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518473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07 17: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属于汽车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外侧壁上的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和驾驶室与车架之间的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和弹性控制减振元件,弹性控制减振元件包括第三减振弹簧和控制壳体,第三减振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第三减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壳体,控制壳体固定连接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的下端,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的下端还与销钉的外部衬套固定连接,销钉的外部衬套连接竖直设置在车架上端的导向杆。该装置可以通过调整颗粒阻尼减振物的种类,填充率,从而满足驾驶的平稳性,并且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工程
,具体地涉及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路面的冲击通过汽车底盘传递到驾驶室产生振动,会使乘坐人员产生不舒适、疲惫,为了提升车辆的平顺性,使乘坐更舒适,通常会在车架和驾驶室之间设置有用于减振的悬置装置,使驾驶室悬置在车架上。现有的中型商用车悬置装置均采用半悬浮式悬置,其在驾驶室前部的两个支撑点是采用橡胶隔振垫的两组前悬组件的固定连接,在驾驶室后端的两个支撑点是采用包括弹簧阻尼原件的后悬总成的浮动式连接,这种结构的悬置装置能起到一定的隔振效果,但是驾驶室前部支撑点的橡胶垫悬置因其振动阻尼偏小,动刚度大,降低了悬置装置的整体隔振效果,车辆的乘坐舒适性不佳,不能满足人们对驾乘舒适度的要求。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399305U,授权公告日:2015-06-17)公布了驾驶室全浮悬置装置,它包括后悬总成和通过稳定杆连接的两组前悬组件,两组前悬组件包括上端固定有翻转支座的前悬下支座,稳定杆端头与翻转支座连接,在稳定杆上的限位台肩和翻转支座之间铰接有摆臂,摆臂的另一端与前悬上支座相铰接,摆臂的内侧壁连接竖直设置的前悬减震器,前悬减震器的另一端与前悬上支座相连接,前悬上支座具有底板、与驾驶室纵梁的外侧壁相抵的侧板以及与前悬减震器连接的辅助支撑架,驾驶室纵梁的前端具有限位挡边。该装置的优点是隔振效果好,驾驶室的平顺性和可靠性都相当稳定,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调整颗粒阻尼减振物的种类,填充率,从而满足驾驶的平稳性,并且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驾驶室悬置设置在车架的上方,该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室外侧壁上的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和驾驶室与车架之间的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和弹性控制减振元件,所述弹性控制减振元件包括第三减振弹簧和控制壳体,所述第三减振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所述第三减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壳体,所述控制壳体固定连接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的下端,所述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的下端还与销钉的外部衬套固定连接,所述销钉的外部衬套连接竖直设置在车架上端的导向杆。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包括方形空心壳体,在壳体的内壁下端设有橡胶空心内壳体,壳体的内壁上还对称设有若干根空心铜棒,所述空心铜棒内填满第四电磁颗粒阻尼物,所述内壳体内填充有第三电磁颗粒阻尼物。再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第一减振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驾驶室托架;所述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减振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减振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驾驶室托架;所述第一驾驶室托架的一端与第二驾驶室托架的一端均固定在驾驶室外侧壁上,在驾驶室外侧壁上设有第二磁性铁板;所述第一驾驶室托架与第二驾驶室托架之间设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设有第一磁性铁板,所述第一磁性铁板和第二磁性铁板沿壳体两侧对称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控制减振元件的控制壳体的内壁上端设有橡胶内控制壳体,所述内控制壳体内填充有第二电磁颗粒阻尼物。更进一步地,所述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包括橡胶空心减振体,在空心减振体内部填充有第一电磁颗粒阻尼物。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磁颗粒阻尼物、第二电磁颗粒阻尼物、第三电磁颗粒阻尼物均为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的平均直径为0.2~5mm之间;所述球状颗粒钢性颗粒、铅制颗粒、铜制颗粒或铝制颗粒中的一种。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电磁颗粒阻尼物为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的平均直径为5mm,所述球状颗粒为钢性颗粒。