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74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1:21
运动辅助装置(1)具备大腿部支架(2)、小腿部支架(3)以及分别配置在辅助对象者P的膝盖外侧及内侧的膝关节机构(5,5)。大腿部支架(2)具有:从配置在辅助对象者P的腰部单侧的基部(11)起到外侧膝关节机构(5)为止沿大腿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1要素支架(12);从基部(11)起到内侧膝关节机构(5)为止在大腿部的前侧斜向行进延伸的第2要素支架(13)以及在大腿部的背面侧桥接于两要素支架(11)(12)之间的身体支承部件(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运动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辅助对象者的运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已知有安装于辅助对象者(人)的腿上、并以产生辅助该腿的屈伸动作的动力的方式构成的运动辅助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4-50801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以下述方式构成的运动辅助装置,其具备:分别安装于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和小腿部的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以及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力而使动力作用于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之间的关节机构,由此来辅助腿的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专利文献1中所见到的以往的运动辅助装置,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分别通过卷绕在辅助对象者的大腿部和小腿部周围的绑带等带状部件而被各自安装于该大腿部和小腿部上。在具有这种结构的运动辅助装置中,为了提高卷绕在辅助对象者的大腿部和小腿部各自的周围的带状部件与该大腿部和小腿部各自的适配性,一般不得不使用较软质的带状部件。然而,像这样使卷绕在大腿部和小腿部各自周围的带状部件为柔软部件时,例如要从运动辅助装置向辅助对象者作用抬起人的上半身的方向的辅助力时(换而言之,将使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伸展的方向的动力作用于两个架之间的关节机构上时),上述带状部件会过度挠曲。其结果是,容易发生无法将适当方向的辅助力作用于辅助对象者的情况。此外,上述带状部件容易勒入大腿部或小腿部,因此存在有对辅助对象者造成压迫感、或者不适感的担忧。此外,专利文献1中所见到的运动辅助装置为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仅配置在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外侧上的结构。因此,将辅助力作用于辅助对象者时,大腿部支架或小腿部支架容易发生弯曲。进而,作用于辅助对象者上的辅助力的大小容易变得不充分,或者该辅助力的方向容易变得不适当。而且,大腿部支架与小腿部支架之间的关节机构的位置相对于辅助对象者的膝关节容易产生位置错位。因此,大腿部支架与小腿部支架之间的屈伸动作相对于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屈伸动作而言变得不匹配,存在无法顺畅地进行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屈伸的担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背景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适当的适配性安装到辅助对象者上的同时将辅助该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运动的力适当地作用于该辅助对象者的运动辅助装置。本专利技术的运动辅助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其具备: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以屈伸自如的方式将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连结的膝关节机构、以及产生关节动力的关节动力发生装置,上述关节动力即为赋予膝关节机构的动力,所述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配装在辅助对象者上,以使得其分别与该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小腿部一体地活动,该运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机构由分别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膝盖内侧和外侧的两侧上的两个膝关节机构构成,所述大腿部支架具有: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其从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上部的外侧或该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单侧的基部延伸成分岔状,并且分别将该基部连结于所述膝盖外侧的关节机构和所述膝盖内侧的关节机构;以及身体支承部件,其桥接于所述第1要素支架或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之间,所述第1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外侧侧面在该大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到达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通过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直到所述膝盖内侧的关节机构,并且从该大腿部的正面侧观察时,在从所述基部起朝向所述膝盖内侧的关节机构的方向上,该第2要素支架相对于所述大腿部斜向行进,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第1要素支架的靠近所述基部的下侧的部分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靠近所述基部的下侧的部分之间、或者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靠近所述基部的下侧的部分之间,沿着所述大腿部的背面延伸从而与该背面接触(第1专利技术)。另外,本专利技术中,对于所述大腿部支架的基部的配置部位所涉及的“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单侧”,针对辅助对象者的左腿用的大腿部支架而言是指该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左侧,针对辅助对象者的右腿用的大腿部支架而言是指该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右侧。此外,大腿部支架与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一体地活动”是指大腿部支架以大腿部支架相对于腿的大腿部而言的位置和姿势保持恒定或大致恒定的方式与腿的大腿部一同活动。此时,可以允许大腿部支架相对于腿的大腿部的位置或姿势随着该腿的运动而发生些许变化(大腿部支架相对于腿的大腿部发生些许相对位移)。这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与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小腿部“一体地活动”而言也同样如此。根据上述第1专利技术,所述大腿部支架具有上述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因此,该大腿部支架的俯仰方向的弯曲刚性(绕下述轴的方向上的弯曲刚性:配装了该大腿部支架的辅助对象者的大腿部的左右方向的轴)高。因此,在配装了所述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的辅助对象者的腿进行屈伸时等情况中,即使对所述膝关节机构赋予关节动力,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与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的接触状态的稳定性也高。进而,能够从运动辅助装置稳定地向辅助对象者传递必要的辅助力。例如,在配装了所述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的辅助对象者的腿处于触地状态(具体是指以受到对抗作用于辅助对象者的重力的反作用力的方式触地的状态)时,在使该腿弯折的状态下对所述膝关节机构赋予使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伸展的方向的关节动力时,能够高稳定性地使推举辅助对象者的上半身的方向的平移力(向上的平移力)、即用于使辅助对象者的腿伸展的辅助力从运动辅助装置经由身体支承部件作用于辅助对象者。此外,辅助对象者的膝盖内侧的膝关节机构经由相对于大腿部斜向行进的所述第2要素支架而连结于所述基部。因此,所述大腿部支架不具备从膝盖内侧的膝关节机构起沿着大腿部的内侧面延伸至该大腿部的腹股沟附近的支架。因此,可以避免辅助对象者的用于右侧或左侧的腿的大腿部支架与同其相反一侧(左侧或右侧)的腿相摩擦、或者与用于该相反一侧的腿的大腿部支架发生干扰。进一步地,大腿部支架的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从基部起延伸为分岔状。因此,能够使得它们的下部之间的间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挠曲。因此,能够高适配性地将该大腿部支架配装到多种粗度不同的大腿部上部支架。此外,如前所述,身体支承部件相对辅助对象者的大腿部背面的接触状态的稳定性高。因此,不易对辅助对象者造成异物的接触感。因此,根据上述第1专利技术,能够以合适的适配性配装到辅助对象者上。进一步,能够使辅助该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运动的力适当地作用于该辅助对象者。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的曲面斜向行进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第2专利技术)。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大腿部支架相对于辅助对象者的大腿部的适配性。