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4951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4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其要点是:包括底盘组件、防护组件、前悬挂组件和后悬挂架。防护组件的前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上,后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后护杠的下侧上,左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的左侧上,右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右大梁的右侧上。前悬挂组件包括左前悬臂和右前悬臂。左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右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右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后悬挂架呈H形,后悬挂架由其前部两端头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和右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后悬挂架的后部两端头分别与相应的左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和右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设有相应的避震器。

Frame of four wheel electric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four wheel electric vehicle, the key point is: including chassis assembly, door assembly, front suspension assembly and rear rack. Protective components installed before the protective frame is fixedly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rossbeam and the right Zuo Daliang, after the underside of door frame is fixed and arranged in the retaining bar on the left door frame is fixed and arranged in Zuo Daliang on the left, the right door fram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ight crossbeam. The front suspension assembly consists of the left front cantilever and the right front cantilever. The left front cantilever is hinged at the rear of the lower part of Zuo Daliang by its rear end. The right front cantilever is hinge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right beam by its rear end. The hanger is in the shape of H, rear rack connect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rear lower back on the right and Zuo Daliang beam by the front ends are respectively hinged. A shock absorb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ar sec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rear rear rack respectively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eft and right rear girder horizontal gi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轮电动车的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四轮电动车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
技术介绍
由于四轮电动车的操作简单、视野开阔、实用性强、无污染、低能耗等特性,目前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大型公园、风景区、封闭社区、别墅区、度假村、花园式酒店、城市步行街等区域性场地。四轮电动车的大量出现也促使了使用者对其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例如,增加车辆的乘坐空间,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等等。还有市场上目前的四轮电动车的车灯通常都是固定安装的,角度不可调节,导致其照射范围也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夜间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和使用安全性叫高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底盘组件、防护组件、前悬挂组件和后悬挂架。底盘组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前护杠和后护杠。左大梁和右大梁的结构相同,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左大梁和右大梁以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对称设置。左大梁和右大梁形成前小后大形。左大梁和右大梁整体基本呈开口向上的U型,后部上部设有水平段。前护杠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之间。后护杠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后端之间。防护组件包括前安装防护架、后安装防护架、左侧防护架和右侧防护架。前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上。后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后护杠的下侧上。左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的左侧上。右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右大梁的右侧上。前悬挂组件包括左前悬臂和右前悬臂。左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右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右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后悬挂架呈H形,后悬挂架由其前部两端头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和右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后悬挂架的后部两端头分别与相应的左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和右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设有相应的避震器。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底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之间。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车灯安装支架。车灯安装支架有2个,2个车灯安装支架的结构相同。2个车灯安装支架分别可调节固定设置在前护杠的上侧左右两端上。车灯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座部、连接座部和调节座部。安装座部上设有安装座调节孔,安装座调节孔有2个,2个安装座调节孔均为腰型孔。连接座部呈水平设置的开口向前的U型,连接座部的后部中部焊接固定在安装座部的上部上。连接座部的左右两侧的前部均设有连接调节孔。连接调节孔均为沿上下向设置的腰型孔。调节座部焊接固定在连接座部上。调节座部上设有贯穿其前后的定位安装通孔。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电池座和座椅安装架。电池座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右大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之间,用于摆放电池。座椅安装架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上,相应部分位于电池座上方。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翼子板连接座。翼子板连接座有4组,4组翼子板连接座分别设置在前护杠的左右两端、左大梁后部上部水平段的左侧和右大梁后部上部水平段的右侧上。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前包围架。前包围架中部固定设置在前护杠的上侧上,前包围架左右两侧通过相应的连接柱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防护架的前部和右侧防护架的前部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结构简单,底盘组件设有贯通车辆前后的大梁,大梁前后均设有护杠,使得车辆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也较高。