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小刚专利>正文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21291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至少包括呈框架结构状的停车位,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由两个停车塔和一个移动架组成,所述停车塔由至少四根立柱以及两个以上的停车位组成,所述停车位由上至下层叠水平安装固定于立柱上;两个停车塔排成一列,且不同的停车塔中停车位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移动架安装于两个停车塔之间且移动架能够沿着两个停车塔中相靠近的四根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的移动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其中的四根竖杆均与相邻的停车塔中的立柱相连接;所述移动架中设置有移动小车。该停车装置采用立体结构,占地面积小,提供停车位多,停车取车方便、高效。

Stereo park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stereoscopic parking device includes at least a frame structure of parking, the parking device is composed of two parking tower and a moving frame, the parking tower by at least four columns and two more parking, the parking spaces from the top to the lower Triassic the level is fixed on the upright post; two parking tower in a row and different parking tower in the long side of the parking in the same line, the mobile frame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two parking tower and mobile frame to four posts along the two parking tower close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the moving frame is a rectangular frame structure, one of the four vertical bars and column adjacent parking in the tower is connected with a moving car; setting the mobile frame. The parking device adopts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occupation area, multiple parking spaces, convenient parking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停车场,尤其涉及一种节约空间、储蓄量大的自动化立体停车装置,属于公共交通

技术介绍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出现私人汽车,到2003年社会保有量达到1219万辆,私人汽车突破千万辆用了近20年,而突破2000万辆仅仅用了3年时间。2010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7000万辆。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多,尤其是各个大型城市中私人汽车数量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城市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以上问题在本申请中姑且不做探讨,本申请中重点讨论的是停车难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行路停车难”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的通病,也是城市“七难”之首。车辆猛增,既为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也给城市的道路基础建设与交通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尽管公安、交通、城市管理等部门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但商业聚集程度较高,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区域与繁华路段停车难、车辆占道乱停乱放现象依然存在。目前大型的商圈或公共设施(如公园、游乐园、体育馆)都配套建筑有公共地面停车场,但是这些公共停车场由于车位有限,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停车需求。此外,现有的公共停车场还存在有以下问题:由于停车场均为露天地面停车场,无法遮风挡雨;此外,进出通道的数量较少,当多辆汽车需要进出时,易导致堵塞。机动车占道乱停乱放以及停车难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占道停车”应运而生,占道停车是目前很多城市为了缓解停车压力,在不影响道路使用的情况下,在道路上划出一部分停车位,来供车主使用。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占道停车”对道路的使用情况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由于路边停车位严重不足,很多私家车主违规将自己的车辆停在非机动车道上甚至是人行道上,导致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无法正常使用,迫不得已下,非机动车辆甚至是行人只得去机动车道上,因此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该停车装置采用立体结构,占地面积小,提供停车位多,停车取车方便、高效。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至少包括呈框架结构状的停车位,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由两个停车塔和一个移动架组成,所述停车塔由至少四根立柱以及两个以上的停车位组成,所述停车位由上至下层叠水平安装固定于立柱上,停车位包括底座A以及车轮支撑架A,底座A为长方形,底座A的四个顶角处分别与立柱相固定,底座A的两个长边处设置有朝上弯折的翻边,车轮支撑架A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两个翻边的顶部,两个车轮支撑架A分别与汽车的左右两列车轮相对应,并且车轮支撑架A上与车轮对应的部位设置成骨架结构,底座A、翻边以及车轮支撑架A固定为一体式结构,车轮支撑架A与底座A相平行,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底座A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A;两个停车塔排成一列,且不同的停车塔中停车位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移动架安装于两个停车塔之间且移动架能够沿着两个停车塔中相靠近的四根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的移动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其中的四根竖杆均与相邻的停车塔中的立柱相连接,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B,所述底座B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B,所述滑轨B与滑轨A位置相同,能够实现对接;所述移动架中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能够沿着滑轨B及滑轨A移动,且移动小车能够对车辆进行支撑并带动车辆移动,并将车辆放置在车轮支撑架A上。