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276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6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检测杆以及第二检测杆,所述第二检测杆的中部与第一检测杆铰接并且两者在同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端部设有与沟道抵接的抵接部,所述第一检测杆上固定设有千分表,所述千分表的测量端与第二检测杆抵接,所述千分表与抵接部关于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的铰接点对称设置。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伸入轴承内部,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上的抵接部与轴承圈的沟道抵接,此时,记下位于第一检测杆端部的千分表上的读数,随后,转动轴承圈,在千分表上即可读出相应的变化,选取多点进行检测,即可检测出轴承内沟道的圆跳动的数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圈内沟道检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的轴承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国内对轴承的测量技术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对轴承沟道的圆跳动的测量方法,它能直接影响到成品轴承的游隙值,目前,由于沟道的截面是曲面的,因此在实际检测的时候,想要检测轴承的内沟道的圆跳动十分不方便。公布号为CN102032853A的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外沟沟心距的测量方法。通过在千分表的测量端设置测球,在测量时,测球与轴承沟道抵接,实现相应数值的测量。但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想要检测轴承内圈沟道的圆跳动的时候,由于仅仅只是设置了一个滚珠,在检测时,无法实现轴承内沟道的圆跳动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可以对轴承圈内沟道的圆跳动进行检测。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包括第一检测杆以及第二检测杆,所述第二检测杆的中部与第一检测杆铰接并且两者在同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端部设有与沟道抵接的抵接部,所述第一检测杆上固定设有千分表,所述千分表的测量端与第二检测杆抵接,所述千分表与抵接部关于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的铰接点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伸入轴承内部,随后,将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张开,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上的抵接部与轴承圈的沟道抵接,此时,记下位于第一检测杆端部的千分表上的读数,随后,转动轴承圈,当轴承圈的内沟道的尺寸发生变化的时候,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之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千分表与抵接部是对称设置的,这样千分表所抵接处的距离变化量与两个抵接部处的距离的变化是一样的,此时,在千分表上即可读出相应的变化,选取多点进行检测,即可检测出轴承内沟道的圆跳动的数值。较佳的,所述第一检测杆上设有驱动第二检测杆转动的驱动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部件可以驱动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转动,方便操作第一检测杆以及第二检测杆伸入轴承圈内部。较佳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拨块,所述拨块呈钩状设置,拨块的顶部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检测杆的下方,拨块的顶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检测杆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块呈钩状设置,拨块的顶部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检测杆的下方,拨块的顶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检测杆抵接。使用时,转动拨块,拨块与第二检测杆抵接的一端向上顶起,即可实现驱动第二检测杆的转动,松开拨块,在重力作用下,第二检测杆自动下落,完成复位。较佳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套设在第一检测杆以及第二检测杆外部的滑动套,在滑动套上螺纹连接有驱动第二检测杆转动的驱动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转动驱动螺钉,驱动螺钉即可实现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的互相靠近以及远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较佳的,所述第一检测杆上设有驱动第二检测杆与拨块保持抵接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弹性件,在松开拨块时,弹性件可以驱动第二检测杆转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第二检测杆的重力不够导致第二检测杆无法复位的情况出现,提高了检具在使用时的可靠性。较佳的,所述第一检测杆远离抵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检测杆垂直设有握持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握持部,在使用时,握持部可以提供一个施力点,方便人手抓握,可以为轴承圈的沟道的检测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提高了检测精度。较佳的,所述抵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一检测杆端部的上滚珠以及设置在第二检测杆端部的下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滚珠与下滚珠的尺寸与轴承沟道相配合,在检测时,上滚珠与下滚珠嵌入沟道内,实现对轴承沟道的检测。