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57885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8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通过7‑苯乙酰氨‑3‑羟基‑3‑头孢‑4‑羧酸‑二苯甲酯为原料,经氯化,在C‑3位与4‑(4‑吡啶基)‑1,3‑噻唑‑2‑硫醇钠盐反应得到硫醚化合物,脱保护基采用水解去4位二苯甲基和固定化青霉素酶裂解去7位苯乙酰基,再与酰氯化的AE‑活性酯反应进行C‑7位缩合反应,水解,在乙酸中结晶成功制备了头孢洛林酯。本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反应周期短,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头孢洛林酯的合成,具体是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头孢洛林酯化学名称为:(6R,7R)-7-{(2Z)-2-(乙氧基亚氨基)-2-[5-(磷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1,3-噻唑-2-基]硫代}-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一水合物醋酸盐,结构式如下(简称fikg.1):头孢洛林酯由日本武田制药公司开发,美国ForestLaboratories(Cerexa)公司获得市场授权,于2010年10月29日经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上市,是头孢洛林的前药(即N-磷酰化头孢洛林),属于第五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该药用于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肠炎(CABP)和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ABSSSI),包括甲氧西林耐受性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MRSA)感染。头孢洛林酯是广谱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头孢洛林酯对包括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内的大多数耐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厌氧菌、革兰阳性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对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常见革兰阴性菌也具有杀菌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产碱杆菌属敏感性低。目前,对于fikg.1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国内文献鲜有报道,武田制药公司已经申请了专利WO0214333、US2004023943、EP1310502、CN1462275对该药物进行保护,主要合成方法如下:含结构式fikg.2的化合物在注射用水和冰醋酸(注射用水与冰醋酸按照一定体积比1:1混合)的混合液中溶解,通过超声或加入晶种析晶,得到头孢洛林酯(fikg.1),收率在65%-70%,同时注射用水可用5%的葡萄糖水溶液及20%的甘露醇水溶液代替,收率在50%-75%;或者,用含结构式fikg.2的化合物先成盐,后在注射用水和冰醋酸(注射用水与冰醋酸按照一定体积比1:1混合)的混合液中溶解,加入晶种析晶,得到头孢洛林酯(fikg.1),成盐剂包括醋酸钠、氨水和醋酸铵,收率在50%左右。专利报道的上述合成方法结晶时间较长,收率较低,如果先转成钠盐再结晶,则可能会造成辅料的浪费,最终影响产品的收率。有关头孢洛林酯的合成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1、中国专利CN01816095“膦酰基头孢烯化合物”报道了头孢洛林酯的合成路线是以(6R,7R)-7-苯乙酰胺基-3-甲磺酰氧基-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4.2.0]辛-2-烯-2-甲酸二苯甲酯(2)为起始原料,与化合物(3)通过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经过成季铵盐、氨基脱保护、羧基脱保护生成化合物(5),化合物(5)酰化后与稀乙酸混合结晶得到头孢洛林酯(1)。该路线以3-甲磺酰氧基-头孢为原料,但未公开该化合物的公开步骤;由中国专利CN00802003.5“3-磺酰氧基-3-头孢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可知,在合成3-磺酰氧基-3-头孢烯化合物时,常常会副反应产生大量的双键异构体△2-头孢烯化合物,副反应产生△2-头孢烯化合物导致头孢菌素的活性母核△3-头孢烯化合物的纯度和收率降低,给精制工艺带来很大的负荷;且反应中大量应用了五氯化磷或甲醇钠等环境不友好试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2、申请号为20141084251.4的中国专利报道了头孢洛林酯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以(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式Ⅱ)为原料,先与酸/氯化亚砜在三乙胺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式Ⅲ,其次化合物式Ⅲ与卤代试剂在甲苯中反应得到化合物式Ⅳ,化合物式Ⅳ再与式Ⅴ在三乙胺作用下于四氢呋喃中反应得到化合物式Ⅵ,化合物式Ⅵ在碱的作用下脱保护得到化合物式Ⅶ,化合物式Ⅶ在乙酸乙酯中与PCl5反应,产物经过水解反应得到化合物式Ⅷ,最后化合物式Ⅷ与水、乙酸钠反应,在硫酸与乙酸中成盐得头孢洛林酯(式I),其反应路线如下所示:其中,R1为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三氟甲磺酰基、三氯乙酰基、叔丁氧羰基、乙酰基、对甲苯磺酰基或甲磺酰基。文献Bioorg.Med.Chem,2003,2427~2437报道了一种头孢洛林酯非水合物前体药的合成方法,以(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为原料,先与PCl5反应,合成(Z)-2-(5-二氯磷酰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酰氯,其次将该化合物与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盐酸化合物反应,最后经水解,与乙酸成盐得到头孢洛林酯前体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专利WO0214333以及WO2013034718A1在此基础上分别公开了合成头孢洛林酯的新方法。该两种方法中,在以(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为原料的之后合成步骤与以上合成路线类似。这些合成方法虽然合成路线较短,但是式Ⅴ化合物的市场上没有供应,原料不易得,且反应中大量应用了五氯化磷等环境不友好试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还有由于(Z)-2-(5-二氯磷酰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酰氯中的二氯磷酸酯的活性较强,能在碱性条件下与伯胺发生反应,从而使得获得的化合物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7β-[2-(5-膦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2(Z)-乙氧基亚氨基乙酰氨基]-3-头孢烯-4-羧酸的副产物较多,进而导致产率降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步骤一:一种合成头孢洛林酯的中间体化合物式III(Z)-2-(5-取代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其结构式如下所示:其中,R1选自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三氟甲磺酰基、三氯乙酰基、叔丁氧羰基、乙酰基、对甲苯磺酰基、甲磺酰基、对甲氧苄基、三苯甲基或苄基;优选地,R1选自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或三氟甲磺酰基,其合成方法为:以化合物(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式II)为原料与酸/氯化亚砜在三乙胺作用下反应得到,其反应式如下所示:步骤二:7β-[(苯乙酰)氨基]-3-[4-吡啶基-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式Ic)在DMF、碱性试剂条件下,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加水并酸化析晶,得到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所述甲基化试剂为碳酸二甲酯,碱性试剂为三乙胺;步骤三: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