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扩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44041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5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包括基座、软管夹持单元和扩口单元。软管夹持单元设置在基座上,扩口单元可相对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单元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其中,当软管夹持单元夹取到软管后,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以使扩口模具对软管进行扩口。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模具从软管的一端进入软管以对软管进行扩口,从而降低了支撑件插入软管的难度。

Hose flar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ose expans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hose clamping unit and a flaring unit. The hose clamping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the expanding unit can move relative to the hose clamping unit, and the expanding unit has an expanding die for expanding the hose. When the hose clamp unit is clamped to the hose, the expansion unit moves toward the hose clamp unit so as to extend the expansion die to the hose. Through the tube expanding device, before supporting insert hose, first to enlarge the hose, the hose clamp unit to clamp the hose, flared hose clamping unit toward the mobile unit, a flaring die from one end of a hose into the hose for expansion of the hose, thereby reducing the support insert the hose of the difficul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管扩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管扩口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软管单元如图1所示,软管110’的一端与Y型软管座120’连接,软管较长且柔软,软管110’容易弯折变形。另外软管110’与Y型软管座120’连接处易松动脱落。如此造成不良品率较高,及物料浪费。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请参考图2和图3,在现有的软管单元的基础上,增加了带通孔的支撑件130,支撑件130的尖端部分插入软管110的一端,软管110的该端及支撑件130位于Y型软管座120中从而形成新的软管单元。新的软管单元由于有支撑件130的硬性支撑,软管110不易弯折变形,由于支撑件130隔着软管110与Y型软管座120较小的出口处紧密贴合,软管110产生形变,因此三者的结合非常稳固,软管110不会从Y型软管座120上脱落。但是,在将支撑件插入软管的过程中,由于软管的开口很小,支撑件较难插入软管中,且在插入过程中的阻力很大,很难保证一次插入到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管扩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管的开口过小难以插入支撑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包括基座、软管夹持单元和扩口单元。软管夹持单元设置在基座上,扩口单元可相对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单元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其中,当软管夹持单元夹取到软管后,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以使扩口模具对软管进行扩口。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具有夹取软管的第一位置和对准扩口模具的第二位置,当软管夹持单元夹取到软管并移动至第二位置后,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以使扩口模具对软管进行扩口。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相对于基座沿水平方向移动。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指夹组件,指夹组件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指夹组件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地,指夹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指夹,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指夹包括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第一指夹与第二指夹均与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连接,并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中,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软管容纳部,当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相对靠近后,两个软管容纳部配合形成软管容纳空间。进一步地,软管夹持单元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包括软管定位块,软管定位块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凸台,沿定位凸台的竖直方向形成定位槽,指夹组件夹取软管时,定位槽顶住软管的一侧并配合软管供应装置对软管进行定位,以防止软管弯曲变形。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扩口模具定位块,扩口模具定位块和软管定位块分别位于指夹组件的两侧,且扩口模具定位块相对于指夹组件靠近扩口单元。进一步地,扩口模具定位块的自由端开设有用于避让扩口模具的避让凹槽,在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时避让凹槽以容置扩口模具。进一步地,扩口单元包括:基体,扩口模具设置在基体上;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对扩口模具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扩口模具的温度。其中,加热件与温度传感器均与温控器电连接,当需要对软管进行扩口时,温度传感器将所检测到的扩口模具的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器,若温度低于预定值,温控器控制加热件对扩口模具进行加热,直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达到预定值后停止加热。进一步地,基体的顶部形成壳体结构,扩口模具的下端、加热件和温度传感器置于壳体结构中。进一步地,扩口单元还包括滑块,滑块设置在基体的侧壁上,在基座的侧壁的竖直方向上对应设置有导轨,滑块与导轨配合以对基体进行导向。进一步地,软管扩口装置还包括举升驱动单元,举升驱动单元与扩口单元驱动连接以驱动扩口单元上下移动。进一步地,基座的侧壁上设置有止挡块,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对应止挡块的位置设置有凸块,凸块与止挡块配合以限制指夹组件的移动距离。进一步地,止挡块上设置有用于对指夹组件的运动进行缓冲的缓冲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朝向软管夹持单元移动,扩口模具从软管的一端进入软管以对软管进行扩口,从而降低了支撑件插入软管的难度。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软管与软管座的连接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软管与支撑件的组装示意图;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带有支撑件的软管与软管座的组装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软管扩口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4中的扩口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不带壳体结构);图7示出了图4中的扩口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带壳体结构)。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10’、软管;120’、Y型软管座;110、软管;120、Y型软管座;130、支撑件;210、基座;211、导轨;212、止挡块;220、软管夹持单元;221、第一驱动装置;222、第二驱动装置;223、指夹;224、定位件;224a、软管定位块;224b、扩口模具定位块;230、扩口单元;231、基体;232、扩口模具;233、加热件;234、温度传感器;235、滑块;240、举升驱动单元。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软管扩口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该软管扩口装置包括基座210、软管夹持单元220和扩口单元230。其中,软管夹持单元220设置在基座210上;扩口单元230可相对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扩口单元230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232。当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软管后,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扩口模具232对软管进行扩口。通过该软管扩口装置,在将支撑件130插入软管之前,先对软管进行扩口,即软管夹持单元220先夹持住软管,扩口单元230朝向软管夹持单元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软管扩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210);软管夹持单元(220),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设置在所述基座(210)上;扩口单元(230),所述扩口单元(230)可相对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所述扩口单元(230)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232);其中,当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所述软管后,所述扩口单元(230)朝向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所述扩口模具(232)对所述软管进行扩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210);软管夹持单元(220),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设置在所述基座(210)上;扩口单元(230),所述扩口单元(230)可相对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所述扩口单元(230)具有对软管进行扩口的扩口模具(232);其中,当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所述软管后,所述扩口单元(230)朝向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所述扩口模具(232)对所述软管进行扩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具有夹取所述软管的第一位置和对准所述扩口模具(232)的第二位置,当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夹取到所述软管并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后,所述扩口单元(230)朝向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移动以使所述扩口模具(232)对所述软管进行扩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相对于所述基座(210)沿水平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2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设置在所述基座(210)上;指夹组件,所述指夹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连接,所述指夹组件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21)驱动下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夹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22);指夹(223),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连接,所述指夹(223)包括第一指夹和第二指夹,所述第一指夹与所述第二指夹均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22)驱动下相对靠近或远离;其中,所述第一指夹和所述第二指夹的相对面上均开设有软管容纳部,当所述第一指夹和所述第二指夹相对靠近后,两个所述软管容纳部配合形成软管容纳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夹持单元(220)还包括定位件(224),所述定位件(224)包括:软管定位块(224a),所述软管定位块(224a)的自由端形成定位凸台,沿所述定位凸台的竖直方向形成定位槽,所述指夹组件夹取所述软管时,所述定位槽顶住所述软管的一侧并配合软管供应装置对所述软管进行定位,以防止所述软管弯曲变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管扩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24)还包括:扩口模具定位块(224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