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桥梁型气体动压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56110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10-10 21:14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梁型气体动压轴承,涉及气体轴承技术领域。包括:螺钉、挡板、第一支承箔片、第二支承箔片,第三支承箔片、第四支承箔片、轴承套;沿周向分布的第一支承箔片、第三支承箔片、第二支承箔片、第四支承箔片的顺序排列形成闭环;支承箔片组件间经缺口交错结合,经第一支承箔片周向端部插入轴承套的曲型凹槽,实现第一内部支承箔片系统周向限位,第二支承箔片放置在曲型凹槽表面内提供变形空间;第二支承箔片组件滞空提供变形空间并在必要时提供承载力;挡板经螺钉固定在轴承套上,限制箔片轴向移动;本申请通过每三个交错相连的支承箔片构成的桥梁型结构在保证高承载能力的同时实现缓冲减振,这种双旋向对称限位设计,打破了传统轴承仅允许转子单向旋转的局限,实现双向旋转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压轴承,具体涉及一种桥梁型气体动压轴承,尤其涉及基于气体动压效应形成承载能力的气体动压轴承,适用于高速旋转设备、精密仪器及需要低摩擦、高稳定性的工况环境。


技术介绍

1、在机械传动领域,气体动压轴承凭借无接触摩擦、高速性能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涡轮机械、高速电机等高端装备。然而,传统气体动压轴承仍存在显著技术瓶颈:其一,多数气压轴承的支持面结构特性使其仅能适应转子单向旋转,若转子反向转动,轴承支持面会在摩擦力作用下贴合转子,导致动压气膜无法形成并引发磨损烧毁;其二,载荷分布不均问题突出,单箔片设计使轴承局部易过载,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难以满足高负荷长期运行需求;其三,复杂的结构设计导致装配工艺繁琐,维护时需整体拆卸,成本高昂,尤其在航空航天等维护困难的场景中,该问题更为凸显。此外,传统轴承的限位方式单一,难以应对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及复杂工况下的位移风险。因此,研发一种具备高稳定性、长寿命、易维护且能适应复杂工况的气体动压轴承,成为行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p>

