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55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属于特种设备技术领域,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包括N个下层载车板,所述上层停车单元包括N+1个上层载车板,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所述下层载车板下方设置有行走轨道,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一侧设置有多组机架,所述机架之间约束有可沿机架做垂直移动的悬臂,所述悬臂与上层载车板之间设置有斜拉杆和竖向杆,所述上层载车板在悬臂完全提升后呈倾斜状态、且远离机架的一端向上倾斜θ角度。该技术方案降低对车库高度的需求,能够在3.4米的高度下满足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的高度需求,应用范围广阔。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w space rear cantilever type two layer lifting and traversing three-dimensional parking garag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w space cantilever two layer up-down and translation stereo garag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pecial equipment, the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parking unit including the lower and upper parking unit, wherein the lower parking unit includes N lower car carrying board, the upper parking unit includes N+1 upper carrier plate, wherein N is an integer greater than zero, the lower car carrying board is provided with walking tracks, the lower and upper unit parking parking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side frame, the frame can be a constraint between the vertical movement of the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along the frame, between the cantilever and the upper carri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oblique rod and vertical rod the upper carrier plate, a complete ascension in an inclined state, after the cantilever and away from one end of the frame is upward sloping angle. The technical scheme can reduc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garage height, and can satisfy the high demand of the two layer lifting and transverse parking garage at the height of 3.4 meters, and has wide application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属于特种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家庭都拥有了私家车,这使得很多地区的停车问题越来越急剧,停车难的问题在以后将成为居民以及物业管理的难题了。而机械式立体车库占地少、操作灵活、高效节能,可能成为目前解决停车难问题的主要途径,现有的立体停车设备主要包括升降横移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这四类,其中以垂直升降系列设备最为省地,能够与建筑物灵活组合,因此,基于现有的停车场改造而成的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是所有立体停车库中安装成本最低的,因此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按照GB17907-2010《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安全要求》中对立体停车库高度的要求,地下室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需要的净高不应小于3.6米(即为1800㎜×2),目前的二层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一般为3.65米。大多数新建房地产项目的地下室在设计时都已经考虑到了建设立体车库的需求,有些地下室高度达到了3.65米,但是因为有排风管道而导致净高减少,因此低于3.65米的净高是没有办法建设二层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为此,如何优化车库自身的结构,使其在满足正常停车需求的同时,降低其对现场车库高度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上层停车单元倾斜设置,进而降低整体停车高度的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包括N个下层载车板,所述上层停车单元包括N+1个上层载车板,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所述下层载车板下方设置有行走轨道,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一侧设置有多组机架,所述机架之间约束有可沿机架做垂直移动的悬臂,所述悬臂与上层载车板之间设置有斜拉杆和竖向杆,所述上层载车板在悬臂完全提升后呈倾斜状态、且远离机架的一端向上倾斜θ角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θ的范围为0°<θ≤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基座支架,所述基座支架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悬臂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侧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与悬臂对应的防坠挂钩。