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的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的储气装置与反应装置用直角空心管连接,所述的反应装置与尾气处理装置用玻璃管连接,所述的储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现象明显,效果较好;整个实验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没有毒气一氧化碳气体外溢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实验微型化,节约原料的同时,可用一个实验说明了单质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刚生成的氧化铜接着被一氧化碳还原为单质铜两个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连续,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的结构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
技术介绍
初中化学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人教2012版以前的教材中,还有演示实验图例,现在的教材直接连图例也没有了,分析原因,是该演示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一是繁琐;二是因为一氧化碳气体有毒;三是有危险(一氧化碳气体和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一定含量,点燃会发生爆炸);四是原教材图例中,一氧化碳气体只有一个箭头指示,让人看了不知道一氧化碳是怎么个来源法,是现制的还是提前早制好备用的。如果是随堂制取的话,存在着麻烦、危险、有毒,更让任课教师无法掌控的就是上课时间不够用,无法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该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果是提前早制好备用,一般情况下,就要用到贮气装置,现成的贮气装置笨重,操作复杂,不利于任课教师教学,致使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讲解或视频演示代替了实验,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没有实验做支撑,学生的兴趣就会明显降低,学科的教学效果也将下降,因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原料简单易得,操作容易,实验连续,现象明显,成本低,无毒环保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各装置之间连接简单方便,操作容易。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活动连接有软管Ⅰ,所述的软管Ⅰ下方有倒置的带有瓶口Ⅰ的瓶Ⅰ,所述的瓶口Ⅰ附近有孔Ⅰ,所述的软管Ⅰ通过瓶口Ⅰ附近的孔Ⅰ与瓶Ⅰ活动连接,所述的软管Ⅰ靠近瓶口Ⅰ附近有夹子Ⅰ,所述的瓶口Ⅰ有带有塞孔Ⅰ的单孔活塞,所述的瓶Ⅰ下方有带有瓶口Ⅱ的瓶Ⅱ,所述的瓶口Ⅱ有带有塞孔Ⅱ和塞孔Ⅲ的双孔活塞,所述的瓶口Ⅰ和瓶口Ⅱ之间插入一根贯通单孔活塞的塞孔Ⅰ和双孔活塞的塞孔Ⅱ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两端分别插到距离瓶Ⅰ和瓶Ⅱ的瓶底1-3cm处;所述的塞孔Ⅲ插入一根直角空心管,所述的瓶口Ⅱ附近有孔Ⅱ,所述的孔Ⅱ连接有软管Ⅱ,所述的软管Ⅱ靠近孔Ⅱ附近有夹子Ⅱ。所述的反应装置包括与直角空心管连接的软管Ⅲ,所述的软管Ⅲ上有夹子Ⅲ,所述的软管Ⅲ左侧连接有一个“U”形管,所述的“U”形管靠近软管Ⅲ的一端弯成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的“U”形管的远离软管Ⅲ的一端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气囊,所述的气囊与“U”形管与水平面垂直的一端用细线捆绑连接。