移动架顶部的四个顶角处均安装有位移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移动架水平及竖直移动。移动小车由移动装置、举升装置和车轮支撑架B组成,其中移动装置安装于滑轨B上并能够沿着滑轨B移动,车轮支撑架B安装于移动装置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举升装置相连接,举升装置能够控制车轮支撑架B的升降;所述移动装置沿着滑轨B移动至滑轨A上,并且在车轮支撑架A与底座A之间的间隙中滑动,所述车轮支撑架B与车轮支撑架A的外形互补,车轮支撑架B在举升装置的作用下能够由车轮支撑架A的下方举升至车轮支撑架A的上方。所述的移动小车中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安装于举升装置的下方,通过旋转从而调换停放在车轮支撑架B上的车辆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停车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停车塔采用塔式结构,因此在占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能够向高空或者地下拓展,提供较多的停车位。2、本申请中能够对多个立体停车装置自由组合,排列成行或者成列进行使用,因此能够因地适宜,充分利用有限的停车空间。3、本申请中停车以及取车均采用移动架及移动小车自动完成,因此存取车的效率极高,并且不需要司机驾驶。4、移动小车中设置有旋转座,旋转座通过旋转从而调换停放在车轮支撑架B上的车辆方向,因此当司机存车时,只需要将车开进最底层的停车位上即可下车后离去;在取车时,由于车辆已经调转了方向,因此司机只需要从最底层的停车位上将车辆开出即可,不需要进行倒车。5、由于本申请提供的停车装置为立体式,因此不会有闲杂人员进入停车场的内部,能够避免某些不法分子对车辆的恶意损坏或者对车辆以及车内财务的盗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停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停车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实际使用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实际使用图。图中:1-停车塔,2-移动架,3-立柱,4-底座A,5-车轮支撑架A,6-翻边,7-滑轨A,8-底座B,9-滑轨B,10-移动装置,11-位移驱动装置,12-车轮支撑架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具体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两个停车塔1和一个移动架2组成,所述停车塔1由四根立柱3以及两个以上的停车位组成,所述停车位由上至下层叠水平安装固定于立柱3上。停车位的结构如图2所示,停车位包括底座A4以及车轮支撑架A5,底座A4为长方形,底座A的四个顶角处分别与四根立柱相固定,底座A的两个长边处设置有朝上弯折的翻边6,车轮支撑架A5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两个翻边6的顶部,两个车轮支撑架A分别与汽车的左右两列车轮相对应,并且车轮支撑架A上与车轮对应的部位设置成骨架结构,底座A、翻边以及车轮支撑架A固定为一体式结构,车轮支撑架A与底座A相平行,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底座A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A7。两个停车塔排成一列,且不同的停车塔中停车位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移动架2安装于两个停车塔1之间且移动架能够沿着两个停车塔中相靠近的四根立柱3上下移动;所述的移动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的四根竖杆均与相邻的停车塔中的立柱相连接,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B8,所述底座B8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B9,所述滑轨B9与滑轨A7位置相同,能够实现对接;所述移动架中设置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由移动装置10、举升装置和车轮支撑架B12组成,其中移动装置10安装于滑轨B上并能够沿着滑轨B移动,车轮支撑架B12安装于移动装置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举升装置相连接,举升装置能够控制车轮支撑架B12的升降;所述移动装置沿着滑轨B移动至滑轨A上,并且在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至少包括呈框架结构状的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由两个停车塔和一个移动架组成,所述停车塔由至少四根立柱以及两个以上的停车位组成,所述停车位由上至下层叠水平安装固定于立柱上,停车位包括底座A以及车轮支撑架A,底座A为长方形,底座A的四个顶角处分别与立柱相固定,底座A的两个长边处设置有朝上弯折的翻边,车轮支撑架A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两个翻边的顶部,两个车轮支撑架A分别与汽车的左右两列车轮相对应,并且车轮支撑架A上与车轮对应的部位设置成骨架结构,底座A、翻边以及车轮支撑架A固定为一体式结构,车轮支撑架A与底座A相平行,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底座A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A;两个停车塔排成一列,且不同的停车塔中停车位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移动架安装于两个停车塔之间且移动架能够沿着两个停车塔中相靠近的四根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的移动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其中的四根竖杆均与相邻的停车塔中的立柱相连接,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B,所述底座B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B,所述滑轨B与滑轨A位置相同,能够实现对接;所述移动架中设置有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能够沿着滑轨B及滑轨A移动,且移动小车能够对车辆进行支撑并带动车辆移动,并将车辆放置在车轮支撑架A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装置,至少包括呈框架结构状的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装置由两个停车塔和一个移动架组成,所述停车塔由至少四根立柱以及两个以上的停车位组成,所述停车位由上至下层叠水平安装固定于立柱上,停车位包括底座A以及车轮支撑架A,底座A为长方形,底座A的四个顶角处分别与立柱相固定,底座A的两个长边处设置有朝上弯折的翻边,车轮支撑架A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定于两个翻边的顶部,两个车轮支撑架A分别与汽车的左右两列车轮相对应,并且车轮支撑架A上与车轮对应的部位设置成骨架结构,底座A、翻边以及车轮支撑架A固定为一体式结构,车轮支撑架A与底座A相平行,两者之间设置有间隙,底座A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A;两个停车塔排成一列,且不同的停车塔中停车位的长边位于同一直线上,移动架安装于两个停车塔之间且移动架能够沿着两个停车塔中相靠近的四根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的移动架呈长方体框架结构,其中的四根竖杆均与相邻的停车塔中的立柱相连接,移动架的底部设置有底座B,所述底座B上沿长边的方向设置有滑轨B,所述滑轨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余小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