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新型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及其在抗肿瘤作用的方面。蟾蜍毒素衍生物为一类强心剂,后来发现其具有较好的抗癌作用,但是其强细胞毒性限制了其应用。利用现代发展的ADC技术,将其与接头以及靶向肽连接后,能够降低其对正常细胞毒性,选择性的到达癌细胞或组织,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技术介绍
化疗依然是包括手术、放疗、以及靶向疗法在内的最重要的抗癌手段之一。尽管高效细胞毒素很多,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微小的差别限制了这些抗癌化合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抗体药物偶联物把单克隆抗体和高效细胞毒素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充分利用了前者靶向、选择性强,后者活性高的特点,同时又消除了前者疗效偏低和后者副作用偏大等缺陷。其中抗体是ADC的制导系统,能够靶向性地把效应分子输送到肿瘤细胞,有效地提高了抗体本身对癌细胞的杀伤力。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00年前,ADC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诞生于1958年,但技术上却困难重重。第一个现代版的ADC直到1975年才被报道,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ADC的开发随着非免疫性,尤其是人源化单克隆抗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为C‑A54‑MC‑Val‑Cit‑PABC‑BF211:C111H170N22O33S,结构如式(B)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为C-A54-MC-Val-Cit-PABC-BF211:C111H170N22O33S,结构如式(B)所示,2.一种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在蟾蜍毒素衍生物BF211上连接一个二肽接头Val-Cit,合成式(A)化合物MC-Val-Cit-PABC-BF211:C59H82N8O13,如反应式(1)所示:(2)在式(A)化合物MC-Val-Cit-PABC-BF211上连接一个具有靶向肿瘤细胞的十三肽,合成式(B)所示的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C-A54-MC-Val-Cit-PABC-BF211:C111H170N22O33S,如反应式(2)所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1)以四氢呋喃和N-甲基吡咯烷酮做混合溶剂,加入1当量BF211·HCl和1.1-2.0当量MC-Val-Cit-PABC-PNP,用1.1-2.0当量DIEA做碱,室温反应8-10小时,制备得到所述式(A)化合物MC-Val-Cit-PABC-BF211;(2)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做混合溶剂,加入1当量的MC-Val-Cit-PABC-BF211和1.2-2.5当量的C-A54,反应后得到式(B)蟾蜍毒素衍生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英,从晓明,管凤洁,胡立宏,许海群,章雄文,胡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