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5537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4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驶室悬置系统无法有效衰减各个方向的震动能量以及无法保证整车舒适性的问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上支架、旋转臂、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上支架的第一端与旋转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第一减震机构用于衰减各方向的震动;第二减震机构的顶端与上支架的第二端连接,底端与旋转臂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机构用于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减震效果较好,并且能够保证整车的舒适性。

Cab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parts, in particular to a cab suspension system and a vehicl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problem that the cab suspension system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can not effectively attenuate the vibration energy in all directions and can not guarantee the comfort of the whole vehicle. Includes a support assembly support assembly includes at least one support unit, a support unit comprises an upper bracket, a rotating arm and a first damping mechanism and second damping mechanism; the first end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rotating arm bracket connected by the first damping mechanism, damping mechanism for the first attenuation direction of the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and the top second; the upper bracket seco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rotating arm, and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nd of second, the damping mechanism for vertical vibration attenuation.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better, and the comfort of the whole vehicle can be ensur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业蓬勃发展,重型车辆长途、短途物流运输越来越频繁。同时使用者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重型车辆整车舒适性已成为使用者和设计者日益关心的问题。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振动,通过轮胎、底盘悬架、驾驶室悬置系统、座椅等四级减震装置传递到人体。驾驶室悬置系统是整车舒适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起着连接车架与驾驶室的作用。但是现有的驾驶室悬置系统无法有效衰减各个方向的震动能量,也即无法保证整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驾驶室悬置系统无法有效衰减各个方向的震动能量以及无法保证整车舒适性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上支架、旋转臂、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所述上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用于衰减各方向的震动;所述第二减震机构的顶端与所述上支架的第二端连接,底端与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机构用于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支架的上支架安装孔、设置于所述旋转臂的旋转臂安装孔、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的第一减震器、以及紧固件;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外周面与所述旋转臂安装孔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减震器内设置有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减震器内的通孔以及所述上支架安装孔以连接所述上支架和所述旋转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入所述旋转臂安装孔,并且所述第一减震器采用柔性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竖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的第二端和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机构和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安装于所述旋转臂第二端的上表面,用于限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旋转臂之间的距离下限;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竖直方向穿过所述旋转臂并向上延伸至所述上支架以连接所述上支架,用于限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旋转臂之间的距离上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支架和所述旋转臂的限位拉杆以及套设于所述限位拉杆并且位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旋转臂之间的弹簧件。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与所述旋转臂的第二端铰接,底端与车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之间通过稳定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稳定杆设置为曲线结构,所述稳定杆的两个自由端位于所述旋转臂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之间并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旋转臂。一种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悬置系统。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上支架的第一端和旋转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连接,第一减震机构能够衰减各方向(任一方向)的震动;第二减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架的第二端和旋转臂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机构能够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在第一减震机构和第二减震机构的共同作用下,不仅能够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还能够衰减其他各方向的震动,因而减震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置系统的爆炸图;图2为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10-上支架;120-旋转臂;130-第一减震机构;140-第二减震机构;131-上支架安装孔;132-旋转臂安装孔;133-第一减震器;141-第二减震器;150-第一限位机构;160-第二限位机构;161-限位拉杆;162-弹簧件;170-底座;200-稳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置系统的爆炸图;图2为旋转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3,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上支架110、旋转臂120、第一减震机构130和第二减震机构140。上支架110的第一端与旋转臂1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130连接,第一减震机构130用于衰减各方向的震动;第二减震机构140的顶端与上支架110的第二端连接,底端与旋转臂1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机构140用于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端与第二端为相对的两端(如图1中支撑单元的左侧为第一端,支撑单元的右侧为第二端)。上支架110的第一端和旋转臂1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130连接,第一减震机构130能够衰减各方向(任一方向)的震动;第二减震机构140的两端分别与上支架110的第二端和旋转臂1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减震机构140能够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在第一减震机构130和第二减震机构140的共同作用下,不仅能够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还能够衰减其他各方向的震动,因而减震效果较好。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第一减震机构130包括设置于上支架110的上支架安装孔131、设置于旋转臂120的旋转臂安装孔132、安装于上支架安装孔131内的第一减震器133、以及紧固件;第一减震器133的外周面与旋转臂安装孔132接触并且第一减震器133内设置有通孔,紧固件穿过第一减震器133内的通孔以及上支架安装孔131以连接上支架110和旋转臂120。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上支架110包括两个平行的翼板,两平行翼板上均设置有相对的上支架安装孔131。旋转臂120的第一端伸入两个平行翼板之间,在组装状态下,设置于第一减震器133内的通孔与两个上支架安装孔131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驾驶室悬置系统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上支架(110)、旋转臂(120)、第一减震机构(130)和第二减震机构(140);所述上支架(110)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臂(1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130)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30)用于衰减各方向的震动;所述第二减震机构(140)的顶端与所述上支架(110)的第二端连接,底端与所述旋转臂(1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机构(140)用于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上支架(110)、旋转臂(120)、第一减震机构(130)和第二减震机构(140);所述上支架(110)的第一端与所述旋转臂(12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减震机构(130)连接,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30)用于衰减各方向的震动;所述第二减震机构(140)的顶端与所述上支架(110)的第二端连接,底端与所述旋转臂(12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减震机构(140)用于衰减竖直方向的震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130)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支架(110)的上支架安装孔(131)、设置于所述旋转臂(120)的旋转臂安装孔(132)、安装于所述上支架安装孔(131)内的第一减震器(133)、以及紧固件;所述第一减震器(133)的外周面与所述旋转臂安装孔(132)接触并且所述第一减震器(133)内设置有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减震器(133)内的通孔以及所述上支架安装孔(131)以连接所述上支架(110)和所述旋转臂(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13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入所述旋转臂安装孔(132),并且所述第一减震器(133)采用柔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140)包括第二减震器(141),所述第二减震器(141)竖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减震器(1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110)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友余伊黎刘广征陈超王显波韩志文孟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方凌云悬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