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顶部设置有顶天机构,所述机架底部向下层停车单元所在侧延伸形成底部支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架的数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立体停车库两侧的机架底部,所述行走轨道固定设置于两个底部支架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体停车库两侧的机架与邻接的底部支架之间设置有斜向加强筋,所述斜向加强筋与受悬臂牵引的上层载车板的升降运动处于避让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架上背离上层停车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面连接件。上述技术方案中上层载车板在悬臂完全提升后呈倾斜状态,降低对车库高度的需求,能够在3.4米的高度下满足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的高度需求,较现有停车高度降低了0.2米,对各种高度不足3.6米而又大于3.4米的地下停车场尤为适用,空间利用率更高,具有有益的技术效果和显著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基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层载车板的倾斜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立体停车库包括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下层停车单元包括N个下层载车板20,上层停车单元包括N+1个上层载车板30,其中N为大于零的整数(例如N=1、2、3、4…),之所以采用上层停车单元比下层停车单元多一个载车板的设计,是为了给上层停车单元在停、取车时,上层载车板30需要下降到与下层载车板20相等的高度,此时下层载车板20需要横向移动为上层载车板30预留出停放空间,方便车辆驶入、驶出。本专利技术附图中以下层停车单元2个下层载车板20、上层停车单元3个上层载车板30进行演示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与附图中N=2的情形。下层载车板20下方设置有行走轨道15,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一侧设置有多组机架10,机架10的数目可以根据上层停车单元中上层载车板30的数目进行选择,因为机架10之间约束有可沿机架10做垂直移动的悬臂50,悬臂50与上层载车板30之间设置有斜拉杆40和竖向杆31。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上层载车板30在悬臂50完全提升后呈倾斜状态、且远离机架10的一端向上倾斜θ角度,该θ角度可以根据停放车辆的车高进行人为设定,由于大多数小轿车车头与车尾的高度均高于车身中段的高度,因此上层载车板30倾斜后,上层载车板30上停放的车辆车头和车尾分别处于翘起和下沉的状态,但车身中段高度不变,同时下层载车板20在停放车辆时,上层载车板30的下沉区域不影响下层车辆的摆放,因此能够降低对车库高度的需求,能够在3.4米的高度下满足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的高度需求,较现有停车高度降低了0.2米,对各种高度不足3.6米而又大于3.4米的地下停车场尤为适用,空间利用率更高。上述方案中,θ角的范围优选为0°<θ≤15°,该范围内车辆的车轮在定位后能够实现稳定停放,停车更安全。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机架10上固定设置有基座支架14,基座支架14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51,驱动电机51与悬臂50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52,驱动电机51启动后带动提升链条52,进而牵引悬臂50做提升、下降运动,悬臂50通过斜拉杆40和竖向杆31与上层载车板30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上层载车板30升降进行控制。上述方案中,机架10上侧设置有横梁11,横梁11的作用是连接相邻的机架10,提高机架10的牢固性,横梁11上设置有与悬臂50对应的防坠挂钩60,与防坠挂钩60对应的,在悬臂50上对应设置有相应的挂钩卡合机构,其与防坠挂钩60组成机械式防坠器,防止上层载车板30在载车停放后,悬臂50与提升链条52之间突然断裂后导致的悬臂50坠落,导致停放的车辆受损。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机架10的固定强度,机架10顶部设置有顶天机构12,使用时,顶天机构12与地下停车场的屋顶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增加对机架10的约束固定;并且,机架10底部向下层停车单元所在侧延伸形成底部支架13,该底部支架13主要与地面进行固定。其中,底部支架13的数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立体停车库两侧的机架10底部,行走轨道15固定设置于两个底部支架13之间。为了提高机架10中段的结构强度,可以在立体停车库两侧的机架10与邻接的底部支架13之间设置有斜向加强筋16,斜向加强筋16与受悬臂50牵引的上层载车板30的升降运动处于避让状态,并且,机架10上背离上层停车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支撑面连接件17,该支撑面连接件17可以连接到地面或墙面上,提高对机架10的约束固定效果。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包括N个下层载车板(20),所述上层停车单元包括N+1个上层载车板(30),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所述下层载车板(20)下方设置有行走轨道(15),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一侧设置有多组机架(10),所述机架(10)之间约束有可沿机架(10)做垂直移动的悬臂(50),所述悬臂(50)与上层载车板(30)之间设置有斜拉杆(40)和竖向杆(31),所述上层载车板(30)在悬臂(50)完全提升后呈倾斜状态、且远离机架(10)的一端向上倾斜θ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停车库包括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包括N个下层载车板(20),所述上层停车单元包括N+1个上层载车板(30),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所述下层载车板(20)下方设置有行走轨道(15),所述下层停车单元和上层停车单元一侧设置有多组机架(10),所述机架(10)之间约束有可沿机架(10)做垂直移动的悬臂(50),所述悬臂(50)与上层载车板(30)之间设置有斜拉杆(40)和竖向杆(31),所述上层载车板(30)在悬臂(50)完全提升后呈倾斜状态、且远离机架(10)的一端向上倾斜θ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θ的范围为0°<θ≤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空间后悬臂式两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上固定设置有基座支架(14),所述基座支架(14)一侧设置有驱动电机(51),所述驱动电机(51)与悬臂(50)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5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玉鹏尹必海常永桥戴祥成吴增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