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2943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对基坑边坡的上部坡面进行加固的土钉墙、多个沿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护坡桩和位于多个护坡桩上部的冠梁,相邻两个护坡桩之间通过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高压旋喷桩进行连接,多个护坡桩和位于相邻两个护坡桩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连接形成一个止水帷幕;基坑边坡由上至下分别为填土层、粉土层、卵石层和砂岩层,砂岩层以高压旋喷桩的顶面为界分为上部砂岩层和下部砂岩层,上部砂岩层内设置有一排第一泄水管,上部砂岩层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加固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砂岩层基坑的支护过程,并且支护效果好,施工难度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基坑支护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对位于砂岩层内的基坑进行支护过程中,如对位于兰州新区繁华闹市区的房建项目进行施工时,该项目所处区域的持力层为砂岩层,该砂岩层为强风化砂岩层且其暴露厚度不均匀,暴露厚度在6~12m之间且其强度为400kPa,干燥时强度高,遇水及空气后迅速软化崩解为细砂并形成流砂。并且,强风化砂岩层的裂隙水丰富、无压力,但在砂岩层开挖后,裂隙水渗透快、水量大,分布不确定,无规律。砂岩层暴露后砂岩风化速度快,边坡软化潜蚀现象十分严重。目前,对此类砂岩层基坑进行支护施工的可借鉴资料非常少。同时,周边建筑较多且距离基坑较近,施工难度非常大,并且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砂岩层基坑的支护过程,并且支护效果好,施工难度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基坑边坡的上部坡面进行加固的土钉墙、多个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护坡桩和位于多个所述护坡桩上部的冠梁,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之间通过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高压旋喷桩进行连接,所述护坡桩和高压旋喷桩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顶部相平齐,多个所述护坡桩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均通过冠梁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高压旋喷桩的顶部高度不低于土钉墙的底部高度;多个所述护坡桩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连接形成一个止水帷幕;所述冠梁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护坡桩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所述基坑边坡由上至下分别为填土层、粉土层、卵石层和砂岩层,所述填土层、粉土层和卵石层均位于高压旋喷桩上方,所述护坡桩和高压旋喷桩均位于砂岩层内;所述砂岩层以高压旋喷桩的顶面为界分为上部砂岩层和位于所述上部砂岩层下方的下部砂岩层,所述上部砂岩层内设置有一排第一泄水管,所述第一泄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个所述第一泄水管的内端均伸出至土钉墙外侧;所述上部砂岩层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加固锚杆,每排所述加固锚杆均包括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所述加固锚杆;所述上部砂岩层内布设的所有第一加固锚杆均呈平行布设,所述加固锚杆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且其内端锚固在土钉墙上。上述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卵石层内设置有一排第二泄水管,所述第二泄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泄水管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第二泄水管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个所述第二泄水管的内端均伸出至土钉墙外侧。上述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冠梁内设置有一排第三泄水管,所述第三泄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泄水管沿冠梁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第三泄水管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个所述第三泄水管的内端均伸出至冠梁外侧,每个所述第三泄水管的外端均支顶在土钉墙上。上述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基坑边坡的下方设置有一道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盲沟位于高压旋喷桩内侧且其位于基坑底部。上述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压旋喷桩以基坑底部为界分为上部桩体和位于所述上部桩体下方的下部桩体,所述上部桩体的高度为2.5m~3.5m。上述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多个所述护坡桩呈均匀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之间均通过两个所述高压旋喷桩进行连接。上述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高压旋喷桩的顶部高度与土钉墙的底部高度相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投入施工成本较低。2、施工过程简单、施工工期较短且使用效果好,基坑坡面上部采用土钉墙进行加固,在基坑边坡内侧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护坡桩,并在相邻两个护坡桩之间由前至后布设多个高压旋喷桩,这样多个护坡桩和位于相邻两个护坡桩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连接形成一个止水帷幕;同时,采用多排加固锚杆对位于高压旋喷桩上部的上部砂岩层进行加固,并且在冠梁、上部砂岩层和卵石层内均设置有泄水管。因而,采用本技术不仅保护了基坑边坡的坡脚,并且起到止水帷幕的作用,有效阻断了有效阻断砂岩层中的裂隙水排出,防止了砂岩层的潜蚀及基底坡脚的软化,能有效提高基坑边坡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砂岩层基坑的支护过程,并且支护效果好,施工难度低。