(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的前悬挂组件采用左前悬臂和右前悬臂两个独立的悬挂,后悬挂架为整体悬挂,使得车辆乘坐舒适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提高车辆的使用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的底盘组件的左大梁和右大梁之间还设有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四周均设有防护架,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的电池座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右大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之间,用于摆放电池;座椅安装架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相应部分位于电池座上方,不仅极大的节约了空间,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而且使得车辆重心位于车辆中部,有利于提高车辆的稳定性,确保车辆行驶安全。(5)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的车灯安装支架的结构简单使用时用相应的调节螺杆的螺杆部分从后向前穿过调节座部上的定位安装通孔后旋合在车灯上相应的可上下滑动调节的滑块的连接螺孔中,所述调节螺杆上还旋合有定位螺母,定位螺母紧贴调节座部的前侧面,通过调节螺杆旋入车灯的滑块中的长度来进行车灯上下照射角度的调节通过调节螺杆旋入调节滑块中的长度来进行车灯上下照射角度的调节;通过本车灯安装支架使得车灯调节范围广,适应能力强,大大提高了车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6)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四轮电动车的车架还设有翼子板连接座,用于安装相应的翼子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翼子板能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溅到车辆的底部,保护车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四轮电动车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1的仰视示意图;图6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7为从图1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8为从图1的右前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图9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底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车灯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底盘组件1,左大梁1-1,右大梁1-2,前护杠1-3,后护杠1-4,第一连接梁1-5,第二连接梁1-6,第三连接梁1-7,防护组件2,前安装防护架2a,后安装防护架2b,左侧防护架2c,右侧防护架2d,前悬挂组件3,左前悬臂3-1,右前悬臂3-2,后悬挂架4,翼子板连接座5,电池座6,前包围架7,座椅安装架8,车灯安装支架9,安装座部9-1,安装座调节孔9-11,连接座部9-2,连接调节孔9-21,调节座部9-3,定位安装通孔9-31。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方位的描述按照车辆通常的方位进行描述(参考图3),车头朝向的方位为描述的前方,也即背离图3的一方,车尾朝向的方位为描述的后方,也即朝向图3的一方,图3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车辆的上下左右方向。(实施例1)见图1至图10,本专利技术的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包括底盘组件1、防护组件2、前悬挂组件3、后悬挂架4、翼子板连接座5、电池座6、前包围架7、座椅安装架8和车灯安装支架9。见图1至图9,底盘组件1包括左大梁1-1、右大梁1-2、前护杠1-3、后护杠1-4、第一连接梁1-5、第二连接梁1-6和第三连接梁1-7。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的结构相同,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以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对称设置。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形成前小后大形。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整体基本呈开口向上的U型,后部上部设有水平段。前护杠1-3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的前端之间。后护杠1-4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1-1和右大梁1-2的后端之间。第一连接梁1-5、第二连接梁1-6和第三连接梁1-7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设置在左大梁1-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四轮电动车的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防护组件、前悬挂组件和后悬挂架;底盘组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前护杠和后护杠;左大梁和右大梁的结构相同,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左大梁和右大梁以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对称设置;左大梁和右大梁形成前小后大形;左大梁和右大梁整体基本呈开口向上的U型,后部上部设有水平段;前护杠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之间;后护杠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后端之间;防护组件包括前安装防护架、后安装防护架、左侧防护架和右侧防护架;前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上;后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后护杠的下侧上;左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的左侧上;右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右大梁的右侧上;前悬挂组件包括左前悬臂和右前悬臂;左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右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右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后悬挂架呈H形,后悬挂架由其前部两端头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和右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后悬挂架的后部两端头分别与相应的左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和右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设有相应的避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组件、防护组件、前悬挂组件和后悬挂架;底盘组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前护杠和后护杠;左大梁和右大梁的结构相同,均沿前后向设置,且左大梁和右大梁以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的平面对称设置;左大梁和右大梁形成前小后大形;左大梁和右大梁整体基本呈开口向上的U型,后部上部设有水平段;前护杠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之间;后护杠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后端之间;防护组件包括前安装防护架、后安装防护架、左侧防护架和右侧防护架;前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端上;后安装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后护杠的下侧上;左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左大梁的左侧上;右侧防护架固定设置在右大梁的右侧上;前悬挂组件包括左前悬臂和右前悬臂;左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右前悬臂由其后端铰接连接在右大梁的下部前部上;后悬挂架呈H形,后悬挂架由其前部两端头分别铰接连接在左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和右大梁的下部后部上;后悬挂架的后部两端头分别与相应的左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和右大梁的后部水平段之间设有相应的避震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轮电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底盘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和第三连接梁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设置在左大梁和右大梁之间。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利凯车辆配件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