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5989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21:30
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以及从前至后顺次安置于左右纵梁之间的第二至五横梁和尾梁;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对应设有折弯,两者对称布置,使车架整体呈前宽后窄状;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鞍座连接板;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端分别安置着一个支架集成铸件,两个支架集成铸件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安置于车架的前宽段,第三至五横梁和尾梁位于车架的后窄段;第三横梁至第五横梁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内侧安置有加强板。该新型车架总成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轻量化效果好,疲劳寿命长,前端支架左右装配误差小的轻量化牵引车车架,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A lightweight tractor frame assembly

A lightweight tractor frame assembly comprises a left longitudinal beam and a right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front to the back are placed in between second to five about the longitudinal beam and the tail beam; a left longitudinal beam and a right longitudinal beam is correspondingly provided with bending, both symmetrically, the frame is widened; lateral between fourth this section about fifth beam beam and the longitudinal beam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addle connecting plate; front left and right longitudinal longitudinal beam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with a support integrated casting, the first beam is connected between two supports integrated casting; before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eam width, third to five beam and a tail beam in frame after the narrow segment; between third and fifth placed inside the beam beam around this stringer with reinforcing plate. The new frame assembly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lightweight and good effect, long fatigue life, the front bracket assembly about lightweight small error tractor frame, practical outsta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牵引车车架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前宽后窄的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属于汽车底盘

技术介绍
车架总成在整车自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减小车架总成的重量,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贡献非常显著,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765096U,授权公告日:2013年03月06日,名称: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公开了一种轻量化的牵引车车架,它包括左右纵梁以及位于左右纵梁之间从前到后顺次布置的前弯梁、变速器横梁、中间横梁、铸造横梁和尾横梁,其左右纵梁上对应设有折弯,形成前宽后窄的结构。该结构车架具有以下缺陷:1、其左右连接板覆盖区域过大,轻量化效果差;2、其左右连接板的前连接端头位于纵梁折弯段,造成纵梁折弯区域应力集中,使其存在存在易开裂、疲劳寿命短的缺陷;3、车架最前端无横梁,会引起车架前端乃至车架扭转刚度下降,导致与左右纵梁同时连接的零部件如保险杠、驾驶室前悬置等装配误差较大、甚至无法装配,并且在运行过程中还易导致此类零部件因变形过大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轻量化车架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车架轻量化效果差、疲劳寿命短以及车架前端支架左右装配误差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轻量化效果好,疲劳寿命长,前端支架左右装配误差小的轻量化牵引车车架,具有突出的实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右纵梁以及从前至后顺次安置于左纵梁与右纵梁之间的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和尾梁;左纵梁和右纵梁上对应设有折弯,两者对称布置,使车架整体呈前宽后窄状;第四横梁与第五横梁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鞍座连接板;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前端分别安置着一个支架集成铸件,两个支架集成铸件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安置于车架的前宽段,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第五横梁和尾梁位于车架的后窄段;第三横梁至第五横梁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内侧分别安置有加强板,加强板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左右纵梁上第三横梁连接部至第五横梁连接部的距离。优选的,支架集成铸件集成了保险杠支架、转向机支架、驾驶室前悬置支架、前下防护支架以及拖钩安装位。优选的,第一横梁为圆管梁。优选的,第二横梁为对发动机安置位的车架进行加固的下兜梁,第三横梁为由两根背靠背布置的小槽梁组成的直横梁,第四横梁为上拱梁,第五横梁由为背靠背布置的两个大槽梁组成的直横梁,尾梁为直的槽型梁。优选的,加强板为4毫米~8毫米厚的槽形板,该厚度小于或等于左纵梁或右纵梁的壁厚。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安置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和第五横梁这一段左纵梁和右纵梁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长加强板,该加强板的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牵引车车架在该处设置分段式加强板或者不设置加强板,导致该位置多个部位应力集中情况明显,实际使用过程中易开裂、疲劳寿命短的缺陷,具有突出的实用性。