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杆及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7806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杆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杆包括升降调节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升降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弧形板且均朝向靠近所述升降调节杆的方向凹陷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杆可配合木架在铁路电力、接触网、变电工程基坑开挖中可大量重复使用且比木方更结实牢固,不仅简化了安装工序,还节省了大量木材及人力,节约了木板支护时间,提高了工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调节杆,且在升降调节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弧形板,能够实现水坑、流沙坑等易塌方坑的木板支护工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木材资源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杆及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接触网、电力工程中易塌方坑的支撑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杆及支撑架。
技术介绍
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中,由于铁路沿线河流密布,地下水位偏高,部分区段存在泉涌现象且存在流沙土质,因此在接触网、电力和变电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较多易塌方基坑。如果采用传统方法用方木、木板进行支护,方木使用量大、损耗高,施工速度比较缓慢且需要大量采购方木,不仅工程造价高、安全系数低、开挖进度慢且工期无法保证。例如,当采用传统的木板支护使用方木进行支撑,工人需要测量基坑尺寸,并根据测量尺寸利用手锯或手砂轮现场加工方木,然后将加工完成的方木利用钢钉固定在支护木板上,剩余的方木无法使用而造成浪费,每个基坑平均需要加工4次方木才能完成支护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杆及支撑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支撑杆,包括升降调节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升降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弧形板且均朝向靠近所述升降调节杆的方向凹陷形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支撑杆可配合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支撑杆及支撑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调节杆(1)、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升降调节杆(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为弧形板且均朝向靠近所述升降调节杆(1)的方向凹陷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调节杆(1)、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升降调节杆(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均为弧形板且均朝向靠近所述升降调节杆(1)的方向凹陷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杆(1)包括调节螺栓(11)和调节筒(12),所述调节螺栓(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相连接;所述调节螺栓(11)的另一端旋接在所述调节筒(12)的一端内,所述调节筒(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3)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1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上且与之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栓(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通过螺母(4)锁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杆(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处和第二支撑板(3)的中心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郝玉海顾富刚李响李涛涛曹玉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