在上述第1专利技术或第2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以下述方式设定该大腿部支架的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使得配装了该运动辅助装置的所述辅助对象者在以直立姿势起立的状态下的所述大腿部支架的基部位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内侧的腹股沟的高度以上的高度(第3专利技术)。由此,通过例如股关节而使辅助对象者的腿外转时,用于该腿的大腿部支架的基部也不容易挤压到辅助对象者的臀部上。在上述第1-3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设定该大腿部支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以使得安装有该运动辅助装置的所述辅助对象者以直立姿势起立的状态下的所述大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运动辅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辅助装置,其具备: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以屈伸自如的方式将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连结的膝关节机构、以及产生关节动力的关节动力发生装置,所述关节动力即为赋予该膝关节机构的动力,所述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配装在辅助对象者上,以使得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分别与该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和小腿部一体地活动,该运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机构由分别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膝盖的内侧和外侧这两侧的两个膝关节机构构成,所述大腿部支架具有: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该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从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上部的外侧或配置于该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单侧的基部起延伸成分岔状,并且将该基部分别连结于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和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以及身体支承部件,其桥接于所述第1要素支架或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之间,所述第1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外侧侧面在该大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到达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通过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直到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并且从该大腿部的正面侧观察时,在从所述基部起朝向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的方向上,该第2要素支架相对于所述大腿部斜向行进,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第1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之间、或者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之间,沿着所述大腿部的背面延伸从而与该背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26 JP 2014-2665981.一种运动辅助装置,其具备: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以屈伸自如的方式将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连结的膝关节机构、以及产生关节动力的关节动力发生装置,所述关节动力即为赋予该膝关节机构的动力,所述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配装在辅助对象者上,以使得该大腿部支架和小腿部支架分别与该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和小腿部一体地活动,该运动辅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膝关节机构由分别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膝盖的内侧和外侧这两侧的两个膝关节机构构成,所述大腿部支架具有: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该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从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大腿部上部的外侧或配置于该辅助对象者的腰部的单侧的基部起延伸成分岔状,并且将该基部分别连结于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和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以及身体支承部件,其桥接于所述第1要素支架或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之间,所述第1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外侧侧面在该大腿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到达所述膝盖的外侧的关节机构,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下述方式构成:从所述基部起,通过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直到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并且从该大腿部的正面侧观察时,在从所述基部起朝向所述膝盖的内侧的关节机构的方向上,该第2要素支架相对于所述大腿部斜向行进,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第1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之间、或者在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比所述基部靠下侧的部分之间,沿着所述大腿部的背面延伸从而与该背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要素支架以沿着所述大腿部的前面侧的曲面斜向行进的方式形成为弯曲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方式设定该大腿部支架的第1要素支架和第2要素支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使得配装了该运动辅助装置的所述辅助对象者以直立姿势起立的状态下的所述大腿部支架的基部位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内侧的腹股沟的高度以上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下述方式设定该大腿部支架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使得配装了该运动辅助装置的所述辅助对象者以直立姿势起立的状态下的所述大腿部支架的上端位于比所述辅助对象者的髋骨低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腿部支架的基部为配置于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腰部单侧的部分,所述身体支承部件以在从所述基部起朝向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下端部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大腿部斜向行进的方式桥接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要素支架的下端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形成为具有在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膝盖外侧与内侧处分别与所述膝关节机构连结的2个部分即a1、a2部分、以及与该a1、a2部分连接并与所述小腿部的胫骨粗隆相对配置的b部分,在该b部分上配装有与所述小腿部的胫骨粗隆相接触的缓冲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辅助装置还具备板状的足部支架和脚腕关节机构,所述足部支架具有以搭载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足部的方式配置于该足部的底侧的部分;所述脚腕关节机构将该足部支架连结于所述小腿部支架的下端部,所述小腿部支架构成为在所述小腿部的前面侧沿着该小腿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脚腕关节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在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足部的足背上侧具有使所述足部支架相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在侧倾方向上相对旋转的关节轴,并且在所述辅助对象者的腿的脚踝的两侧具有使所述足部支架相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在俯仰方向上相对旋转的关节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足部支架相对于所述小腿部支架在横摆方向上的相对旋转通过所述小腿部支架的扭转来实现。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袖山庆直竹中透五味洋池户洋介片桐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