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583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包括有衬套、两个短塑料衬套、一个长塑料衬套及一个垫片;所述衬套由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和硫化于两管之间的橡胶组成;所述金属内管的两边设置有向金属外管方向的翻边;所述金属内管的翻边处与金属外管之间的橡胶形成橡胶唇口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相对压装于金属内管的内壁上;所述长塑料衬套装配于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所述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及长塑料衬套涂有润滑脂;在衬套的一端盖有垫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包括有衬套、两个短塑料衬套、一个长塑料衬套及一个垫片;所述衬套由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和硫化于两管之间的橡胶组成;所述金属内管的两边设置有向金属外管方向的翻边;所述金属内管的翻边处与金属外管之间的橡胶形成橡胶唇口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相对压装于金属内管的内壁上;所述长塑料衬套装配于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所述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及长塑料衬套涂有润滑脂;在衬套的一端盖有垫片。【专利说明】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衬套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汽车悬架系统中控制臂的衬套,特别是指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
技术介绍
控制臂又名”摆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车轮上的各种里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汽车摆臂分别通过球销或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的连接在一起。控制臂衬套装配在汽车控制臂上,属于悬架系统的一部分,根据控制臂使用部位分类,分为前控制臂衬套、后控制臂衬套;根据控制臂使用方向分布分类,分为上控制臂衬套、下控制臂衬套、横臂衬套、纵臂衬套等。其可大大改善悬架系统高频段的隔振效果,降低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车内噪声,还兼有弹簧和悬架摆臂轴承的作用。随着汽车的操控性及舒适性设计,汽车悬架系统的特性对汽车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有效的控制来自路面或者车轮的不平衡激励(低频、大振幅激励)而引起车身的振动,在设计时则需要控制臂衬套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较小的扭转刚度。现行比较普通控制臂衬套一般由金属内管10和金属外管12,以及两者之间的橡胶14构成,三者硫化成一体,如图1所示。衬套压入控制臂本体,通过过盈配合使外管与控制臂本体结合一体。该种衬套扭转刚度较大,影响舒适性。同时在在大扭转角度下,产生较大的扭转力矩,橡胶内部产生较高的剪切力,衬套寿命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具有保证衬套径向刚度的同时,大幅降低扭杆刚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包括有衬套、两个短塑料衬套、一个长塑料衬套及一个垫片;所述衬套由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和硫化于两管之间的橡胶组成;所述金属内管的两边设置有向金属外管方向的翻边;所述金属内管的翻边处与金属外管之间的橡胶形成橡胶唇口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均为L型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相对压装于金属内管的内壁上;所述长塑料衬套装配于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所述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及长塑料衬套涂有润滑脂;在衬套的一端盖有垫片。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的L形结构的长边相对长度与衬套的金属内管长度相配合,L形结构的短边卡接于金属内管与橡胶唇口之间。所述长塑料衬套为圆管形结构,其一端向外翻边,并且在翻边的外端部沿塑料衬套中线向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形成外径相同但内径不同的圆筒形结构,其中向远离塑料衬套方向延伸的部分内径小于向塑料衬套方向延伸部分的内径;向远离塑料衬套方向延伸的部分与中间轴的端部配合;向塑料衬套方向延伸部分与衬套唇口配合形成密封。所述衬套金属内管的翻边长度不同;所述长塑料衬套从翻边短的一端装配入衬套内;长塑料另一端的翻边结构中,向塑料衬套方向延伸部分与衬套的金属外管配合并与衬套唇口配合形成密封。