较佳的,所述第一检测杆上滑移设有调节上滚珠与下滚珠之间距离的滑块,所述上滚珠设置在滑块上,所述第一检测杆上设有固定滑块的固定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滚珠与下滚珠之间的距离设置成可调的,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轴承圈的检测,提高了检具的适应性。较佳的,所述第一检测杆上设有用于安装千分表的安装孔,所述第一检测杆的端面上设有与安装孔相通的开口,所述第一检测杆上设有驱动开口的两侧面互相靠近的夹紧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千分表插入安装孔内,旋紧夹紧螺钉,夹紧螺钉驱动开口互相靠近,由于开口与安装孔是相通的,因此,安装孔会变小,进而可以将千分表固定在安装孔内。较佳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一检测杆的底面设有插入弹簧内部的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检测杆的顶面上设有插入弹簧内部的第二定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的直径与弹簧相配合,在安装时,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插入弹簧内部,实现对弹簧的定位,固定结构简单,弹簧拆卸,安装十分方便,工作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检测方法简单、直观,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伸入轴承内部,第一检测杆与第二检测杆上的抵接部与轴承圈的沟道抵接,此时,记下位于第一检测杆端部的千分表上的读数,随后,转动轴承圈,在千分表上即可读出相应的变化,选取多点进行检测,即可检测出轴承内沟道的圆跳动的数值;2、工作可靠,检测精度高,设置弹性件,可以驱动第二检测杆复位,避免第二检测杆出现卡死现象,此外,在工作时弹性件可以保证抵接部与轴承沟道抵接,避免出现误差,可以提高检测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装配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装配爆炸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第二定位柱安装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二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第一检测杆;11、安装槽;2、第二检测杆;21、凸块;22、下滚珠;23、安装块;3、滑槽;31、滑块;311、固定螺钉;32、腰形槽;33、上滚珠;34、贯穿槽;4、拨块;5、握持部;51、横槽;6、弹簧;61、第一定位柱;62、第二定位柱;7、安装孔;71、开口;72、千分表;73、夹紧螺钉;8、滑动套;81、驱动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包括第一检测杆1以及第二检测杆2,在第一检测杆1的中部位置安装槽11,第二检测杆2上与安装槽11对应设有凸块21,凸块21垂直于第二检测杆2设置,凸块21伸入安装槽11内并且与安装槽11的侧壁转动连接,这样即可实现第一检测杆1与第二检测杆2在同一平面内转动,在第一检测杆1以及第二检测杆2的端部均设有抵接部,抵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检测杆2底面上的下滚珠22,下滚珠22粘接固定在第二检测杆2的地面上,在第一检测杆1的端部沿竖直方向设有滑槽3,滑槽3内滑移设有滑块31,在滑槽3的底壁与滑槽3平行设有腰形槽32,腰形槽32贯穿滑槽3设置,在滑块31上贯穿设有固定螺钉311,固定螺钉311穿过腰形槽32内之后,通过螺母固定在滑槽3上,在滑块31的端部设有上滚珠33,安装完毕之后,上滚珠33与下滚珠22,在竖直方向上处于一个平面上。即上滚珠33与下滚珠22均位于第二检测杆2转动的平面内,或者均位于平行于该平面的平面内。在第一检测杆1上设有驱动第二检测杆2转动的驱动部件,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件包括拨块4,在第一检测杆1的底面上设有安装块23,安装块23垂直于第一检测杆1设置,在第二检测杆2上设有供安装块23穿出的贯穿槽34,拨块4呈钩状设置,拨块4的顶部,一端与安装块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轴承圈内沟道检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杆(1)以及第二检测杆(2),所述第二检测杆(2)的中部与第一检测杆(1)铰接并且两者在同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检测杆(1)与第二检测杆(2)端部设有与沟道抵接的抵接部,所述第一检测杆(1)上固定设有千分表(72),所述千分表(72)的测量端与第二检测杆(2)抵接,所述千分表(72)与抵接部关于第一检测杆(1)与第二检测杆(2)的铰接点对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杆(1)以及第二检测杆(2),所述第二检测杆(2)的中部与第一检测杆(1)铰接并且两者在同一平面内转动,所述第一检测杆(1)与第二检测杆(2)端部设有与沟道抵接的抵接部,所述第一检测杆(1)上固定设有千分表(72),所述千分表(72)的测量端与第二检测杆(2)抵接,所述千分表(72)与抵接部关于第一检测杆(1)与第二检测杆(2)的铰接点对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杆(1)上设有驱动第二检测杆(2)转动的驱动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拨块(4),所述拨块(4)呈钩状设置,拨块(4)的顶部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检测杆(1)的下方,拨块(4)的顶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检测杆(2)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套设在第一检测杆(1)以及第二检测杆(2)外部的滑动套(8),在滑动套(8)上螺纹连接有驱动第二检测杆(2)转动的驱动螺钉(8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圈内沟道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杆(1)上设有驱动第二检测杆(2)与拨块(4)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峰驰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