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1779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其特征为,通过分别独立地喷雾干燥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和玻璃化转移温度为60℃~150℃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而得到,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质量比为90~99.9/1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申请主张2003年5月14日申请的特願2003-136086号为优先权,在这里引用其内容。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不降低冲击强度改性性能的条件下改善了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粉末特性的。
技术介绍
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被用作为聚氯乙烯等硬质塑料中的冲击强度改性剂。这种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是从由乳液聚合得到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中将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以干燥粉末状态回收而得到,通过与硬质塑料熔融混炼而用作冲击强度改性剂。将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以粉末状态回收的方法之一是喷雾干燥法,即,在热风中喷雾由乳液聚合制造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将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以干燥粉末状态回收。对于喷雾干燥法,在干燥过程中粒子之间互相接触时容易附着和凝集,其结果是存在会产生大量粗粉的问题。另外,在储藏过程中容易产生粉体之间相互聚集引起的结块,或者容易降低粉体流动性,从而容易导致堵塞输送管线等问题。尤其是为了提高冲击强度改性性能而增加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中的橡胶状聚合物时,发生结块或输送管线堵塞的倾向会增加。另外,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由于在粒子表面具有粘着性,因此在包括喷雾干燥的制造工序中,会产生在制造设备内的各个地方附着和堆积粉末的问题。因此,进行了改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的耐结块性、流动性、体积比重等粉体特性的尝试。例如,存在有在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中混合加工助剂的方法,把含橡胶接枝共聚物和加工助剂(硬质非弹性共聚物)分别乳液聚合后制成乳液混合物,再进行喷雾干燥的方法,或者是共凝集后通过最终壳包覆,再进行喷雾干燥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8-176385号公报以及特开平5-247313号公报)。另外,还有在喷雾干燥后,添加作为无机微粉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8-113692号公报)。进而,还有除了混合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以外还添加润滑剂的方法(例如参照特开平4-335052号公报)。但是,对于特开平8-176385号公报以及特开平5-247313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会进入到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的内部,从而无法有效进行具有粘着性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的表面改性。因此,几乎无法期望改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粉体特性以及实现防止向干燥机内附着的效果。另外,对于用特开平8-113692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制造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在添加了该粉末的树脂中,由于碳酸钙、二氧化硅没有熔融在树脂中而分散,因此最终成形品的物性会受到影响。从而,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等的添加量会受到限制,而只添加那些,制品水平的粉体特性改善效果并不充分。并且,添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时机是喷雾干燥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以后,因此并不能防止向喷雾干燥机内的附着以及减少干燥过程中产生的粗粉。在特开平4-335052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中,作为润滑剂可以举出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高级醇类、硅油等,但是把这些润滑剂连续投入到干燥机内并喷雾干燥含橡胶接枝共聚物而得到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粉体特性并没有充分被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对成形品的物性带来影响,并且在改善用喷雾干燥回收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粉末的粉体特性的同时,可防止在粉体干燥时向干燥机内、配管内附着的。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研究,结果专利技术出本专利技术的。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一是涉及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其特征为,通过分别独立地喷雾干燥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和玻璃化转移温度为60℃~150℃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而得到,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质量比为90~99.9/10~0.1。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二是涉及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干燥机中喷雾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并且采用干燥用加热气体干燥而得到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用分别独立的喷雾装置喷雾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和玻璃化转移温度为60℃~150℃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使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质量比为90~99.9/10~0.1。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例如也可以适当地组合这些实施例的构成要素。本专利技术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含有含橡胶接枝共聚物和玻璃化转移温度为60℃~150℃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是把玻璃化转移温度(以下记作Tg)小于等于20℃的橡胶状聚合物作为主干聚合物,对其接枝聚合可聚合单体而形成的共聚物。只要是这样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制,但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中的橡胶状聚合物的含量优选为大于等于40质量%,更优选为大于等于50质量%。作为橡胶状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以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系橡胶状聚合物,以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代戊二烯等为主成分的二烯系橡胶状聚合物,以有机硅氧烷等为主成分的硅酮系橡胶状聚合物,在硅酮系橡胶状聚合物存在下聚合丙烯酸酯而得到的硅酮丙烯酸酯复合橡胶状聚合物等。另外,也可以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这些橡胶状聚合物。进而,也可以是在芯里含有玻璃状聚合物的橡胶状聚合物。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的聚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搅拌装置进行橡胶状聚合物的聚合和接枝聚合,也可以使用同一搅拌装置连续进行。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Tg为60℃~150℃。由此,可以改善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的粉体特性。如果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Tg小于60℃,则粉体特性改善效果低,因此并非理想。如果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Tg大于150℃,则会因干燥机和配管内等的剪切而导致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粉体被破损,存在微粉增加的可能性,因此也并非理想。本专利技术中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Tg可以根据Fox公式等计算式,从用于乳液聚合的各单体的聚合物的Tg和各单体的加入比来计算,也可以使用各种测定装置测定。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喷雾干燥后的粉体粒径优选小于等于45μm。如果喷雾干燥后的粉体粒径大于45μm,则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对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的包覆率会变小,导致粉体特性改善效果倾向于变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分子量优选为50万~500万,进一步优选为80万~300万。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通过采用乳液聚合以含有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的形态来制造。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中的固体成分优选为小于等于20%,更优选为小于等于10%。由此,从喷雾装置喷雾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时可以抑制其在喷雾装置内堵塞,进而容易使干燥后得到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粒径变小。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没有特别限制,通常采用乳液聚合来制造,并且在聚合时单体、聚合引发剂、乳化剂的添加方式可以采用一起添加、连续添加、间歇添加、多阶段添加等方式。另外,也可以组合这些方式。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与橡胶状聚合物进行接枝聚合的成分以及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成分,可以使用通常用于乳液聚合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芳香族乙烯系单体、氰化乙烯系单体、乙烯系不饱和羧酸系单体、不饱和羧酸烷基酯系单体、卤化乙烯系单体、马来酰亚胺系单体等。芳香族乙烯系单体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甲基-α-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含橡胶接枝共聚物混合树脂粉末,其特征为,通过分别独立地喷雾干燥含橡胶接枝共聚物乳液和玻璃化转移温度为60℃~150℃的硬质非弹性共聚物乳液而得到,含橡胶接枝共聚物/硬质非弹性共聚物的质量比为90~99.9/10~0.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面手昌树松村浩二鸟谷明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