所述衬套的金属外管中一端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设置于金属内管翻边长度大的一端,所述垫片设置于此端。所述金属外管的中间设置有一圈向内凹结构。 所述垫片的外边缘为翻边结构,使垫片成瓶盖形,与衬套唇口配合形成密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降低了控制衬套总成的扭转刚度,有效的降低了控制衬套总成扭转时产生的剪切应力。大幅的提高控制衬套总成的寿命。本控制臂衬套组件可以在较小的扭转刚度前提下达到较大的径向刚度和轴向刚度,有效的提高整车操控性能。同时因扭转刚度较小,有效的降低了衬套刚度对悬架刚度因轮胎跳动而产生的影响。【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普通控制臂衬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控制臂衬套组件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衬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短塑料衬套轴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长塑料衬套轴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垫片轴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用来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包括有衬套16、两个短塑料衬套24、一个长塑料衬套26及一个垫片18 ;所述衬套16由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和硫化于两管之间的橡胶组成;所述金属内管的两边设置有向金属外管方向的翻边;所述金属内管的翻边处与金属外管之间的橡胶形成橡胶唇口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24均为L型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相对压装于金属内管的内壁上;所述长塑料衬套装配于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所述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及长塑料衬套涂有润滑脂;在衬套的一端盖有垫片。具体的装配方式是,先将普通衬套16与2只短塑料衬套压装成一体24,在短塑料衬套内侧及长塑料衬套涂抹润滑脂,再从普通衬套小径度端装配长塑料衬套26,在另一段盖上垫片总成18。然后通过中间轴28,螺母20进行紧固。然后将控制臂衬套组件、中间轴及螺母组成的总成整体压入控制臂本体22。此处的小径端是指衬套的金属内管两端均设置有翻边结构,但是翻边的长度不同,其中,翻边长度小的一端为小径端。所述组件中普通衬套16如图3,由金属内管30和金属外管34,通过体橡胶32三者硫化成一体。金属内管30两边特征具有向外翻边40,增加轴向刚度。金属外管34,中间段直径减小42,增加轴向刚度;衬套的金属外管中一端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设置于金属内管翻边长度大的一端,所述垫片设置于此端。即金属外管的左端具有向外翻边36,增加衬套总成压入控制臂本体后轴向右侧拔出力。橡胶32两端具有多层唇口 38,唇口在控制臂衬套组件装配时与垫片18、长塑料衬套26接触,密封住润滑脂。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短塑料衬套24均为L形结构,便于与衬套16内套管配合。但是两个短塑料衬套的L型的长边可以不相同,但是L型的两个短边长度相同。两个短塑料衬套的L形结构的长边相对长度与衬套的金属内管长度相配合,L形结构的短边44卡接于金属内管与橡胶唇口之间。如图5所示,长塑料衬套26为圆管形结构,其一端向外翻边46,并且在翻边的外端部沿塑料衬套中线向两个方向分别延伸形成外径相同但内径不同的圆筒形结构,其中向远离塑料衬套方向延伸的部分462内径小于向塑料衬套方向延伸部分461的内径;向远离塑料衬套方向延伸的部分462与中间轴的端部配合;向塑料衬套方向延伸部分461与衬套唇口配合形成密封。如图2所示,衬套金属内管的翻边长度不同;所述长塑料衬套从翻边短的一端装配入衬套内;长塑料另一端的翻边结构中,向塑料衬套方向延伸部分与衬套的金属外管配合并与衬套唇口配合形成密封。如图6所示,组件中垫片18,内含垫片本体48,垫片在控制臂衬套组件装配时与螺母20,中间轴28配合。垫片配合面上不得有塑料飞边。垫片具有翻边结构50,使垫片成瓶盖形,在控制臂衬套组件装配时与普通衬套唇口 38配合形成密封。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臂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衬套、两个短塑料衬套、一个长塑料衬套及一个垫片;所述衬套由金属内管、金属外管和硫化于两管之间的橡胶组成;所述金属内管的两边设置有向金属外管方向的翻边;所述金属内管的翻边处与金属外管之间的橡胶形成橡胶唇口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均为L型结构;所述两个短塑料衬套相对压装于金属内管的内壁上;所述长塑料衬套装配于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所述短塑料衬套的内表面及长塑料衬套涂有润滑脂;在衬套的一端盖有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道江戴声良梁媛媛赵勇王高磊王海翔胡春波杨子平杨浩殷吕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