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和软管Ⅰ的连接方式为插接,所述的软管Ⅰ和孔Ⅰ之间活动连接方式也为插接,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利于学生老师进行实验。所述的软管Ⅰ、软管Ⅱ和软管Ⅲ都为橡胶管或乳胶管,柔韧性好,易操作,在整个装置中可以灵活变动。所述的空心管、“U”形管和直角空心管都为玻璃管,耐腐蚀,硬度好,原料简单易得,其中的“U”形管和直角空心管都可用直空心玻璃管加热弯曲得到。所述的瓶Ⅱ上有刻度线,利于一氧化碳的用量的掌握及控制。所述的夹子Ⅰ、夹子Ⅱ和夹子Ⅲ都为弹簧夹或扭力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注射器的使用利于一氧化碳流量和用量的控制,效果较好;(2)整个实验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没有毒气一氧化碳气体外溢,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3)实验微型化,注射器,软管,空心管等设计原料简单易得,操作方便,节约成本;(4)原来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只能表示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成单质铜,改进后,既能反映单质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也能表示刚生成的氧化铜接着被一氧化碳还原为单质铜,一个实验说明了两个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连续,现象明显,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实验装置图;其中,1-注射器,101-针头,102-注射器塞栓,2-软管Ⅰ,201-夹子Ⅰ,3-瓶Ⅰ,301-瓶口Ⅰ,302-孔Ⅰ,4-单孔活塞,401-塞孔Ⅰ,5-瓶Ⅱ,501-瓶口Ⅱ,502-刻度线,503-孔Ⅱ,6-双孔活塞,601-塞孔Ⅱ,602-塞孔Ⅲ,7-空心管,8-软管Ⅱ,801-夹子Ⅱ,9-直角空心管,10-软管Ⅲ,1001-夹子Ⅲ,11-“U”形管,12-澄清石灰水,13-铜丝,14-气球,15-酒精灯,1501-酒精灯台,16-铁架台。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方案如下: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所述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16固定。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注射器1,所述的注射器1上的针头101活动连接有软管Ⅰ2,所述的软管Ⅰ2下方有倒置的带有瓶口Ⅰ301的瓶Ⅰ3,所述的瓶口Ⅰ301附近有孔Ⅰ302,所述的软管Ⅰ2通过瓶口Ⅰ301附近的孔Ⅰ302与瓶Ⅰ3活动连接,所述的软管Ⅰ2靠近瓶口Ⅰ301附近有夹子Ⅰ201,所述的瓶口Ⅰ301有带有塞孔Ⅰ401的单孔活塞4,所述的瓶Ⅰ3下方有带有瓶口Ⅱ501的瓶Ⅱ5,所述的瓶口Ⅱ501有带有塞孔Ⅱ601和塞孔Ⅲ602的双孔活塞6,所述的瓶口Ⅰ301和瓶口Ⅱ501之间插入一根贯通单孔活塞4的塞孔Ⅰ401和双孔活塞6的塞孔Ⅱ601的空心管7,所述的空心管7两端分别插到距离瓶Ⅰ3和瓶Ⅱ5的瓶底1cm处;所述的塞孔Ⅲ602插入一根直角空心管9,所述的瓶口Ⅱ501附近有孔Ⅱ503,所述的孔Ⅱ503连接有软管Ⅱ8,所述的软管Ⅱ8靠近孔Ⅱ503附近有夹子Ⅱ801。所述的反应装置包括与直角空心管9连接的软管Ⅲ10,所述的软管Ⅲ10上有夹子Ⅲ1001,所述的软管Ⅲ10左侧连接有一个“U”形管11,所述的“U”形管11靠近软管Ⅲ10的一端弯成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的“U”形管11的远离软管Ⅲ10的一端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气囊14,所述的气囊14与“U”形管11与水平面垂直的一端用细线捆绑连接。