用对甲酚脱除二苯甲基,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脱除苯乙酰基,结晶、过滤、真空干燥得到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b);步骤四:在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一种合成头孢洛林酯的中间体化合物式III(Z)‑2‑(5‑取代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其中,R1选自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三氟甲磺酰基、三氯乙酰基、叔丁氧羰基、乙酰基、对甲苯磺酰基、甲磺酰基、对甲氧苄基、三苯甲基或苄基,其合成方法为:以化合物(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式II)为原料与酸/氯化亚砜在三乙胺作用下反应得到;步骤二:7β‑[(苯乙酰)氨基]‑3‑[4‑吡啶基‑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式Ic)在DMF、碱性试剂条件下,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加水并酸化析晶,得到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所述甲基化试剂为碳酸二甲酯,碱性试剂为三乙胺;步骤三: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用对甲酚脱除二苯甲基,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脱除苯乙酰基,结晶、过滤、真空干燥得到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b);步骤四:在甲基叔丁基醚、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中,化学名称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的活性酯(式Ⅳa)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2‑(5‑二氯磷酰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式Ⅳb);步骤五:将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b)和2‑(5‑二氯磷酰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式Ⅳb)在乙醇中滴加三乙胺、DMAP反应缩合,加盐酸水解,然后在乙酸中成盐结晶得到头孢洛林酯(式Ⅴ);所述步骤一中,优选地,R1选自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或三氟甲磺酰基;所述步骤二中,将7β‑[(苯乙酰)氨基]‑3‑[4‑吡啶基‑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式Ic)的DMF溶液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加入碱性试剂,保温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加水析晶,再用盐酸调pH为1.3~2,继续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干燥得到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在步骤三中,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用对甲酚脱除二苯甲基时,反应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为0.5‑6小时;反应完全后冷至40℃加入乙酸乙酯继续冷至10℃以下加入2%碳酸氢钠溶液萃取,收集萃取液,待用;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对甲酚: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比=1:2‑10:5‑15:10‑30;在步骤五中,所述乙醇的体积为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质量的15‑25倍;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2‑(5‑二氯磷酰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式Ⅳb)、三乙胺和DMAP的反应摩尔比为1:1.1~1.3:1.05~1.15:0.01~0.02,控制温度5~20℃反应3~5小时;反应液蒸去乙醇,加水,以乙酸乙酯萃取,水层加活性炭脱色,抽滤,将滤液置于冰浴下搅拌,滴加盐酸调至pH2‑3,静置,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将其加入水中,滴加2M乙酸钠溶液至全部溶解,加入乙酸,搅拌3小时,结晶,抽滤,滤饼用少量水淋洗,真空干燥,得头孢洛林酯(式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头孢洛林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一种合成头孢洛林酯的中间体化合物式III(Z)-2-(5-取代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其中,R1选自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三氟甲磺酰基、三氯乙酰基、叔丁氧羰基、乙酰基、对甲苯磺酰基、甲磺酰基、对甲氧苄基、三苯甲基或苄基,其合成方法为:以化合物(Z)-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乙氧亚胺基乙酸(式II)为原料与酸/氯化亚砜在三乙胺作用下反应得到;步骤二:7β-[(苯乙酰)氨基]-3-[4-吡啶基-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式Ic)在DMF、碱性试剂条件下,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加水并酸化析晶,得到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所述甲基化试剂为碳酸二甲酯,碱性试剂为三乙胺;步骤三: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用对甲酚脱除二苯甲基,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脱除苯乙酰基,结晶、过滤、真空干燥得到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b);步骤四:在甲基叔丁基醚、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中,化学名称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的活性酯(式Ⅳa)与三氯氧磷反应得到2-(5-二氯磷酰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式Ⅳb);步骤五:将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b)和2-(5-二氯磷酰胺-1,2,4-噻二唑-3-基)-2(Z)-(甲氧亚氨基)乙酸硫代苯并噻唑酯(式Ⅳb)在乙醇中滴加三乙胺、DMAP反应缩合,加盐酸水解,然后在乙酸中成盐结晶得到头孢洛林酯(式Ⅴ);所述步骤一中,优选地,R1选自三氟乙酰基、三氟丙酰基或三氟甲磺酰基;所述步骤二中,将7β-[(苯乙酰)氨基]-3-[4-吡啶基-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式Ic)的DMF溶液与甲基化试剂反应,加入碱性试剂,保温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加水析晶,再用盐酸调pH为1.3~2,继续搅拌析晶,过滤,水洗,干燥得到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在步骤三中,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用对甲酚脱除二苯甲基时,反应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为0.5-6小时;反应完全后冷至40℃加入乙酸乙酯继续冷至10℃以下加入2%碳酸氢钠溶液萃取,收集萃取液,待用;7β-[(苯乙酰)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二苯甲基酯盐酸化物(式Ⅱ):对甲酚:乙酸乙酯:2%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比=1:2-10:5-15:10-30;在步骤五中,所述乙醇的体积为7β-氨基-3-[4-(1-甲基-4-吡啶鎓)-2-噻唑硫基]-3-头孢烯-4-羧酸内盐化合物(式Ⅲ)质量的15-25倍;7β-氨基-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孟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