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30449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26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1)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具备:蓄电池收纳空间(5),其形成于在后部座位(2)的后方配置的行李箱(3)的下方,且由后部底板(3a)覆盖;蓄电池模块(11),其收纳于蓄电池收纳空间(5);以及冷却装置(18),其通过从车室(6)吸入的空气来对蓄电池模块(11)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蓄电池收纳空间(5)放出,所述车辆(1)的蓄电池冷却结构还具备:分隔构件(134),其对蓄电池收纳空间(5)和在后部座位(2)的下方配置的后座下空间(133)进行分隔;车室排气流路(131),其经由在分隔构件(134)上形成的排气孔(134a、134b)及后座下空间(133)而使放出到蓄电池收纳空间(5)的排气返回车室(6);以及行李箱排气流路(132),其将排气向行李箱(3)放出。

Storage battery coo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672c\u53d1\u660e\u63d0\u4f9b\u4e00\u79cd\u8f66\u8f86(1)\u7684\u84c4\u7535\u6c60\u51b7\u5374\u7ed3\u6784\uff0c\u5176\u5177\u5907\uff1a\u84c4\u7535\u6c60\u6536\u7eb3\u7a7a\u95f4(5)\uff0c\u5176\u5f62\u6210\u4e8e\u5728\u540e\u90e8\u5ea7\u4f4d(2)\u7684\u540e\u65b9\u914d\u7f6e\u7684\u884c\u674e\u7bb1(3)\u7684\u4e0b\u65b9\uff0c\u4e14\u7531\u540e\u90e8\u5e95\u677f(3a)\u8986\u76d6\uff1b\u84c4\u7535\u6c60\u6a21\u5757(11)\uff0c\u5176\u6536\u7eb3\u4e8e\u84c4\u7535\u6c60\u6536\u7eb3\u7a7a\u95f4(5)\uff1b\u4ee5\u53ca\u51b7\u5374\u88c5\u7f6e(18)\uff0c\u5176\u901a\u8fc7\u4ece\u8f66\u5ba4(6)\u5438\u5165\u7684\u7a7a\u6c14\u6765\u5bf9\u84c4\u7535\u6c60\u6a21\u5757(11)\u8fdb\u884c\u51b7\u5374\uff0c\u5e76\u5c06\u51b7\u5374\u540e\u7684\u7a7a\u6c14\u5411\u84c4\u7535\u6c60\u6536\u7eb3\u7a7a\u95f4(5)\u653e\u51fa\uff0c\u6240\u8ff0\u8f66\u8f86(1)\u7684\u84c4\u7535\u6c60\u51b7\u5374\u7ed3\u6784\u8fd8\u5177\u5907\uff1a\u5206\u9694\u6784\u4ef6(134)\uff0c\u5176\u5bf9\u84c4\u7535\u6c60\u6536\u7eb3\u7a7a\u95f4(5)\u548c\u5728\u540e\u90e8\u5ea7\u4f4d(2)\u7684\u4e0b\u65b9\u914d\u7f6e\u7684\u540e\u5ea7\u4e0b\u7a7a\u95f4(133)\u8fdb\u884c\u5206\u9694\uff1b\u8f66\u5ba4\u6392\u6c14\u6d41\u8def(131)\uff0c\u5176\u7ecf\u7531\u5728\u5206\u9694\u6784\u4ef6(134)\u4e0a\u5f62\u6210\u7684\u6392\u6c14\u5b54(134a\u3001134b)\u53ca\u540e\u5ea7\u4e0b\u7a7a\u95f4(133)\u800c\u4f7f\u653e\u51fa\u5230\u84c4\u7535\u6c60\u6536\u7eb3\u7a7a\u95f4(5) The exhaust is returned to the vehicle compartment (6); and the trunk exhaust flow path (132) emits the exhaust to the trunk (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在以马达为驱动源的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等车辆中搭载有蓄电池模块。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行李箱的下方空间搭载有蓄电池模块的车辆。这种车辆为了防止异常的温度上升引起的蓄电池的性能劣化而具备将蓄电池的温度维持在适当范围内的蓄电池冷却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中,通过从车室取入的空气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车外和行李箱的下方空间分散排出,被放出到行李箱的下方空间的排气经由在对车室和行李箱进行分隔的分隔板上形成的排气孔而返回车室。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12606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中,向车室内返回的排气全部返回车室,因此可能给乘客带来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后的空气的放出引起的给乘客带来的不适感且确保舒适的车内环境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方案。第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具备:蓄电池收纳空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收纳空间5),其形成于在后部座位(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部座位2)的后方配置的行李箱(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行李箱3)的下方,且由后部底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部底板3a)覆盖;蓄电池模块(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块11),其收纳于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以及蓄电池冷却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8),其通过从车室(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室6)吸入的空气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放出,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还具备:分隔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分隔构件134),其对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和在所述后部座位的下方配置的后座下空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座下空间133)进行分隔;车室排气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室排气流路131),其经由在所述分隔构件上形成的排气孔(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排气孔134a、第二排气孔134b)及所述后座下空间而使放出到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的排气返回所述车室;以及行李箱排气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行李箱排气流路132),其将所述排气向所述行李箱放出。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二方案中,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具备排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排气口136),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经由所述后座下空间而连通。在第一方案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三方案中,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具备排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排气口136),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经由在所述后座下空间设置的排气通道而连通。在第二或第三方案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基础上,在第四方案中,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具备从所述车室导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空气的吸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气口137),所述吸气口配置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的车宽方向一端侧(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右端侧),所述排气口配置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侧(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左端侧)。