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54953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11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所述薄膜电容模块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容芯子,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连接铜排和电容连接引脚,其中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通过连接铜排与电容连接引脚电连接,在壳体还设有磁环,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穿过所述磁环。所述薄膜电容模块加强了抗高频噪音能力,磁环位于壳体内而不额外占用空间,使薄膜电容模块结构紧凑。

A thin film capacitor module and its motor control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tor controller module and application of thin film capacitor, the capacitor module comprises a shell, a capacitor core installed in the shell, the positive DC input pin, DC negative input pin, the connecting copper bar and capacitor connected to pin, the positive DC input pin, DC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copper capacitor connection pin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by negative input pins, in the shel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magnetic ring, positive DC input pin and DC negative input pins through the magnetic ring. The film capacitance module strengthens the ability of resisting high-frequency noise, and the magnetic ring is positioned in the shell without occupying additional space, so that the film capacitor module is compact i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机控制器中,都包括IGBT模块和薄膜电容,所述薄膜电容包括正直流输入极片、负直流输入极片、若干薄膜电容及若干输出端子,所述正直流输入极片、负直流输入极片与所述薄膜电容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与所述薄膜电容电连接;所述正直流输入极片、负直流输入极片与外部直流电源连接,所述输出端子与IGBT模块连接。薄膜电容能有效吸收和降低直流输入电源上电压的波动尖峰以及干扰,但对于高频噪声的抗干扰能力不足。为了抑制高频噪音,一些电机控制器会在外部安装有磁环,但磁环所占空间大且固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能克服现有技术中薄膜电容对高频噪音抑制效果不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容芯子,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连接铜排和电容连接引脚,其中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通过连接铜排与电容连接引脚电连接,在壳体里面还设有磁环,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穿过所述磁环。上述所述壳体内设有塑封层,所述磁环、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的尾部、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的尾部、电容芯子、连接铜排和电容连接引脚的尾部通过塑封层封装在壳体内。上述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的顶部、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的顶部凸出于壳体的侧面,所述电容连接引脚的顶部凸出于壳体的顶面。上述所述电容连接引脚包括三个正极引脚和三个负极引脚,所述正极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负极引脚与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电连接,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单行间隔排列设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若干IGBT模块和薄膜电容模块,其所述薄膜电容模块为上述所述的薄膜电容模块,薄膜电容模块的所述电容连接引脚与所述IGBT模块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分别与外部直流输入正极、直流输入负极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所述薄膜电容模块通过在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上增加磁环,加强了薄膜电容模块的抗高频噪音能力,磁环位于壳体里面而不额外占用空间,使薄膜电容模块结构紧凑;2)所述磁环、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电容芯子、连接铜排和电容连接引脚通过塑封层封装在壳体内,加强了薄膜电容模块的整体性和性能稳定性;3)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薄膜电容模块的磁环有效防止外部高频干扰进入IGBT模块,保证了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准确性、有效性,使电机工作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薄膜电容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薄膜电容模块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包括壳体15、安装在壳体15内的电容芯子14,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连接铜排17和电容连接引脚13,其中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通过连接铜排17与电容连接引脚13电连接,其中,在壳体15里面还设有磁环3,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穿过所述磁环3。本实施例所述薄膜电容模块通过在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上上增加磁环3,加强了薄膜电容模块的抗高频噪音能力,磁环3位于壳体15内而不额外占用空间,使薄膜电容模块结构紧凑。上述所述壳体15内设有塑封层16,所述磁环3、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的尾部、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的尾部、电容芯子14、连接铜排和电容连接引脚13的尾部通过塑封层16封装在壳体15内。塑封层16加强了薄膜电容模块的整体性和性能稳定性。上述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的顶部、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的顶部凸出于壳体15的侧面,所述电容连接引脚13的顶部凸出于壳体15的顶面。上述所述电容连接引脚13包括三个正极引脚131和三个负极引脚132,所述正极引脚131与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电连接,所述负极引脚132与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电连接,所述正极引脚131和负极引脚132单行间隔排列设置。实施例二:如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若干IGBT模块2和薄膜电容模块1,其所述薄膜电容模块4为实施例一所述的薄膜电容模块,薄膜电容模块的所述电容连接引脚13与所述IGBT模块5电连接,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分别与外部直流输入正极、直流输入负极连接。本实施例所述电机控制器,通过薄膜电容模块4的磁环3有效防止外部高频干扰进入IGBT模块5,保证了电机控制器的控制准确性、有效性,使电机工作更稳定。如图5所示,所述薄膜电容模块4设有八个引脚,其中引脚41、引脚43、引脚45为所述正极引脚131,引脚42、引脚44、引脚46为所述负极引脚132,引脚47为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引脚48为所述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所述IGBT模块5设有六个引脚,分别为引脚51、引脚52、引脚53、引脚54、引脚55、引脚56。薄膜电容模块4的引脚41、引脚42、引脚43、引脚44、引脚45、引脚46分别与所述IGBT模块5的引脚51、引脚52、引脚53、引脚54、引脚55、引脚56连接。以上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其他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及其应用的电机控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包括壳体(15)、安装在壳体(15)内的电容芯子(14),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连接铜排(17)和电容连接引脚(13),其中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通过连接铜排(17)与电容连接引脚(1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5)里面还设有磁环(3),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穿过所述磁环(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包括壳体(15)、安装在壳体(15)内的电容芯子(14),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连接铜排(17)和电容连接引脚(13),其中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通过连接铜排(17)与电容连接引脚(13)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5)里面还设有磁环(3),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和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穿过所述磁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5)内设有塑封层(16),所述磁环(3)、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11)的尾部、直流电负极输入引脚(12)的尾部、电容芯子(14)、连接铜排(17)和电容连接引脚(13)的尾部通过塑封层(16)封装在壳体(1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膜电容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正极输入引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