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6896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02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发动机;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上壳体内腔顶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一减震支座,所述下壳体内腔底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二减震支座,所述下壳体内腔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支座,所述下壳体右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通孔的右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腔中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发动机通过第一减震支座、第二减震支座和第三减震支座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性好,减震性能好,可有效地对发动机进行防护,且设备便于拆卸,散热效率高。

A combination type sealing device for eng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ngine combination type seal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asing, a lower casing and a motor; the upper shell is form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groove, the upper cavity of the shell at the top of the four corners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bearing,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cas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four corners are installed there are second damping bearing, the left wall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lower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damping bearing, the lower case right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the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fixing groove, the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casing, the inner wall of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grooves. The second groove cavity is equipped with a O type sealing ring, the engine is installed in the upper shell and the lower shell space within the first shock mount, second damping bearing and third damping bear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sealing and good damping performance, and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ngine, and the equipment is easy to disassembl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配件设备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发动机作为汽车等最为重要的动力源,其制造工艺的发展一直被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发动机使用过程中的防护手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发动机在运转的过程中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极易造成设备损坏,因此,目前对发动机多采用密封式保护,以防止外部环境对设备造成影响。然而目前的密封式保护,多采用一体式密封装置,虽然密封性较好,发动机后期维护过程中极易出现难以拆卸的问题,且拆卸过程中极易对设备造成损害;部分密封装置忽略了外部震动对设的影响,当外部环境震动较大时,极易通过发动机传动轴传递能量对发动机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部分密封设备散热性能较差,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拆卸,密封性好,散热效率高,可有效降低外部震动对发动机的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发动机;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上壳体内腔顶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一减震支座,所述上壳体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散热平台,所述上壳体外壁的前侧面和外壁的后侧面上匀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插入件,所述下壳体内腔底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二减震支座,所述下壳体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二散热平台,所述下壳体内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散热平台,所述下壳体内腔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支座,所述下壳体右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下壳体内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内嵌置有轴承,所述通孔的右侧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左端通过第一螺栓与下壳体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右端设置有法兰,所述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腔中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下壳体的外壁左侧和外壁右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由功能板构成,所述功能板从内到外依次由吸热层、基础层和散热层构成,所述发动机通过第一减震支座、第二减震支座和第三减震支座安装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空间内。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安装槽和第二螺栓紧密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通过第三螺栓与车体等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下壳体的前侧面、下壳体的后侧面和下壳体的左侧面上均设置有散热翅。优选的,所述轴承、固定槽、通孔、套管和法兰同轴分布。优选的,所述发动机右侧传动轴的右端依次穿过轴承、固定槽、通孔、套管和法兰设置在法兰的右侧。