1、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型气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螺钉(1)、挡板(2)、第一支承箔片(3)、第二支承箔片(4)、第三支承箔片(5)、第四支承箔片(6)、轴承套(7);特征为:每个支承箔片的形状相同且呈曲状,区别在于缺口(9,10)朝向不同和周向长度的不同,第一支承箔片(3)与第二支承箔片(4)缺口(9,10)的朝向相反,周向长度一致,第三支承箔片(5)与第一支承箔片的缺口(8,9)朝向一致,周向长度比第一支承箔片短且不接触轴承套内壁,第四支承箔片(6)与第二支承箔片缺口(10,11)方向一致,周向长度与第三支承箔片一致;其中第一支承箔片和第二支承箔片周向两端依靠在轴承套(7)的曲型凹槽(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型气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螺钉(1)、挡板(2)、第一支承箔片(3)、第二支承箔片(4)、第三支承箔片(5)、第四支承箔片(6)、轴承套(7);特征为:每个支承箔片的形状相同且呈曲状,区别在于缺口(9,10)朝向不同和周向长度的不同,第一支承箔片(3)与第二支承箔片(4)缺口(9,10)的朝向相反,周向长度一致,第三支承箔片(5)与第一支承箔片的缺口(8,9)朝向一致,周向长度比第一支承箔片短且不接触轴承套内壁,第四支承箔片(6)与第二支承箔片缺口(10,11)方向一致,周向长度与第三支承箔片一致;其中第一支承箔片和第二支承箔片周向两端依靠在轴承套(7)的曲型凹槽(12)处,第三支承箔片与第四支承箔片滞空不接触轴承套;关系为:第一支承箔片与第二支承箔片经缺口(9,10)交错结合,多个第一支承箔片和第二支承箔片依次交错结合形成的闭环,作为第一支承箔片组件;第三支承箔片与第四支承箔片经缺口交错结合,多个第三支承箔片和第四支承箔片依次交错结合形成的闭环,作为第二支承箔片组件;支承箔片组件间在轴向方向上通过对应缺口(8,11)交错插入进行配合,两个支承箔片组件间经缺口(8,11)交错插入,所形成的结构作为第一内部支承箔片系统;在轴承套内部加工曲型凹槽(12),每个曲型凹槽的周向长度一致,曲型凹槽的周向分布趋向于轴承水平两侧,从而得到短凸台(31)和长凸台(30);在第一支承箔片组件中,第一支承箔片的周向端部放置在轴承套(7)内壁的曲型凹槽(12)表面,并抵住短凸台(31)的周向端面,限制第一内部支承箔片系统周向移动;第二支承箔片的周向端部放置在轴承套内壁的曲型凹槽表面,不接触长凸台(30)的周向端面,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第二支承箔片组件与第一支承箔片组件相似,区别只在于第二支承箔片组件径向长度短于第一支承箔片组件,使其滞空在轴承套内部,提供良好的变形空间,并在必要时第二支承箔片组件的径向端面会抵住凸台(30,31)提供反支承力;由彼此交错相连的第二支承箔片(4)、第三支承箔片(5)和第四支承箔片(6)构成第一桥梁型结构,其中第二支承箔片中间部分位于第三支承箔片和第四支承箔片的内部形成“桥面”,第三支承箔片与第四支承箔片的交错部分位于第二支承箔片的外部形成“支撑梁”;由彼此交错相连的第一支承箔片、第三支承箔片和第四支承箔片构成第二桥梁型结构,其中第一支承箔片中间部分位于第三支承箔片和第四支承箔片的内部形成“桥面”,第三支承箔片与第四支承箔片的交错部分位于第二支承箔片的外部形成“支撑梁”;第一桥梁型结构与第二桥梁型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桥梁型结构的第二支承箔片周向端面没有固定,第二桥梁型结构的第一支承箔片周向两端与曲型凹槽(12)进行了固定;第一桥梁型结构可以提供变形空间,并通过调节曲型凹槽的周向长度,可以保证对变形量的控制以保证气膜均匀性,第二桥梁型结构在提供承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供一定的变形量;第二支承箔片组件经第一支承箔片组件之间的缺口(8,11)限制周向移动,第一支承箔片组件经第一支承箔片周向端面与曲型凹槽的配合限制周向移动,环环相扣地限制第一内部支承箔片系统的周向移动;第一内部支承箔片系统经支承箔片间的交错结合形成互锁结构,互锁结构经支承箔片的对称布置达到对称互锁;两个挡板(2)压在轴承套的两端,挡板的四个孔分别与轴承套端面的四个孔(13)对齐,其中挡板(2)的内径略小于轴承套(7)的内径,使其能够限制第一内部支承箔片系统的轴向移动,经螺钉(1)固定在轴承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型气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承箔片组件经缺口(9,10)交错结合滞空在轴承套(7)内部,将原先第二支承箔片组件中第三支承箔片(5)和第四支承箔片(6)的周向长度和缺口进行处理作为长支承箔片(14)和短支承箔片(15),由长支承箔片和短支承箔片依次接触形成的闭环作为第三支承箔片组件,由第一支承箔片组件和第三支承箔片组件交错结合的构件作为第二内部支承箔片系统;将长支承箔片和短支承箔片用来配合的缺口(9,10)除去,将短支承箔片的周向端部放置在长支承箔片周向端部的内表面,长支承箔片的周向端面接触条件不变;第三支承箔片组件的每个支承箔片经缺口(8,11)插入第一对支承箔片组件限制周向移动,第一支承箔片组件经曲型凹槽(12)限制周向移动,减小挡板(2)的内径限制第二内部支承箔片系统的轴向移动;由于第三支承箔片组件的长支承箔片(14)周向两端面滞空,在受到挤压时长支承箔片周向两端部会向周围延伸,为轴承提供良好的弹性性能,而短支承箔片(15)径向两端各依靠在两个长支承箔片的内表面上,使其在变形时能提供良好的缓冲;通过第三支承箔片组件形成的闭环,能够在小载荷下表现出较好的柔性缓冲,阻尼效果优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远龙聂思琦曾逸兴关汗青冯凯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