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工程建造方法。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城区建筑物日益密集。由于使用功能和开发地下空间的要求,高层建筑一般都设计有较大平面尺寸和深度的地下室。地下空间的开发涉及到深建筑基坑的安全,这对坐落于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密集地区尤为重要。尤其是地处沿海冲淤积平原的城市,工程场址多为软弱土,基坑支护原较多采用土钉墙,基坑变形和边坡土体位移较大,尤其遇连日大雨或台风暴雨袭扰,基坑坍塌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不易变形、边坡土体位移小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上柱、冠梁、抗滑桩、支护坡、路基填土部位、锚索、槽钢腰梁、挡块、挡土板、卸荷板和卸荷板挑梁;所述冠梁砌筑于抗滑桩顶部,抗滑桩嵌入连接在冠梁中,冠梁上设置有配合抗滑桩嵌入的凹槽,所述抗滑桩为圆柱形状,抗滑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柱(2)、冠梁(4)、抗滑桩(5)、支护坡(7)、路基填土部位(13)、锚索(14)、槽钢腰梁(16)、挡块(17)、挡土板(18)、卸荷板(19)和卸荷板挑梁(20);所述冠梁(4)砌筑于抗滑桩(5)顶部,抗滑桩(5)嵌入连接在冠梁(4)中,冠梁(4)上设置有配合抗滑桩(5)嵌入的凹槽,所述抗滑桩(5)为圆柱形状,抗滑桩(5)的直径与冠梁(4)的横向宽度相同,冠梁(4)的横向宽度与冠梁(4)的高度相同;所述抗滑桩(5)的上端左侧安装有槽钢腰梁(16),槽钢腰梁(16)位于支护坡(7)上方,支护坡(7)设置在抗滑桩(5)左侧,且支护坡(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柱(2)、冠梁(4)、抗滑桩(5)、支护坡(7)、路基填土部位(13)、锚索(14)、槽钢腰梁(16)、挡块(17)、挡土板(18)、卸荷板(19)和卸荷板挑梁(20);所述冠梁(4)砌筑于抗滑桩(5)顶部,抗滑桩(5)嵌入连接在冠梁(4)中,冠梁(4)上设置有配合抗滑桩(5)嵌入的凹槽,所述抗滑桩(5)为圆柱形状,抗滑桩(5)的直径与冠梁(4)的横向宽度相同,冠梁(4)的横向宽度与冠梁(4)的高度相同;所述抗滑桩(5)的上端左侧安装有槽钢腰梁(16),槽钢腰梁(16)位于支护坡(7)上方,支护坡(7)设置在抗滑桩(5)左侧,且支护坡(7)的坡面布置有挂网钢筋,挂网钢筋外侧覆盖混凝土层(6),所述支护坡(7)坡脚部位设置有排水沟(9),排水沟(9)位于桩前地面(8)与支护坡(7)之间;所述上柱(2)砌筑于冠梁(4)上端,冠梁(4)上端右侧设置有卸荷板(19),卸荷板(19)上安装有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20),卸荷板挑梁(20)嵌入连接在卸荷板(19)中,卸荷板(19)上设置有配合卸荷板挑梁(20)嵌入的贯穿卸荷板(19)头尾端的通孔,且两个以上的卸荷板挑梁(20)平行放置,所述冠梁(4)上端安装有挡土板(18)、挡块(17)和两个以上的上柱(2),所述挡块(17)固定安装在冠梁(4)上,两个以上的冠梁(4)之间通过挡土板(18)连接,挡土板(1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成,潘家琐,余怡,闫道磊,郭庆梅,王曼,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