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云腾专利>正文

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899101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的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的储气装置与反应装置用直角空心管连接,所述的反应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用玻璃管连接,所述的储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整个实验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没有毒气一氧化碳气体外溢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实验微型化,节约原料的同时,可用一个实验说明了单质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刚生成的氧化铜接着被一氧化碳还原为单质铜两个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连续,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的结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
技术介绍
初中化学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人教2012版以前的教材中,还有演示实验图例,现在的教材直接连图例也没有了,分析原因,是该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一是繁琐;二是因为一氧化碳气体有毒;三是有危险(一氧化碳气体和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含量,点燃会发生爆炸);四是原教材图例中,一氧化碳气体只有一个箭头指示,让人看了不知道一氧化碳是怎么个来源法,是现制的还是提前早制好备用的。如果是随堂制取的话,存在着麻烦、危险、有毒,更让任课教师无法掌控的就是上课时间不够用,无法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是提前早制好备用,一般情况下,就要用到贮气装置,现成的贮气装置笨重,操作复杂,不利于任课教师教学,致使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讲解或视频演示代替了实验,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没有实验做支撑,学生的兴趣就会明显降低,学科的教学效果也将下降,因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原料简单易得,操作容易,实验连续,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活动连接有软管Ⅰ,所述的软管Ⅰ下方有倒置的带有瓶口Ⅰ的瓶Ⅰ,所述的瓶口Ⅰ附近有孔Ⅰ,所述的软管Ⅰ通过瓶口Ⅰ附近的孔Ⅰ与瓶Ⅰ活动连接,所述的软管Ⅰ靠近瓶口Ⅰ附近有夹子Ⅰ,所述的瓶口Ⅰ有带有塞孔Ⅰ的单孔活塞,所述的瓶Ⅰ下方有带有瓶口Ⅱ的瓶Ⅱ,所述的瓶口Ⅱ有带有塞孔Ⅱ和塞孔Ⅲ的双孔活塞,所述的瓶口Ⅰ和瓶口Ⅱ之间插入一根贯通单孔活塞的塞孔Ⅰ和双孔活塞的塞孔Ⅱ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两端分别插到距离瓶Ⅰ和瓶Ⅱ的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活动连接有软管Ⅰ,所述的软管Ⅰ下方有倒置的带有瓶口Ⅰ的瓶Ⅰ,所述的瓶口Ⅰ附近有孔Ⅰ,所述的软管Ⅰ通过瓶口Ⅰ附近的孔Ⅰ与瓶Ⅰ活动连接,所述的软管Ⅰ靠近瓶口Ⅰ附近有夹子Ⅰ,所述的瓶口Ⅰ有带有塞孔Ⅰ的单孔活塞,所述的瓶Ⅰ下方有带有瓶口Ⅱ的瓶Ⅱ,所述的瓶口Ⅱ有带有塞孔Ⅱ和塞孔Ⅲ的双孔活塞,所述的瓶口Ⅰ和瓶口Ⅱ之间插入一根贯通单孔活塞的塞孔Ⅰ和双孔活塞的塞孔Ⅱ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两端分别插到距离瓶Ⅰ和瓶Ⅱ的瓶底1-3cm处;所述的塞孔Ⅲ插入一根直角空心管,所述的瓶口Ⅱ附近有孔Ⅱ,所述的孔Ⅱ连接有软管Ⅱ,所述的软管Ⅱ靠近孔Ⅱ附近有夹子Ⅱ;所述的反应装置包括与直角空心管连接的软管Ⅲ,所述的软管Ⅲ上有夹子Ⅲ,所述的软管Ⅲ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腾王明余
申请(专利权)人:高云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