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20423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5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包括外壳体以及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外侧包覆有第一橡胶件,所述外壳体内侧设有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一橡胶件和第二橡胶件之间为间隙设置,所述第一橡胶件左侧具有圆弧状的凸起结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制臂后橡胶衬套,能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Rear rubber sleeve of control ar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trol arm rear rubber bushing,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body and the internal casing in the inner core, the inner core coated with the first rubber parts, the inner side of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second rubber parts,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pieces of rubber rubber parts for gap setting, the convex structure the first part is arc shaped rubber left. By the method, the rubber bushing behind the control ar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have better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low manufacturing cost, simple structur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臂后橡胶衬套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
技术介绍
汽车的驾乘舒适性是汽车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性能之一,汽车悬架系统连接车身与车轴,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的重要机构。控制臂橡胶衬套作为悬架系统中刚性件之间的柔性连接,对整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舒适性,要求减小控制臂橡胶衬套的刚度,特别是侧向刚度。这样当衬套承受的外载荷增大时,衬套的变形增加,从而满足舒适性的要求。但是,衬套刚度低变形大会增加衬套橡胶撕裂的可能,增加了控制臂橡胶衬套疲劳失效的风险。此外,衬套又必须提高刚度来满足车辆操控性的要求,特别是侧向刚度,以达到载荷快速传递、迅速响应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达到舒适性和操控性的平衡,同时能保持衬套良好的耐久性能是控制臂橡胶衬套研制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能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包括外壳体以及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外侧包覆有第一橡胶件,所述外壳体内侧设有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一橡胶件和第二橡胶件之间为间隙设置,所述第一橡胶件左侧具有圆弧状的凸起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上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环状槽体,所述外壳体内部呈中空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芯内部设有安装通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左侧宽度大于右侧宽度,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右侧宽度大于左侧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控制臂后橡胶衬套,能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控制臂后橡胶衬套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外壳体,2、内芯,3、第一橡胶件,4、第二橡胶件,5、凸起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包括外壳体1以及设于外壳体1内部的内芯2,所述内芯2外侧包覆有第一橡胶件3,所述外壳体1内侧设有第二橡胶件4,所述第一橡胶件3和第二橡胶件4之间为间隙设置,所述第一橡胶件3左侧具有圆弧状的凸起结构5。另外,所述外壳体1的上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开设有环状槽体,所述外壳体1内部呈中空结构。另外,所述内芯2内部设有安装通孔。另外,所述第一橡胶件3的左侧宽度大于右侧宽度,所述第二橡胶件4的右侧宽度大于左侧宽度。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控制臂后橡胶衬套,能够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控制臂后橡胶衬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以及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外侧包覆有第一橡胶件,所述外壳体内侧设有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一橡胶件和第二橡胶件之间为间隙设置,所述第一橡胶件左侧具有圆弧状的凸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以及设于外壳体内部的内芯,所述内芯外侧包覆有第一橡胶件,所述外壳体内侧设有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一橡胶件和第二橡胶件之间为间隙设置,所述第一橡胶件左侧具有圆弧状的凸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臂后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末珍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策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