面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5114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粒状催化剂,该粒状催化剂包括钴与铝的原子比范围为10∶1-2∶1(Co∶Al)的钴和铝化合物的紧密混合物,当在425℃下被还原时,该粒状催化剂具有至少30m↑[2]/g催化剂的钴表面积,这通过在150℃下的氢气化学吸附来测量。在碱沉淀剂存在下,通过按序沉淀钴与铝离子,制备催化剂。该催化剂可用于不饱和化合物的氢化或者烃的费托合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高钴含量、高钴表面积的催化剂及其制备和用途本申请涉及钴-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备和用途。其中钴为其元素或者还原态的被承载的钴催化剂是众所周知的,且用于其中涉及氢气的许多反应,例如氢化反应和烃的费托合成。认为该催化剂的活性直接与还原的催化剂中钴的表面积成正比,但为了实现高钴表面积,钴应当充分分散在载体上。此外,为了最小化反应器体积,催化剂应当优选具有尽可能高的钴含量。高的钴含量还提供催化剂循环和再生的改进效率。然而,当催化剂中钴含量增加到高于20wt%(基于还原的催化剂)时,钴变得更加难以分散,从而导致较低的钴表面积。钴是相对昂贵的金属,因此希望改进钴的分散(用每克催化剂钴的表面积来表达)。迄今为止,典型地通过将钴化合物浸渍到“预成型”的氧化铝材料内,或者在氧化铝粉末或挤出物存在下,通过从溶液中沉淀钴化合物,通常接着进行加热步骤,然后在使用之前,使用氢气,还原所得钴化合物成元素形式,从而制备钴-氧化铝催化剂。或者,可通过添加碱,同时共沉淀钴(Co)和铝(Al)化合物,从而制备钴-氧化铝催化剂。Khassin等人公开了以1∶1、1∶1.3和1∶2的比例共沉淀Co2+和Al3+,得到含有水滑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粒状催化剂,该粒状催化剂包括钴与铝的原子比范围为10∶1-2∶1(Co∶Al)的钴和铝化合物的紧密混合物,当在425℃下被还原时,该粒状催化剂具有至少30m↑[2]/g催化剂的钴表面积,这通过在150℃下的氢气化学吸附来测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GB 2004-8-25 0418934.61.一种粒状催化剂,该粒状催化剂包括钴与铝的原子比范围为10∶1-2∶1(Co∶Al)的钴和铝化合物的紧密混合物,当在425℃下被还原时,该粒状催化剂具有至少30m2/g催化剂的钴表面积,这通过在150℃下的氢气化学吸附来测量。2.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其中至少大部分铝为一种或更多种钴-铝化合物形式。3.权利要求1或2的催化剂,其中钴与铝的原子比范围为5∶1-2.5∶1。4.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的催化剂,其中表面重均直径D[3,2]范围为5-100微米。5.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的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一种或更多种钼(Mo)、镍(Ni)、铜(Cu)、铁(Fe)、锰(Mn)、钛(Ti)、锆(Zr)、镧(La)、铈(Ce)、铬(Cr)、镁(Mg)、锌(Zn)、铑(Rh)、铱(Ir)、钌(Ru)、铼(Re)、铂(Pt)和钯(Pd)的化合物。6.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的催化剂,其中至少一部分钴为元素形式,并且催化剂封装在蜡中。7.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的催化剂,其中至少一部分钴为元素形式,并且催化剂用含氧气体钝化。8.一种制备粒状催化剂的方法,该粒状催化剂包括钴与铝的原子比范围为10∶1-2∶1(Co∶Al)的钴和铝化合物的紧密混合物,当在425℃下被还原时,该粒状催化剂具有至少30m2/g催化剂的钴表面积,这通过在150℃下的氢气化学吸附来测量,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使用过量的碱沉淀剂,由钴盐的水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M洛克J韦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约翰森马瑟公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