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及试剂盒技术

技术编号:1642573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0-21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包括:1)真菌毒素与核酸适体的结合作用:真菌毒素核酸适体与其互补序列反应后,加入待测样品,得到混合液A;2)酶切辅助信号放大作用:混合液A与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得到混合液B;3)鸟嘌呤四聚体结构的制备:混合液B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核苷三磷酸反应后,与配体分子作用,得到混合液C;4)检测分析:混合液C与不同底物作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紫外、荧光和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各信号的响应强度与真菌毒素浓度的关系计算待测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操作处理快速简单、检测时间短,具有免标记、低成本、高精准、高灵敏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及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传感分析及食品和饲料安全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及试剂盒。
技术介绍
许多食品和饲料在生产、储存、加工和流通过程中易遭受真菌污染,产生有毒次级代谢产物真菌毒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球每年约有1/4的粮食因受真菌毒素污染而失去营养和经济价值,较为常见的真菌毒素种类有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和伏马毒素等,其中部分种类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中国(GB2761-2017)及世界各地已普遍制定了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明确了真菌毒素防控在食品和饲料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目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鉴定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但上述传统检测方法普遍存在高效识别机制匮乏、批次差异大、检测成本高及大型仪器依赖性大等缺点。目前主导仲裁判定依据的仪器分析法虽准确度高、定量限低,但操作复杂,对设备要求高,并不适于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已成功商业化推广的免疫分析法虽实现了便捷的检测需求,但在实际研究及应用中仍面临着抗体和抗原批次差异大,交叉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及试剂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真菌毒素与核酸适体的结合作用:真菌毒素核酸适体与其互补的序列反应后,加入待测样品,得到混合液A;2)酶切辅助信号放大作用:混合液A与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得到混合液B;3)鸟嘌呤四聚体结构的制备:混合液B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核苷三磷酸反应后,与配体分子作用,得到混合液C;4)检测分析:混合液C与不同底物作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紫外、荧光和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各信号的响应强度与真菌毒素浓度的关系计算待测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信号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真菌毒素与核酸适体的结合作用:真菌毒素核酸适体与其互补的序列反应后,加入待测样品,得到混合液A;2)酶切辅助信号放大作用:混合液A与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得到混合液B;3)鸟嘌呤四聚体结构的制备:混合液B与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脱氧核苷三磷酸反应后,与配体分子作用,得到混合液C;4)检测分析:混合液C与不同底物作用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紫外、荧光和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各信号的响应强度与真菌毒素浓度的关系计算待测样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毒素为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伏马毒素B1或伏马毒素B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酸适体互补序列为与真菌毒素核酸适体DNA碱基互补的单链DN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菌毒素核酸适体与其互补序列的3'端均用磷酸化进行封闭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性内切酶为可切刻杂交双链的酶类。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逸陶张晓琳刘玉春汪洋赵晨张宏海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