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593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9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其包括:对称位于平衡车两端的第一车轮总成、第二车轮总成;可相对转动的对称布置于第一车轮总成与第二车轮总成之间的第一脚踏壳体、第二脚踏壳体;一横轴,横轴的一端经第一脚踏壳体的内腔延伸至第一脚踏壳体的外端处,横轴的另一端经第二脚踏壳体的内腔延伸至第二脚踏壳体的外端处;第一车轮总成的轮轴或/和第二车轮总成的轮轴相对于横轴的端部可转动配置。依据该转动装配结构,可以实现用轴取代内盖并简化连接装配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用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避免疲劳断裂造成安全隐患以及缩小平衡车中间部位的直径以便携带。

The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wheel assembly of two wheeled electric balancing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lancing two wheeled electric car wheel assembly comprises a rotating assembly structure, symmetrically located on the balance of the car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wheel assembly, second wheel assembly; symmetrically arranged rotatable relative to the first wheel assembly and the second wheel assembly of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foot pedal a shell; the horizontal axis, horizontal axis end of the cavity shell to the first extension of the first foot pedal shell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horizontal axis, the cavity extends to the second foot second foot shell shell at the outer end of the axle; the first wheel assembly or / and second wheel assembly of the axle end of the horizontal axis relative to the rotatable configu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otating assembly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achieve to replace and simplify the inner shaft balancing two wheeled electric car connection assemb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product, to avoid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s caused by fatigue fracture and reduce the diameter of the middle part of the balance of the car to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
本技术涉及两轮电动平衡车,通过驾驶者站在两个脚踏壳体上控制调节脚踏壳体的姿态来控制平衡车行走。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又叫体感车、思维车、摄位车等。市场上主要有独轮和双轮两类。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DynamicStabilization)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件,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它与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车轮前后排列方式不同,而是将内设轮毂电机的两个车轮(或车轮总成)分别分布在站立的驾驶者左右两侧。在两个车轮的中间设置可以相对转动的两个承载平台,驾驶者的双脚分别站在两个包括中空壳体组成的承载平台上,再通过驾驶者的双脚或重心的变化使其所站立的承载平台产生枢转,从而达到操控车体前进、后退、停止以及旋转等动作。授权公告号为CN20469936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电动平衡车”,其包括:顶盖,包括成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底盖,和顶盖相固定,所述底盖包括成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底盖和第二底盖;内盖,固定于顶盖及底盖之间,所述内盖包括成对称设置且可相互转动的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转动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的中间;两个车轮,分别可转动地固定于内盖的两侧;两个轮毂电机,分别固定于两个车轮内;多个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底盖和内盖之间;电源,固定于第一底盖和第一内盖之间;以及控制器,固定于第二底盖和第二内盖之间,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多个传感器、电源和轮毂电机,所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传输的感测信号控制相应的轮毂电机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动。该方案在顶盖和底盖之间设置有内盖,使得改良电动平衡车的整个结构更加牢固,同时也对车体内部的电子元件提供保护作用。另外,内盖和底盖之间形成固定电子元件的空间,使得电子元件的安装更加紧凑。然而,由于内盖的存在,形成在顶盖和底盖之间的空间被内盖占据,内盖和底盖之间的空间被缩小;而且,由于内盖为铝合金,通常是压铸而成,质脆易裂,因此长期使用后会造成内盖的疲劳断裂,造成安全隐患,还存在成本较高、重量较大、装配结构较为复杂的缺陷。而且,该方案中的转动机构包括两个轴承、一个轴套和两个卡簧,两个轴承分别固定于第一内盖和第二内盖,轴套固定在两个轴承内并通过两个卡簧固定在内盖上。因此,该转动机构所处位置(平衡车中间部位)的直径较大,驾驶者不易用手可靠握持,同样重量的物体,握持携带时会造成较实际重量更大的错觉(即体感重量增大),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两轮电动平衡车在顶盖和底盖之间设置内盖造成的顶盖和底盖之间的空间被缩小、质脆易裂、平衡车中间部位直径较大不易用手可靠握持等缺陷,提供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应用该结构以实现用轴取代内盖并简化连接装配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用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避免疲劳断裂造成安全隐患以及缩小平衡车中间部位的直径以便携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第二车轮总成,它们对称位于平衡车的两端;第一脚踏壳体、第二脚踏壳体,它们可相对转动的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车轮总成与第二车轮总成之间;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横轴,所述横轴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脚踏壳体的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一脚踏壳体的外端处,所述横轴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脚踏壳体的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二脚踏壳体的外端处;所述第一车轮总成的轮轴或/和第二车轮总成的轮轴相对于所述横轴的端部可转动配置。