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两个护坡桩之间高压旋喷桩的布设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土钉墙; 2—高压旋喷桩; 3—冠梁;4—护坡桩; 5—填土层; 6—粉土层;7—卵石层; 8—砂岩层; 9—第一泄水管;10—加固锚杆; 11—第二泄水管; 12—第三泄水管;13—排水盲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对基坑边坡的上部坡面进行加固的土钉墙1、多个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护坡桩4和位于多个所述护坡桩4上部的冠梁3,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通过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高压旋喷桩2进行连接,所述护坡桩4和高压旋喷桩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顶部相平齐,多个所述护坡桩4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2均通过冠梁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高压旋喷桩2的顶部高度不低于土钉墙1的底部高度;多个所述护坡桩4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2连接形成一个止水帷幕;所述冠梁3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护坡桩4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所述基坑边坡由上至下分别为填土层5、粉土层6、卵石层7和砂岩层8,所述填土层5、粉土层6和卵石层7均位于高压旋喷桩2上方,所述护坡桩4和高压旋喷桩2均位于砂岩层8内;所述砂岩层8以高压旋喷桩2的顶面为界分为上部砂岩层和位于所述上部砂岩层下方的下部砂岩层,所述上部砂岩层内设置有一排第一泄水管9,所述第一泄水管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的内端均伸出至土钉墙1外侧;所述上部砂岩层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加固锚杆10,每排所述加固锚杆10均包括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所述加固锚杆10;所述上部砂岩层内布设的所有第一加固锚杆10均呈平行布设,所述加固锚杆10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且其内端锚固在土钉墙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卵石层7内设置有一排第二泄水管11,所述第二泄水管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泄水管11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基坑边坡的上部坡面进行加固的土钉墙(1)、多个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护坡桩(4)和位于多个所述护坡桩(4)上部的冠梁(3),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通过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高压旋喷桩(2)进行连接,所述护坡桩(4)和高压旋喷桩(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顶部相平齐,多个所述护坡桩(4)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2)均通过冠梁(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高压旋喷桩(2)的顶部高度不低于土钉墙(1)的底部高度;多个所述护坡桩(4)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2)连接形成一个止水帷幕;所述冠梁(3)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护坡桩(4)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所述基坑边坡由上至下分别为填土层(5)、粉土层(6)、卵石层(7)和砂岩层(8),所述填土层(5)、粉土层(6)和卵石层(7)均位于高压旋喷桩(2)上方,所述护坡桩(4)和高压旋喷桩(2)均位于砂岩层(8)内;所述砂岩层(8)以高压旋喷桩(2)的顶面为界分为上部砂岩层和位于所述上部砂岩层下方的下部砂岩层,所述上部砂岩层内设置有一排第一泄水管(9),所述第一泄水管(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的内端均伸出至土钉墙(1)外侧;所述上部砂岩层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加固锚杆(10),每排所述加固锚杆(10)均包括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所述加固锚杆(10);所述上部砂岩层内布设的所有第一加固锚杆(10)均呈平行布设,所述加固锚杆(10)由内至外逐渐向下倾斜且其内端锚固在土钉墙(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高压旋喷桩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基坑边坡的上部坡面进行加固的土钉墙(1)、多个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护坡桩(4)和位于多个所述护坡桩(4)上部的冠梁(3),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通过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高压旋喷桩(2)进行连接,所述护坡桩(4)和高压旋喷桩(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顶部相平齐,多个所述护坡桩(4)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2)均通过冠梁(3)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高压旋喷桩(2)的顶部高度不低于土钉墙(1)的底部高度;多个所述护坡桩(4)和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护坡桩(4)之间的所有高压旋喷桩(2)连接形成一个止水帷幕;所述冠梁(3)为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护坡桩(4)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所述基坑边坡由上至下分别为填土层(5)、粉土层(6)、卵石层(7)和砂岩层(8),所述填土层(5)、粉土层(6)和卵石层(7)均位于高压旋喷桩(2)上方,所述护坡桩(4)和高压旋喷桩(2)均位于砂岩层(8)内;所述砂岩层(8)以高压旋喷桩(2)的顶面为界分为上部砂岩层和位于所述上部砂岩层下方的下部砂岩层,所述上部砂岩层内设置有一排第一泄水管(9),所述第一泄水管(9)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由外至内逐渐向下倾斜;每个所述第一泄水管(9)的内端均伸出至土钉墙(1)外侧;所述上部砂岩层内由上至下设置有多排加固锚杆(10),每排所述加固锚杆(10)均包括沿所述基坑边坡的底部边线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所述加固锚杆(10);所述上部砂岩层内布设的所有第一加固锚杆(10)均呈平行布设,所述加固锚杆(10)由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利任猛张梅冯文玮马小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