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7056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19:49
公开了一种轮胎(1),其中,在胎面部(10)中形成有沿轮胎周向(TC)延伸的槽部(70),其中槽部(70)的槽底(72)设置有沿与轮胎周向(TC)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部(100)。突起部(100)包括:从形成槽部(70)的一个槽壁(71)朝向形成槽部(70)的另一槽壁(73)延伸、并在到达另一槽壁(73)之前终止的第一突起部分(110);以及从另一槽壁(73)朝向一个槽壁(71)延伸、并在到达一个槽壁(71)之前终止的第二突起部分(120)。第一突起部分(110)的终端部(110a)比第二突起部分(120)的终端部(120a)配置得更靠近另一槽壁(73)侧。

tyre

A tire (1) is disclosed, wherein a groove part (70) extending along the tir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C) is formed in the front face (10), wherein the groove bottom (72) of the groove part (70) is provided with a raised part (100) extending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ross direction of the tire circumference (TC). The protrusion (100) includes a groove portion is formed from (70) a groove wall (71) toward forming a groove portion (70) of the other groove wall (73) extending, and arrive at another slot wall (73) before the end of the first protrusion part (110); and from another slot the wall (73) toward a wall (71) extending, and arrives in a groove wall (71) of second projections before the termination part (120). The terminal portion (110A) of the first protruding part (110) is configured closer to the other side (73) side than the terminal portion (120a) of the second protruding part (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胎面部中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槽部的轮胎。
技术介绍
传统地,对于安装于车辆的充气轮胎(以下称为轮胎),使用了各种方法抑制在车辆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上升。特别地,对于安装于卡车或公共汽车的重载轮胎,温度上升是显著的。在这方面,例如,已经提出了一种在轮胎的胎面部形成的槽部的槽底设置突起部的轮胎,该突起部从一个槽壁直线状地延伸到另一槽壁(例如,专利文献1)。对于这种轮胎,当轮胎转动时,通过槽部的内部的空气流由于突起部而变成紊流,并且紊流促进胎面部的散热。这抑制了胎面部的温度上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2/0909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当轮胎转动并且槽部的两侧的陆部与路面接触时,陆部压缩变形并沿槽宽度变窄的方向膨胀变形。然后,当槽部的两侧的陆部与路面分离时,膨胀变形返回至初始状态。以这种方式,每次槽部的两侧的陆部与路面接触,陆部沿槽宽度变窄的方向反复地膨胀变形。因此,槽部中形成的突起部反复地接收来自两侧的一个槽壁和另一槽壁的压缩力。在根据传统技术的轮胎中,突起部从一个槽壁直线状地连续到另一槽壁。当这样的突起部反复地接收来自两侧的压缩力时,反复的剪切变形局部地发生于突起部的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突起部可能出现裂纹。如果这样的裂纹出现于突起部,则突起部不能产生预期的紊流,这可能会降低抑制胎面部温度上升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通过抑制形成于槽部的突起部中的裂纹的发生而改善突起部的耐久性,同时确实地抑制胎面部的温度上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总结为:轮胎,其中在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槽部,其中,槽部的槽底处设置有沿与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部,突起部包括:第一突起部分,其从形成槽部的一个槽壁朝向形成槽部的另一槽壁延伸,并且在到达另一槽壁之前终止;以及第二突起部分,其从另一槽壁朝向一个槽壁延伸,并且在到达一个槽壁之前终止,并且在到达另一槽壁之前终止的第一突起部分的终端部比在到达一个槽壁之前终止的第二突起部分的终端部配置得靠近另一槽壁。附图说明[图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截取的截面图。[图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槽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3]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槽部的在胎面表面图中的形状的平面图。[图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放大平面图。[图5]图5是从图3中的方向F1观察的槽部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截取的截面图。[图6]图6是沿着图3中的线A-A和轮胎径向截取的突起部的截面图。