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第一车轮总成的轮轴或/和第二车轮总成的轮轴固定装配在一轮架上,所述的轮架转动装配在所述横轴的端部。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横轴的端部装配有可在所述横轴上转动的转套,所述转套的外侧装配转动承载件,所述的轮架与该转动承载件固定装配。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转套、转动承载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的限位孔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的横轴上限位螺钉。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横轴的端部装配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外侧装配转动承载件,所述的轮架与该转动承载件固定装配。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转动承载件套在所述的转套或滚动轴承上。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转动承载件通过半圆槽抱在所述转套或滚动轴承上。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转动承载件向所述横轴的两侧延伸出耳部,所述的轮架与该耳部紧固装配。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耳部与轮架上设有若干对应的紧固连接孔,所述的若干紧固连接孔沿所述横轴的轴向分散分布。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轮架的中间部位设有避让槽,所述横轴的端部伸至该避让槽内。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轮架具有轴向的插孔,所述第一车轮总成的轮轴或/和第二车轮总成的轮轴插装在所述的插孔内并由销接所述轮架、轮轴的销轴锁止。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插孔为通孔以形成过线通道。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第一车轮总成的轮轴、第二车轮总成的轮轴与所述的横轴同轴布置。本技术设一横轴,并令横轴的一端经第一脚踏壳体的内腔延伸至第一脚踏壳体的外端处,横轴的另一端经第二脚踏壳体的内腔延伸至第二脚踏壳体的外端处;从而可以令车轮总成的轮轴相对于横轴的端部可转动配置。依据本技术的转动装配结构,可以实现用轴取代内盖并简化连接装配的两轮电动平衡车,用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避免疲劳断裂造成安全隐患以及缩小平衡车中间部位的直径以便携带。相对于现有技术,其省略了内盖,而以体积甚小的横轴布设在第一脚踏壳体、第二脚踏壳体内,从而在第一脚踏壳体、第二脚踏壳体内留置出更大空间,尤其是可以在大空间内安置较大容量的电池,增加平衡车的续航能力;而横轴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拉伸工艺制成,较压铸工艺制成的内盖具有更好的韧性,不易疲劳,长期使用后即使变形弯曲也不至于断裂,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而采用韧性、强度更好的钢材(钢管)制作横轴则可以达到更好的结构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的内盖难以通过铝合金拉伸工艺制成,而内盖若选用钢材制成,则将大大增加平衡车的重量,并且增加制造成本。而且,鉴于横轴布设在第一脚踏壳体、第二脚踏壳体内,第一脚踏壳体与第二脚踏壳体邻接的平衡车中间部位省去了转动结构,使得该部位的直径减小,便于可靠握持、携带。本技术优化了产品结构,方便量产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平衡车的一个实施例的轴侧图;图2为图1所示平衡车的一个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结构中控制器、电源的装配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所示横轴及其上零部件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结构的拆解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轴套装配在横轴上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01-第一车轮总成,11-轮轴;02-第二车轮总成,21-轮轴;03-第一脚踏壳体,31-第一上壳,32-第一下壳,33-装饰条;04-第二脚踏壳体,41-第二上壳,42-第二下壳,43-装饰条,44-电量指示灯,45-电源开关,46-充电接口;05-第一控制器,51-罩壳,06-第二控制器,61-罩壳;07-电源,71-上延部,72-横向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01)、第二车轮总成(02),它们对称位于平衡车的两端;第一脚踏壳体(03)、第二脚踏壳体(04),它们可相对转动的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车轮总成(01)与第二车轮总成(02)之间;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横轴(08),所述横轴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脚踏壳体(03)的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一脚踏壳体(03)的外端处,所述横轴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脚踏壳体(04)的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二脚踏壳体(04)的外端处;所述第一车轮总成(01)的轮轴(11)或/和第二车轮总成(02)的轮轴(21)相对于所述横轴(08)的端部可转动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包括:第一车轮总成(01)、第二车轮总成(02),它们对称位于平衡车的两端;第一脚踏壳体(03)、第二脚踏壳体(04),它们可相对转动的对称布置于所述第一车轮总成(01)与第二车轮总成(02)之间;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横轴(08),所述横轴的一端经所述第一脚踏壳体(03)的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一脚踏壳体(03)的外端处,所述横轴的另一端经所述第二脚踏壳体(04)的内腔延伸至所述第二脚踏壳体(04)的外端处;所述第一车轮总成(01)的轮轴(11)或/和第二车轮总成(02)的轮轴(21)相对于所述横轴(08)的端部可转动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车轮总成(01)的轮轴(11)或/和第二车轮总成(02)的轮轴(21)固定装配在一轮架(09)上,所述的轮架(09)转动装配在所述横轴(08)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轴(08)的端部装配有可在所述横轴上转动的转套(85),所述转套的外侧装配转动承载件(87),所述的轮架(09)与该转动承载件(87)固定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套(85)、转动承载件(87)上设有限位孔(851,872),所述的限位孔(851,872)内设有连接在所述的横轴上限位螺钉(89)。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电动平衡车车轮总成转动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横轴(08)的端部装配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的外侧装配转动承载件(8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维彬黄智威王昱峰郭火来夏小艇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锐哲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