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池,发酵池沉入地面下,在发酵池的中设有一根竖直的通料管,通料管的下端靠近发酵池的底部,通料管的上端延伸到地面上。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发酵池内设置垂直的通料管结构,利于将生水或香辛料通过通料管的上端输送到发酵池的底部,该结构可避免直接加入到泡酸菜表面引起泡酸菜上浮、泡酸菜入味差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制备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泡酸菜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发酵蔬菜制品,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泡菜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当前泡菜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逐步采用了大型发酵池、贮存池进行生产,每个池子可以装蔬菜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而且这种发酵池在我国泡菜加工区企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泡酸菜发酵需要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如传统的坛子发酵泡菜的方法,采用水密封法以实现发酵过程的厌氧要求。但是现有的发酵池向其内加入生水、香辛料过程中,部分泡酸菜会自动上浮,影响泡酸菜入味程度,最终使泡酸菜的香味、口感较差。基于此,提供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的泡酸菜发酵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生水或香辛料时,泡酸菜容易浮起,导致发酵不能充分入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设置插入靠近发酵池底部的通料管,将生水等加入到发酵池底部,避免泡酸菜表面部分酸菜浮起的情况。解决了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池底部加入生水导致酸菜浮起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池,发酵池沉入地面下,在发酵池的中设有一根竖直的通料管,通料管的下端靠近发酵池的底部,通料管的上端延伸到地面上。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发酵池的具体结构可为立体的长方体形状,发酵池的内部发酵空间用于存放泡酸菜,通过将泡酸菜放置在发酵池内,即形成一个密闭发酵环境,发酵过程中产生天然植物酵素,植物酵素自然发酵使蔬菜中的植物糖分解,大部分由植物糖转化为酸性物质。其中,蔬菜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醇、氨基酸等形成了酸菜独特的鲜酸风味,有机酸使酸菜变菜香,少部分由于分解不完全而生成酒醇,有机酸与醇反应生成酯,酯类具有特殊香气,则最终发酵产生的酸菜具有酸香气味。为了保证泡酸菜最终发酵品质,在发酵过程中会向发酵池内加入香辛料或生水等,为发酵营造一个良好的发酵环境,常用的加入方法为直接打开发酵池的盖板,往泡酸菜的表面直接加入,这种方法只能将生水加入到泡酸菜的表面,无法浸透到泡酸菜底部,则影响泡酸菜的入味,破坏密闭发酵环境,影响最终酸菜品质。故本专利技术人对发酵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在发酵池中安装一个竖直的通料管,通料管的上端延伸到地面上,通料管的下端延伸到发酵池的底部。通料管上设有封闭通料管管口的盖板。关于通料管的个数设置一个即可,通料管的作用是作为从外界向发酵池底部输送生水、香辛料到发酵池底部的通道,通料管的个数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等,但是考虑到如果设置较多的通料管,必然会占据发酵池的发酵空间,为了合理利用该空间,优选设置一个。从通料管的上端即管口端加入生水,生水直接进入发酵池的底部,然后在泡酸菜之间渗透;如果加入的是香辛料,从底部加入,从下至上不断渗透传输,利于泡酸菜均匀增加入味程度。优选地,所述发酵池中设有大于等于两根呈横向排列的横杆,横杆与发酵池的底部表面之间留有容纳泡酸菜浸泡液的间隙区域,通料管位于发酵池的任意一个墙角处,通料管的下端延伸到间隙区域内。通料管插入发酵池的位置可为发酵池的任意一个墙角处,即发酵池四个角的任意一个角,该设置可有效减少通料管占用的发酵池的立体空间,更多的空间将被用于放置泡酸菜,增大泡酸菜的发酵规模。本技术方案中设置横杆的个数大于等于两根,多根横杆之间横向排列且平行于发酵池的池底,并存在着间隙。横杆与发酵池的位置关系为:横杆的两端嵌入到发酵池相对的侧壁上,且相邻横杆之间设有间隙;横杆与发酵池的位置关系还可为:横杆处于悬空状态,横杆的两端均通过连接杆与发酵池的内侧壁进行连接,连接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一端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嵌入到发酵池的内侧壁,横杆之间存在间隙。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将泡酸菜置于横杆上,而不是直接将泡酸菜置于发酵池的底部,则可避免直接接触底部对泡酸菜造成腐蚀性损坏。而为了增加泡酸菜的入味程度而创新性设计的通料管,通料管的下端延伸到横杆与发酵池底部的间隔区域。