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为半主动式,即根据人体感受到的驾驶室的隔振效果,外力的大小,和人体舒适度,可以通过调整颗粒阻尼减振物的种类,填充率,从而满足驾驶的平稳性,人体主观的舒适度,进而适应在不同的路面行驶;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的车架主要包括两个通过多个平行横梁和两根纵梁相互连接的构件,驾驶室优选地可相对于车架向前倾斜,发动机以传统的方式紧固至车架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能产生三次颗粒阻尼效应,一次电磁阻尼效应,减振效果好;2、本专利技术的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的各填充的电磁颗粒阻尼物的粒径和填充率可控,整个装置的减振效果容易调控;3、本专利技术的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使用销钉结构连接的旋转副,实现驾驶室前部的自由翻转;4、本专利技术的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且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弹性控制减振元件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图6和图7为驾驶室平稳性的效果测试图;上述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驾驶室1、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单元2(其中,减振体21、第一电磁颗粒阻尼物22)、弹性控制减振单元3(其中,控制壳体31、内控制壳体32、第二电磁颗粒阻尼物33、固定杆34、第三减震弹簧35)、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单元4(其中、第一驾驶室托架41、第二驾驶室托架42、第一减振弹簧43、第二减振弹簧44、第一磁性铁板45、第二磁性铁板46、壳体47、铜棒471、内壳体472、第三电磁颗粒阻尼物473、第四电磁颗粒阻尼物474、固定板48)、车架5、导向杆6、销钉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包括设置在驾驶室1外侧壁上的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4,结合图2可知,所述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4包括方形空心壳体47,在壳体47的内壁下端设有橡胶空心内壳体472,壳体47的内壁上还对称设有若干根空心铜棒471,所述空心铜棒471内填满第四电磁颗粒阻尼物474,所述内壳体472内填充有第三电磁颗粒阻尼物473,所述第三电磁颗粒阻尼物473为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的平均直径为0.2~5mm之间;所述球状颗粒为钢性颗粒、铅制颗粒、铜制颗粒或铝制颗粒中的一种;所述第四电磁颗粒阻尼物474也为球状颗粒,所述球状颗粒的平均直径为5mm,所述球状颗粒为钢性颗粒;结合图2可知,所述壳体47的一端连接第一减振弹簧43的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弹簧4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驾驶室托架41;所述壳体4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减振弹簧44的一端,所述第二减振弹簧4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驾驶室托架42;所述第一驾驶室托架41和第二驾驶室托架42保持相互平行的设置,且第一驾驶室托架41的一端与第二驾驶室托架42的一端均竖直固定在驾驶室1外侧壁上,在驾驶室1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二磁力铜板46;所述第一驾驶室托架41与第二驾驶室托架42之间设有固定板48,在固定板48上设有第一磁力铜板45,所述第一磁力铜板45和第二磁力铜板46在壳体47的外部两侧对称设置。第一磁性铁板45和第二磁性铁板46分别为磁场的N极和S极。再次结合图1可知,所述驾驶室1悬置设置在车架5的上方,在驾驶室1与车架5之间设有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和弹性控制减振元件3,所述弹性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驾驶室(1)悬置设置在车架(5)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室(1)外侧壁上的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4)和驾驶室(1)与车架(5)之间的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和弹性控制减振元件(3),所述弹性控制减振元件(3)包括第三减振弹簧(35)和控制壳体(31),所述第三减振弹簧(35)的一端固定在车架(5)上,所述第三减振弹簧(35)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壳体(31),所述控制壳体(31)固定连接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的下端,所述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的下端还与销钉(7)的外部衬套固定连接,所述销钉(7)的外部衬套连接竖直设置在车架(5)上端的导向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驾驶室(1)悬置设置在车架(5)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驾驶室(1)外侧壁上的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4)和驾驶室(1)与车架(5)之间的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和弹性控制减振元件(3),所述弹性控制减振元件(3)包括第三减振弹簧(35)和控制壳体(31),所述第三减振弹簧(35)的一端固定在车架(5)上,所述第三减振弹簧(35)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壳体(31),所述控制壳体(31)固定连接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的下端,所述悬置颗粒阻尼减振元件(2)的下端还与销钉(7)的外部衬套固定连接,所述销钉(7)的外部衬套连接竖直设置在车架(5)上端的导向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颗粒阻尼减振元件(4)包括方形空心壳体(47),在壳体(47)的内壁下端设有橡胶空心内壳体(472),壳体(47)的内壁上还对称设有若干根空心铜棒(471),所述空心铜棒(471)内填满第四电磁颗粒阻尼物(474),所述内壳体(472)内填充有第三电磁颗粒阻尼物(47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主动式驾驶室悬置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7)的一端连接第一减振弹簧(43)的一端,所述第一减振弹簧(4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驾驶室托架(41);所述壳体(4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减振弹簧(44)的一端,所述第二减振弹簧(4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驾驶室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嵘陶玉勇胡溧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