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43419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4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梅片树枝条为外植体,选择特定的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一种新途径实现了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显著提高了梅片树的芽诱导率、繁殖系数和生根率,缩短了繁殖周期,为梅片树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天然右旋龙脑在医药保健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樟科植物中的梅片树是右旋龙脑的重要来源。传统的扦插生根方法,虽然也能实现繁殖目的,但具有植株易老化,开花结果年数少等缺点。植物组织培养是指用无菌技术培养植物的离体部分,如根尖、茎尖、叶片、胚、种子、果实以及各类组织与细胞、原生质体等。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包含着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从而具备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遗传能力。在樟科植物中,香樟树、油樟、龙脑樟等植物的组织培养已有许多研究,分别得到了芽诱导、芽增殖、生根等各个阶段的最佳培养基,均以MS为基础培养基,例如在香樟树的组培快繁中,用改良的MS+6-BA1.2mg/L+NAA0.2mg/L诱导出芽较为适宜,继代培养以改良MS+6-BA0.8mg/L+KT0.3mg/L+IBA0.2mg/L较好,生根培养基1/3MS+IBA0.35mg/L+NAA0.2mg/L+Ac0.2g/L,生根率可达96%以上;在龙脑樟的组培快繁中,以改良MS+BA2.0mg/L+NAA0.1mg/L为芽诱导培养基,诱导率为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5.57,生长周期为30天,适宜的增殖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3000lx,光照时间11小时,不定芽长势良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IBA0.5mg/L+IAA0.4mg/L+蔗糖20g/L,生根率可达97.3%,生根条数为3-5条,生根时间为12天。对于梅片树的组织培养的研究极少,更是缺乏完整的组织快繁体系。目前仅有文献报道了梅片树组织培养的芽诱导培养基,其配方为:MS+6-BA2.0mg/L+NAA0.05mg/L,芽诱导率达89.13%。尽管该培养基对梅片树的芽诱导率较高,但针对梅片树芽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阶段的培养基还未见报道。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稳定、高效的梅片树组培快繁体系,以地推动梅片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使得该培养基配方能够显著提高梅片树的芽诱导率、增殖系数和生根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梅片树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包括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3mg/L6-BA+0.05~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5.9;所述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3~5mg/L6-BA+0.05~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5.9;所述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0~1mg/L6-BA+1.5mg/LI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8~5.9。对于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是其生长状态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对初代诱导分化、继代增殖以及生根三个阶段的培养基选择以及组合搭配不当,则会导致各阶段的愈伤诱导率、不定芽分化率、增殖系数和生根率不理想。现有技术关于梅片树的组织培养仅公开了芽诱导培养基,经研究发现,该培养基并不适合梅片树的继代增殖以及生根两个阶段,导致无法有效地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梅片树的快速扩繁。本专利技术选择特定的三个阶段的培养基组成了一个完整、高效的梅片树快繁体系,最终显著地提高了梅片树的芽诱导率、增殖系数和生根率,有效缩短了繁殖周期,为梅片树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和30g/L蔗糖,pH值为5.8;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4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1.5mg/LI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8。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mg/L6-BA+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9;所述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3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9;所述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1.5mg/LIBA+1mg/L6-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9。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3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和30g/L蔗糖,pH值为5.8;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5mg/L6-BA+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1.5mg/LI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梅片树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梅片树外植体接种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培养基中的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初代芽诱导培养,诱导外植体长出腋芽;步骤2:将带有腋芽的外植体转接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培养基中的继代培养基进行芽增殖培养,得到丛生芽;步骤3:将丛生芽转接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培养基中的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得到组培苗。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梅片树外植体接种前还包括:选择4~5月份采集梅片树的带芽一年生的健康枝条,去掉叶片保留叶柄,然后切成有一对芽或一个顶芽的长1~3cm小段,进行消毒处理。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毒处理具体为:将去掉叶片的梅片树枝条一次进行酒精消毒、水清洗、氯化汞溶液消毒和水清洗。作为优选,酒精的体积百分数为75%,酒精消毒的时间为1~2min;所述氯化汞溶液的质量百分浓度为0.1%,消毒时间为8-12min。作为优选,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6h/d,光照强度为3500lx,培养温度为24~26℃,相对湿度为30~40%。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光照周期为16h/d,光照强度为3500lx,培养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34%。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组织培养方法中,获得组培苗后还包括炼苗的步骤。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炼苗为:闭瓶室外弱光放置5天,适当遮阴;强光下放置5天,然后将组培苗打开瓶盖通风5-7天,期间用薄膜覆盖保湿,适当喷水;移栽后淋足定根水,薄膜覆盖保湿,根据湿度适当补水,逐渐减少喷水量并逐渐去掉覆膜,30-40d后转入正常养护。本专利技术以梅片树枝条为外植体,选择特定的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一种新途径实现了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显著提高了梅片树的芽诱导率、繁殖系数和生根率,缩短了繁殖周期,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组培快繁体系,为梅片树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附图说明图1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接种用的梅片树外植体图;图2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梅片树外植体腋芽诱导图;图3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用于继代培养的梅片树外植体图;图4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梅片树丛生芽增殖图;图5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3mg/L 6‑BA+0.05~0.1mg/L 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5.9;所述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3~5mg/L 6‑BA+0.05~0.1mg/L 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5.9;所述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0~1mg/L 6‑BA+1.5mg/L I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8~5.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梅片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所述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3mg/L6-BA+0.05~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5.9;所述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3~5mg/L6-BA+0.05~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5.9;所述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0~1mg/L6-BA+1.5mg/LI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8~5.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和30g/L蔗糖,pH值为5.8;所述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4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8;所述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1.5mg/LI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2mg/L6-BA+0.1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9;所述继代培养基为:DCR培养基+3mg/L6-BA+0.05mg/LNAA+10g/L琼脂+30g/L蔗糖,pH值为5.9;所述生根培养基为:DCR培养基+1.5mg/LIBA+1mg/L6-BA+10g/L琼脂+10g/L蔗糖,pH值为5.9。4.一种梅片树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笑宇傅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