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4795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包括导热框、排风扇以及安装板,导热框固定于散热器上,导热框内腔中对称固定有导热隔板,导热框远离散热器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安装板,安装孔内通过安装杆安装有排风扇,所述安装块在垂直导热隔板的方向上对称安装有散热风扇,安装块在平行导热隔板的方向上对称安装有动力风扇,且所述导热隔板中贯通开设有通风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且可以防止散热器热量对风扇、ECU以及驱动机构的损坏;排风扇可以初步进行散热排风,散热风扇可以对导热框和导热隔板进行进一步吹风散热,大大提高散热效率,非常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为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来说,发动机就是其动力的源泉,用来为汽车内部所有的工作部件提供动力,但是在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当热量过大,容易对发动机本身以及各工作部件造成损坏,所以需要使用散热器对发动机进行散热处理。依靠发动机所带动的水泵来使冷却液在发动机各部位强制循环,冷却液吸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并将其散发到空气中的装置就是散热器,但是现有技术中,通常还会在散热器外部安装有散热风扇用来对散热器进一步的进行散热处理,使散热器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在散热器上的散热风扇,其明显存在以下几点缺陷:1、风扇以及风扇驱动机构安装在散热器表面,容易受到散热器散发出的高温造成的损害;2、风扇通常都垂直散热器表面安装,用来对散热器表面散热,但是扇叶过小,散热效果差,扇叶过大,风扇消耗功率过大,无法很好的选择扇叶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所述的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包括导热框(1)、排风扇(9)以及安装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框(1)固定于散热器(13)上,导热框(1)内腔中对称固定有导热隔板(2),所述导热隔板(2)将导热框(1)分隔成主散热仓(21)和副散热仓(22),所述导热框(1)远离散热器(13)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安装板(6),所述隔热安装板(6)在主散热仓(21)上方贯通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安装孔(7)内通过安装杆(8)安装有排风扇(9);所述隔热安装板(6)上分别固定有ECU(10)、驱动机构一(11)和驱动机构二(12),所述驱动机构一(11)和驱动机构二(12)分别连接于ECU(10)的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恒温冷却系统用一体化风扇,包括导热框(1)、排风扇(9)以及安装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框(1)固定于散热器(13)上,导热框(1)内腔中对称固定有导热隔板(2),所述导热隔板(2)将导热框(1)分隔成主散热仓(21)和副散热仓(22),所述导热框(1)远离散热器(13)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安装板(6),所述隔热安装板(6)在主散热仓(21)上方贯通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安装孔(7)内通过安装杆(8)安装有排风扇(9);所述隔热安装板(6)上分别固定有ECU(10)、驱动机构一(11)和驱动机构二(12),所述驱动机构一(11)和驱动机构二(12)分别连接于ECU(10)的I/O接口上,且驱动机构一(11)电性连接于排风扇(9)上;所述隔热安装板(6)在副散热仓(22)上方均开设有滑道(61),所述滑道(61)内设置有滑块(3),所述滑块(3)靠近导热框(1)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红军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久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