在第四方案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五方案中,所述排气口及所述吸气口朝向前方且外侧倾斜开口,并指向相邻的车门。第六方案涉及一种车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具备:蓄电池收纳空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收纳空间5),其形成于在后部座位(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部座位2)的后方配置的行李箱(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行李箱3)的下方,且由后部底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部底板3a)覆盖;蓄电池模块(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蓄电池模块11),其收纳于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以及蓄电池冷却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8),其通过从车室(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室6)吸入的空气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放出,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还具备车室排气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室排气流路131)和行李箱排气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行李箱排气流路132),该车室排气流路使放出到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的排气返回所述车室,该行李箱排气流路将所述排气向所述行李箱放出,从所述车室取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的空气的吸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吸气口137)配置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的车宽方向一端侧(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右端侧),所述车室排气流路的排气口(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排气口136)配置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的车宽方向另一端侧(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左端侧)。在第六方案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基础上,在第七方案中,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口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中心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车宽方向中心线L)左右对称地配置。在第六或第七方案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基础上,在第八方案中,所述排气口及所述吸气口朝向前方且外侧倾斜开口,并指向相邻的车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案,使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后的排气经由蓄电池收纳空间向车室和行李箱分散放出,因此能够抑制排气(废热)对乘客带来的影响,确保舒适的车内环境。另外,没有限定于配置有将车室与行李箱分隔的分隔板的所谓的轿车型车辆,还能够适用于未设置将车室与行李箱分隔的分隔板的所谓的微型厢式车辆、紧凑型车辆、SUV车辆等。根据第二方案,使排气从在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设置的排气口返回车室,因此能够抑制排气引起的后座头上空间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进一步改善车内环境。根据第三方案,排气口与排气孔经由在后座下空间设置的排气通道而连通,因此不仅能够防止意料之外的排气的泄漏,还能够可靠地控制排气的流动而抑制后座座部的温度上升。根据第四方案,吸气口与排气口分离,因此能够降低从排气口放出到车室的排气对吸气产生的影响而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根据第五方案,排气口与吸气口向相反的方向开口,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从排气口放出到车室的排气对吸气产生的影响。根据第六方案,将对蓄电池进行冷却后的排气经由蓄电池收纳空间向车室和行李箱分散放出,因此能够抑制排气(废热)对乘客带来的影响,确保舒适的车内环境。另外,排气从在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设置的排气口返回车室,因此能够抑制排气引起的后座头上空间的温度上升,确保舒适的车内环境。而且,吸气口与排气口分离,因此能够降低从排气口放出到车室的排气对吸气产生的影响而抑制冷却效率的降低。根据第七方案,吸气口与排气口相对于车宽方向中心线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能够提高设计性。根据第八方案,排气口与吸气口向相反的方向开口,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从排气口放出到车室的排气对吸气产生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车辆的车室后部及行李箱的立体图。图2是蓄电池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蓄电池框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蓄电池模块及通道类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车室排气流路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具备:蓄电池收纳空间,其形成于在后部座位的后方配置的行李箱的下方,且由后部底板覆盖;蓄电池模块,其收纳于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以及蓄电池冷却机构,其通过从车室吸入的空气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放出,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还具备:分隔构件,其对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和在所述后部座位的下方配置的后座下空间进行分隔;车室排气流路,其经由在所述分隔构件上形成的排气孔及所述后座下空间而使放出到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的排气返回所述车室;以及行李箱排气流路,其将所述排气向所述行李箱放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2.05 JP 2015-0208361.一种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具备:蓄电池收纳空间,其形成于在后部座位的后方配置的行李箱的下方,且由后部底板覆盖;蓄电池模块,其收纳于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以及蓄电池冷却机构,其通过从车室吸入的空气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空气向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放出,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还具备:分隔构件,其对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和在所述后部座位的下方配置的后座下空间进行分隔;车室排气流路,其经由在所述分隔构件上形成的排气孔及所述后座下空间而使放出到所述蓄电池收纳空间的排气返回所述车室;以及行李箱排气流路,其将所述排气向所述行李箱放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具备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经由所述后座下空间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在所述后部座位的前端侧下方具备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孔经由在所述后座下空间设置的排气通道而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其中,所述车辆的蓄电池冷却结构具备从所述车室导入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知史水谷淳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