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101和软管Ⅰ2的连接方式为插接,所述的软管Ⅰ2和瓶Ⅰ3之间活动连接方式也为插接。所述的软管Ⅰ2、软管Ⅱ8和软管Ⅲ10都为乳胶管。所述的空心管7、“U”形管11和直角空心管9都为玻璃管。所述的瓶Ⅱ5上有刻度线502。所述的夹子Ⅰ201、夹子Ⅱ801和夹子Ⅲ1001都为扭力夹。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准备好器材,然后将一段15厘米长的铜丝13用砂纸打磨掉表面的氧化物,缠绕成螺旋状,并放入“U”形管11水平段中间处,用滴管向“U”形管11中滴入十滴左右澄清的石灰水到竖直端口,并在与水平面垂直一端的管口用细线缠紧一个气囊14,气囊14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有毒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再用一段4-5厘米长的软管Ⅲ10套在“U”形管11的水平管端口,乳胶管口用一塞子塞紧,使之不漏气,按照图1所示将器材连接。2、使用时,先拔掉注射器1的注射器栓塞102,用夹子Ⅲ1001夹住软管Ⅲ10,打开夹子Ⅱ801,水由软管Ⅱ8进入,将瓶Ⅱ5装满。贮气时,气体由软管Ⅱ8进入下面的瓶Ⅱ5,瓶Ⅱ5中的水被压入上面的瓶Ⅰ3,当下面的瓶Ⅱ5内的水几乎全部被压入上面的瓶Ⅰ3时,说明瓶Ⅱ5中已集满气体,停止通气,用夹子Ⅱ801将软管Ⅱ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活动连接有软管Ⅰ,所述的软管Ⅰ下方有倒置的带有瓶口Ⅰ的瓶Ⅰ,所述的瓶口Ⅰ附近有孔Ⅰ,所述的软管Ⅰ通过瓶口Ⅰ附近的孔Ⅰ与瓶Ⅰ活动连接,所述的软管Ⅰ靠近瓶口Ⅰ附近有夹子Ⅰ,所述的瓶口Ⅰ有带有塞孔Ⅰ的单孔活塞,所述的瓶Ⅰ下方有带有瓶口Ⅱ的瓶Ⅱ,所述的瓶口Ⅱ有带有塞孔Ⅱ和塞孔Ⅲ的双孔活塞,所述的瓶口Ⅰ和瓶口Ⅱ之间插入一根贯通单孔活塞的塞孔Ⅰ和双孔活塞的塞孔Ⅱ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两端分别插到距离瓶Ⅰ和瓶Ⅱ的瓶底1‑3cm处;所述的塞孔Ⅲ插入一根直角空心管,所述的瓶口Ⅱ附近有孔Ⅱ,所述的孔Ⅱ连接有软管Ⅱ,所述的软管Ⅱ靠近孔Ⅱ附近有夹子Ⅱ;所述的反应装置包括与直角空心管连接的软管Ⅲ,所述的软管Ⅲ上有夹子Ⅲ,所述的软管Ⅲ左侧连接有一个“U”形管,所述的“U”形管靠近软管Ⅲ的一端弯成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的“U”形管的远离软管Ⅲ的一端与水平面垂直;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包括气囊,所述的气囊与“U”形管与水平面垂直的一端用细线捆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装置、反应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用铁架台固定;所述的储气装置包括注射器,所述的注射器上的针头活动连接有软管Ⅰ,所述的软管Ⅰ下方有倒置的带有瓶口Ⅰ的瓶Ⅰ,所述的瓶口Ⅰ附近有孔Ⅰ,所述的软管Ⅰ通过瓶口Ⅰ附近的孔Ⅰ与瓶Ⅰ活动连接,所述的软管Ⅰ靠近瓶口Ⅰ附近有夹子Ⅰ,所述的瓶口Ⅰ有带有塞孔Ⅰ的单孔活塞,所述的瓶Ⅰ下方有带有瓶口Ⅱ的瓶Ⅱ,所述的瓶口Ⅱ有带有塞孔Ⅱ和塞孔Ⅲ的双孔活塞,所述的瓶口Ⅰ和瓶口Ⅱ之间插入一根贯通单孔活塞的塞孔Ⅰ和双孔活塞的塞孔Ⅱ的空心管,所述的空心管两端分别插到距离瓶Ⅰ和瓶Ⅱ的瓶底1-3cm处;所述的塞孔Ⅲ插入一根直角空心管,所述的瓶口Ⅱ附近有孔Ⅱ,所述的孔Ⅱ连接有软管Ⅱ,所述的软管Ⅱ靠近孔Ⅱ附近有夹子Ⅱ;所述的反应装置包括与直角空心管连接的软管Ⅲ,所述的软管Ⅲ上有夹子Ⅲ,所述的软管Ⅲ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腾,王明余,
申请(专利权)人:高云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