2.本技术在左右纵梁前端设置有一对支架集成铸件,并用一根圆管梁将两者连接起来,支架集成铸件集成了原分散的保险杠支架、转向机支架、驾驶室前悬置支架、前下防护支架以及拖钩安装位等,提供了模块化安装接口,有效减少支架数量和整车重量;用管梁将两铸件连接起来则提升了车架前端的扭转刚度和左右向的安装尺寸精度。3.本技术所采用的加强板的厚度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的小于或等于左右纵梁的壁厚,可在保证车架结构强度的前提条件下,有效保证车架的轻量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纵梁1,右纵梁2,支架集成铸件3,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尾梁9,加强板10,鞍座连接板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以及从前至后顺次安置于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的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上对应设有折弯,左纵梁1和右纵梁2对称布置,使车架整体呈前宽后窄状;第四横梁7与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鞍座连接板11;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端分别安置着一个支架集成铸件3,两个支架集成铸件3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安置于车架的前宽段,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位于车架的后窄段;第三横梁6至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内侧分别安置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左右纵梁上第三横梁连接部至第五横梁连接部的距离。另外,第五横梁8与左右纵梁相连接的连接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设计的更短。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支架集成铸件3集成了保险杠支架、转向机支架、驾驶室前悬置支架、前下防护支架以及拖钩安装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横梁4为圆管梁。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二横梁5为对发动机的安装进行加固的下兜梁,第三横梁6为由两根背靠背布置的小槽梁组成的直横梁,第四横梁7为上拱梁,第五横梁8由为背靠背布置的两个大槽梁组成的直横梁,尾梁9为直的槽型梁。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加强板10为4毫米~8毫米厚的槽形板,该厚度小于或等于左纵梁1或右纵梁2的壁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以及从前至后顺次安置于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的第一横梁4、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上对应设有折弯,两者对称布置,使车架整体呈前宽后窄状。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端分别安置着一个支架集成铸件3,支架集成铸件3集成了保险杠支架、转向机支架、驾驶室前悬置支架、前下防护支架以及拖钩安装位,第一横梁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支架集成铸件3上。第二横梁5安置于车架的前宽段,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位于车架的后窄段;第三横梁6至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内侧安置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左右纵梁上第三横梁连接部至第五横梁连接部的距离。第四横梁7与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鞍座连接板11。前梁4为管梁,第二横梁5为对发动机安置位的车架进行加固的下兜梁,第三横梁6为由两根背靠背布置的小槽梁组成的直横梁,第四横梁7为上拱梁,第五横梁8由为背靠背布置的两个大槽梁组成的直横梁,尾梁9为直的槽型梁。加强板10为5毫米厚的槽形板,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板厚分别为10毫米。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简单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以及从前至后顺次安置于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的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 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所述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上对应设有折弯,两者对称布置,使车架整体呈前宽后窄状;所述第四横梁(7)与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鞍座连接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端分别安置着一个支架集成铸件(3),所述的两个支架集成铸件(3)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4);所述的第二横梁(5)安置于车架的前宽段,所述的第三横梁(6)、 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位于车架的后窄段;所述的第三横梁(6)至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内侧分别安置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左右纵梁上第三横梁连接部至第五横梁连接部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牵引车车架总成,包括左纵梁(1)、右纵梁(2)以及从前至后顺次安置于左纵梁(1)与右纵梁(2)之间的第二横梁(5)、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所述的左纵梁(1)和右纵梁(2)上对应设有折弯,两者对称布置,使车架整体呈前宽后窄状;所述第四横梁(7)与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鞍座连接板(1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1)和右纵梁(2)的前端分别安置着一个支架集成铸件(3),所述的两个支架集成铸件(3)之间连接有第一横梁(4);所述的第二横梁(5)安置于车架的前宽段,所述的第三横梁(6)、第四横梁(7)、第五横梁(8)和尾梁(9)位于车架的后窄段;所述的第三横梁(6)至第五横梁(8)之间这段左右纵梁的内侧分别安置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的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左右纵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刚王金胜段俊英熊桦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