一般情况下,横杆下方的区域为用于发酵泡酸菜的液体,如果将生水或香辛料通过通料管加入到横杆的下方区域,则能很好的与原有的发酵液体溶解,并且快速的以液体之间渗透的形式改变液体浓度,并加快渗透到泡酸菜内部,改变泡酸菜的口味,缩短发酵时间。优选地,所述发酵池中设有大于等于两根呈横向排列的横杆,横杆与发酵池的底部表面之间留有容纳泡酸菜浸泡液的间隙区域,通料管位于相邻横杆的间隙之间,且通料管的下端延伸到间隙区域内。本技术方案对通料管设置位置进行优选,通料管从发酵池的外部深入到发酵池的底部,通料管还可位于相邻横杆的间隙之间,如上述所述,通料管设置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从外界向发酵池内部通入生水或香辛料等,且将其通入到发酵池的底部,则通料管插入发酵池的位置,即通料管的下端位置可穿过相邻横杆的间隙之间,并延伸到横杆与发酵池底部的间隔区域内,完成向该间隔区域内通入香辛料或生水的目的。优选地,所述横杆的上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为长方形的木板结构;发酵池中一对或两对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外沿,支撑板上相对的两端均置于外沿上。这里对发酵池的底部结构进行优选设置,具体操作为将泡酸菜置于支撑板上,其具有的效果:1)防止泡酸菜掉落至横杆下方区域的泡酸菜液体内;2)木撑板的平面面积小于等于发酵池的池底平面面积,当生水或香辛料加入到发酵池的底部时,营造出一种发酵环境,如利于酸菜乳酸菌生存的发酵温度、湿度,加快发酵进程,产酸速度快,活菌浓度高,进而缩短发酵时间。支撑板的具体结构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板结构,可将其四边体的边端均置于发酵池内侧壁的外沿上。其中,外沿的具体结构是为发酵池的内侧壁下端设置的长方形结构,外沿的一端与发酵池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外沿上表面所具有的区域范围用于对支撑板起到支撑作用。优选地,所述发酵池的开口四周设有第一横杆组和第二横杆组,第一横杆组包括两根呈相对平行设置的连接杆,第二横杆组包括两根呈相对平行设置的连接杆,第一横杆组和第二横杆组围合成的结构与发酵池的池底平行,第一横杆组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杆组的长度,第二横杆组的连接杆的上表面与地面平行,第一横杆组的连接杆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二横杆组的连接杆的上表面高度。这里对发酵池的开口进行改进,发酵池一般采用的结构为上端开口,内部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本技术方案中在开口的四周设置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均包括两根呈相对平行设置的连接杆,且第一横杆组、第二横杆组所围合成的结构与发酵池的池底平行,而所述设置的开口四周的结构,主要是便于设置使发酵池形成一个密闭环境的盖板。其中第一横杆组的连接杆上表面的高度低于第二横杆组的连接杆的上表面高度,且第二横杆组的连接杆的上表面与地面平行,即第一横杆组的连接杆的上表面下沉,则盖板正好盖合在第一横杆组、发酵池的上表面,形成封闭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横杆组和第二横杆组围合成的四边体结构的外侧设有槽体,所述槽体为横截面为“回”字型结构。槽体结构的设置,可用于放置干净的水,即常言坛沿水,避免封闭发酵池和外部空气接触。优选地,所述槽体的外侧设有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板沿,板沿的横截面为“回”字型结构。板沿结构为“回”字型结构,中间开口,其余部位封闭且平行于池底的长方体结构。其中发酵池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1),发酵池(1)沉入地面下,在发酵池(1)的中设有一根竖直的通料管(8),通料管(8)的下端靠近发酵池(1)的底部,通料管(8)的上端延伸到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池(1),发酵池(1)沉入地面下,在发酵池(1)的中设有一根竖直的通料管(8),通料管(8)的下端靠近发酵池(1)的底部,通料管(8)的上端延伸到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1)中设有大于等于两根呈横向排列的横杆(6),横杆(6)与发酵池(1)的底部表面之间留有容纳泡酸菜浸泡液的间隙区域,通料管(8)位于发酵池(1)的任意一个墙角处,通料管(8)的下端延伸到间隙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1)中设有大于等于两根呈横向排列的横杆(6),横杆(6)与发酵池(1)的底部表面之间留有容纳泡酸菜浸泡液的间隙区域,通料管(8)位于相邻横杆(6)的间隙之间,且通料管(8)的下端延伸到间隙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6)的上端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为长方形的木板结构;所述发酵池(1)中一对或两对呈相对设置的内侧壁下部设有外沿(7),支撑板(5)上呈相对设置的两端均置于外沿(7)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酸菜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池(1)的开口四周设有第一横杆组(21)和第二横杆组(22),第一横杆组(21)包括两根呈相对平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菜旺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