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ckpit frame and has the vehicle cockpit frame comprises a left side upper beam, right around the upper beam, roof front cross member, the roof beam, cockpit frame, front panel, floor panel and the rear panel, the left side and right side beam around the top beam and top cover the front beam and roof beam together form a top frame assembly, the lower frame is fixed below the cockpit roof assembly frame, front panel is fixed on the front of the cockpit of the frame, the floor panel is fixed in the cockpit at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rear wall plate is fixed on the lower frame of the rear cockpit. According to the cockpit frame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structure of the cockpit frame is modularized, and the number of parts required for the assembly of the cockpit frame is reduced, and the assembly of the cockpit framework is eas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舱框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驾驶舱框架和具有该驾驶舱框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驾驶舱框架是由多个冲压成型的钣金件拼焊而成,驾驶舱框架需要制造的零件众多,进而增加了驾驶舱框架的装配难度,延长了驾驶舱框架的开发周期,且驾驶舱框架的制造成本较高。另外,该技术方案下的驾驶舱框架的重量较大,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且钣金件耐腐蚀性差,易发生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装配难度的驾驶舱框架。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驾驶舱框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驾驶舱框架,包括左侧围上边梁、右侧围上边梁、顶盖前横梁、顶盖后横梁、驾驶舱下部框架、前围板、地板面板和后围板,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侧围上边梁与所述右侧围上边梁的前部之间,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侧围上边梁与所述右侧围上边梁的后部之间以使所述左侧围上边梁、所述右侧围上边梁、所述顶盖前横梁和所述顶盖后横梁共同形成顶盖框架总成,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固定在所述顶盖框架总成的下方,所述前围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前部,所述地板面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底部,所述后围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后部。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所述的驾驶舱框架,使驾驶舱框架的结构模块化,减少了驾驶舱框架装配时所需的零件数量,驾驶舱框架的装配更容易。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驾驶舱框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优选地,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A柱、左右间隔设置的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驾驶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框架包括:左侧围上边梁、右侧围上边梁、顶盖前横梁、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侧围上边梁与所述右侧围上边梁的前部之间,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侧围上边梁与所述右侧围上边梁的后部之间以使所述左侧围上边梁、所述右侧围上边梁、所述顶盖前横梁和所述顶盖后横梁共同形成顶盖框架总成;驾驶舱下部框架,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固定在所述顶盖框架总成的下方;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前部;地板面板,所述地板面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底部;以及后围板,所述后围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后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框架包括:左侧围上边梁、右侧围上边梁、顶盖前横梁、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前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侧围上边梁与所述右侧围上边梁的前部之间,所述顶盖后横梁连接在所述左侧围上边梁与所述右侧围上边梁的后部之间以使所述左侧围上边梁、所述右侧围上边梁、所述顶盖前横梁和所述顶盖后横梁共同形成顶盖框架总成;驾驶舱下部框架,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固定在所述顶盖框架总成的下方;前围板,所述前围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前部;地板面板,所述地板面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底部;以及后围板,所述后围板固定在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的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下部框架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A柱;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B柱,所述B柱位于所述A柱的后方;驾驶舱左下边梁,所述驾驶舱左下边梁分别与左侧的所述A柱的下端与左侧的所述B柱的下端连接;驾驶舱右下边梁,所述驾驶舱右下边梁分别与右侧的所述A柱的下端与右侧的所述B柱的下端连接;多个驾驶舱连接横梁,所述多个驾驶舱连接横梁连接在所述驾驶舱左下边梁和所述驾驶舱右下边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舱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连接横梁包括:驾驶舱前横梁,所述驾驶舱前横梁分别与所述驾驶舱左下边梁的前端以及所述驾驶舱右下边梁的前端连接;驾驶舱后横梁,所述驾驶舱后横梁分别与所述驾驶舱左下边梁的后端以及所述驾驶舱右下边梁的后端连接;驾驶舱中间横梁,所述驾驶舱中间横梁位于所述驾驶舱前横梁和所述驾驶舱后横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彦明,段兴中,唐殿菊,李云端,罗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