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与套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通过第一凹槽与插入件、安装槽和第二螺栓可有效地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紧密连接,且通过第一密封垫可有效地对连接处密封,提高了设备的密封性,设备便于拆卸,通过第一减震支座、第二减震支座和第三减震支座可有效地对发动机固定并减震,且结合固定槽内轴承对发动机传动轴的支撑作用可有效地避免外部震动对发动机的影响,通过第一散热平台、第二散热平台、第三散热平台、功能板和散热翅的相互配合,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率,提高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发动机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壳体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下壳体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上壳体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功能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发动机;4-第一凹槽;5-第一密封垫;6-第一减震支座;7-第一散热平台;8-安装槽;9-插入件;10-第二减震支座;11-第二散热平台;12-第三散热平台;13-第三减震支座;14-通孔;15-固定槽;16-轴承;17-套管;18-第一螺栓;19-法兰;20-第二凹槽;21-O型密封圈;22-安装板;23-功能板;24-吸热层;25-基础层;26-散热层;27-第二螺栓;28-第三螺栓;29-散热翅;30-第二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发动机3;上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5,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一减震支座6,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散热平台7,上壳体1外壁的前侧面和外壁的后侧面上匀开设有安装槽8,下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插入件9,下壳体2内腔底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二减震支座10,下壳体2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二散热平台11,下壳体2内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散热平台12,下壳体2内腔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支座13,下壳体2右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槽15,固定槽15与下壳体2内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固定槽15内嵌置有轴承16,通孔14的右侧设置有套管17,套管17的左端通过第一螺栓18与下壳体2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套管17的右端设置有法兰19,套管1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0,第二凹槽20内腔中设置有O型密封圈21,下壳体2的外壁左侧和外壁右侧均设置有安装板22,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由功能板23构成,功能板23从内到外依次由吸热层24、基础层25和散热层26构成,发动机3通过第一减震支座6、第二减震支座10和第三减震支座13安装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空间内,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安装槽8和第二螺栓27紧密连接,安装板22通过第三螺栓28与车体等固定连接,上壳体1的顶部、下壳体2的前侧面、下壳体2的后侧面和下壳体2的左侧面上均设置有散热翅29,轴承16、固定槽15、通孔14、套管17和法兰19同轴分布,发动机3右侧传动轴的右端依次穿过轴承16、固定槽15、通孔14、套管17和法兰19设置在法兰19的右侧,下壳体2与套管17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垫30。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第一凹槽4与插入件9、安装槽8与第二螺栓27的相互配合可有效地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紧密连接,且通过第一密封垫5可有效地对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处密封,通过第一减震支座6、第二减震支座10和第三减震支座13可有效地将发动机3固定安装,结合通孔14左侧固定槽15内嵌置的轴承16可有效地对发动机3的传动轴进行支撑,有效地降低了外部震动对发动机3的影响,通过第一散热平台7、第二散热平台11和第三散热平台12可有效地将发动机3产生的热量导出散发,且借助散热翅29可有效地增加散热面积,提高了设备的散热效率,并减小了轴承16转动过程中的摩擦力,通过套管17内壁第二凹槽20内设置的O型密封圈21可有效地对设备再次密封,有效地避免了外部污染物进入设备内腔对发动机3造成损害的情况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发动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5),所述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一减震支座(6),所述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散热平台(7),所述上壳体(1)外壁的前侧面和外壁的后侧面上匀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插入件(9),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二减震支座(10),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二散热平台(11),所述下壳体(2)内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散热平台(12),所述下壳体(2)内腔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支座(13),所述下壳体(2)右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与下壳体(2)内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15)内嵌置有轴承(16),所述通孔(14)的右侧设置有套管(17),所述套管(17)的左端通过第一螺栓(18)与下壳体(2)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7)的右端设置有法兰(19),所述套管(1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内腔中设置有O型密封圈(21),所述下壳体(2)的外壁左侧和外壁右侧均设置有安装板(2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由功能板(23)构成,所述功能板(23)从内到外依次由吸热层(24)、基础层(25)和散热层(26)构成,所述发动机(3)通过第一减震支座(6)、第二减震支座(10)和第三减震支座(13)安装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组合型密封装置,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发动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内腔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5),所述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一减震支座(6),所述上壳体(1)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散热平台(7),所述上壳体(1)外壁的前侧面和外壁的后侧面上匀开设有安装槽(8),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插入件(9),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部的四个角部均安装有第二减震支座(10),所述下壳体(2)内腔底部的中心处安装有第二散热平台(11),所述下壳体(2)内腔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三散热平台(12),所述下壳体(2)内腔的左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减震支座(13),所述下壳体(2)右侧壁上开设有通孔(14),所述通孔(14)的左侧设置有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与下壳体(2)内腔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15)内嵌置有轴承(16),所述通孔(14)的右侧设置有套管(17),所述套管(17)的左端通过第一螺栓(18)与下壳体(2)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7)的右端设置有法兰(19),所述套管(1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内腔中设置有O型密封圈(21),所述下壳体(2)的外壁左侧和外壁右侧均设置有安装板(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晓丹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科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