[图7]图7是示出测量第一突起部分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突起部分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与槽部处的传热率(由指数表示)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图8]图8是示出测量突起部的长度L所乘的以限定预定间隔P的系数与槽部处的传热率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图9]图9是示出测量槽深度D所乘的以限定高度H的系数与槽部处的传热率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0]图10是示出测量槽宽度W所乘的以限定第一和第二突起部分之间的间隔Lx的系数与应变和传热率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1]图11是示出测量槽宽度W所乘的以限定第一突起部分和槽壁之间的槽壁间隔Lw1(第二突起部分和槽壁之间的槽壁间隔Lw2)的系数与应变和传热率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2]图12是示出测量突起部的宽度与应变和传热率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图13]图13是示出测量槽宽度W所乘的以限定第一和第二突起部分的终端部之间的终端间隔Lw的系数与应变和传热率之间的关系的测量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1)轮胎的示意性结构将参照附图提供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说明。首先,将参照图1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示意性结构。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沿着轮胎宽度方向TW和轮胎径向TD截取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有相对于轮胎赤道线CL左右对称的形状。注意轮胎1可以具有左右非对称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被假定为装配到标准轮辋5之后充填空气的充气轮胎。注意,充填装配到标准轮辋5的轮胎1的气体不限于空气,还可以充填诸如氮气等的惰性气体。另外,冷却用液体(冷却剂)也可以用于充填。轮胎1优选地用作安装于卡车或公共汽车(TB)的重载轮胎(TBR轮胎)。轮胎1与安装于乘用车等的充气轮胎相比,胎面部10的橡胶厚(橡胶厚度)更厚。具体地,当OD是轮胎外径而DC是胎面部10的在轮胎赤道线CL处的橡胶厚时,轮胎1满足DC/OD≥0.005。这里,轮胎外径OD(单位:mm)是轮胎1的外径最大的部分处(一般地,在轮胎赤道线CL附近的胎面部10处)的轮胎1的直径。橡胶厚DC(单位:mm)是胎面部10的在轮胎赤道线CL处的橡胶厚度。橡胶厚DC不包括带束层40的厚度。注意,如图1所示,在包括轮胎赤道线CL的位置处形成有槽部的情况下,橡胶厚DC是胎面部10的在与槽部邻接的位置处的橡胶厚度。如图1所示,轮胎1包括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10、与胎面部10连续并且在轮胎径向TD上位于胎面部10的内侧的侧壁部20以及与侧壁部20连续并且在轮胎径向TD上位于侧壁部20的内侧的胎圈部30。胎面部10包括当轮胎转动时与路面接触的胎面接地面11。沿轮胎周向TC延伸的槽部形成于胎面部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轮胎赤道线CL的槽部60和设置于胎面接地面11的胎面端TE侧的槽部70形成于胎面部10中作为槽部。这里,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中,“胎面端TE”是指胎面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位置,其中胎面接地面是在将轮胎1装配到标准轮辋5、充填标准内压并将标准载荷施加到轮胎1的状态下与路面(地面)接触的轮胎表面。另外,“标准轮辋”是指依据轮胎尺寸在以下标准中规定的标准轮辋,“标准内压”是指在以下标准中规定的与适用尺寸的单轮的最大负荷能力对应的气压,“标准载荷”是指在以下标准中的适用尺寸的单轮的最大载荷(最大负荷能力)。然后,该标准是生产或者使用轮胎的地区的有效的工业标准。例如,在日本,该标准是“日本机动车轮胎制造者协会”的“JATMA年鉴”;在美国,该标准是“轮胎轮辋协会”的“年鉴”;在欧洲,该标准是“欧洲轮胎和轮辋技术组织”的“标准手册”。槽部70包括一个槽壁71、面向一个槽壁71的另一槽壁73以及与一个槽壁71和另一槽壁73连续的槽底72(参照图3)。沿与轮胎周向TC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部100设置于槽部70的槽底72。注意,虽然突起部100可以设置于位于轮胎赤道线CL的槽部60,但是优选地将突起部100至少设置于最靠近随后将说明的带束层4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TW上的端部的槽部70。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即,因为当轮胎1转动时带束层40的在轮胎宽度方向TW上的端部的温度趋于上升,所以优选地将突起部100至少设置于最靠近带束层40的端部的槽部70,以便借助于在槽部内形成的突起部100有效地抑制温度上升。注意,将在随后说明突起部100的详细结构。在胎面部10中,通过形成的槽部70形成多个部分的陆部80。具体地,槽部70的轮胎宽度方向TW内侧形成有陆部81,槽部70的轮胎宽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其中在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槽部,其中,所述槽部的槽底处设置有沿与所述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包括:第一突起部分,其从形成所述槽部的一个槽壁朝向形成所述槽部的另一槽壁延伸,并且在到达所述另一槽壁之前终止;以及第二突起部分,其从所述另一槽壁朝向所述一个槽壁延伸,并且在到达所述一个槽壁之前终止,并且在到达所述另一槽壁之前终止的所述第一突起部分的终端部比在到达所述一个槽壁之前终止的所述第二突起部分的终端部配置得靠近所述另一槽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4.10 JP 2015-0807211.一种轮胎,其中在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槽部,其中,所述槽部的槽底处设置有沿与所述轮胎周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包括:第一突起部分,其从形成所述槽部的一个槽壁朝向形成所述槽部的另一槽壁延伸,并且在到达所述另一槽壁之前终止;以及第二突起部分,其从所述另一槽壁朝向所述一个槽壁延伸,并且在到达所述一个槽壁之前终止,并且在到达所述另一槽壁之前终止的所述第一突起部分的终端部比在到达所述一个槽壁之前终止的所述第二突起部分的终端部配置得靠近所述另一槽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当槽宽度W是所述槽部的宽度时,所述第一突起部分与所述第二突起部分之间的在与所述第一突起部分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Lx为所述槽宽度W的0.1倍以上且0.3倍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当槽宽度W是所述槽部的宽度时,所述第一突起部分的终端部与所述另一槽壁之间的槽壁间隔Lw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岛彩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