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PTFE树脂,与现有PTFE树脂相比其不易变形,而且不需要热压印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聚四氟乙烯成型体是通过将具有选自由氰基(-CN)、通式(1)表示的第1官能团和通式(2)表示的第2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性官能团且即使加热到熔点以上也不发生实质性流动的交联性聚四氟乙烯加压成型后进行烧制而得到的。所述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OR↑[3]、-N(R↑[3])↓[2]、-R↑[3],R↑[3]是碳原子数为1~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是氢原子。所述通式(2)中,R↑[1]为氢原子、卤原子、-OR↑[3]、-N(R↑[3])↓[2]、-R↑[3],R↑[3]是碳原子数为1~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是氢原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四氟乙烯的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由该成型方法得 到的聚四氟乙烯成型体和聚四氟乙烯交联体粉末。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涉及 能形成交联结构的交联性聚四氟乙烯。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聚四氟乙烯交 联体粉末或其与交联性聚四氟乙烯的树脂混合组合物、由该树脂混合组 合物得到的树脂混合成型体。
技术介绍
聚四氟乙烯(以下简称为PTFE)树脂在耐化学性、耐摩擦性、耐候性、 电气绝缘性、阻燃性等方面优异,被广泛用作滑动材料、阻燃性添加剂、 低介电常数膜材料等。但是,PTFE树脂具有在滑动环境下或高温压縮环 境下磨损和蠕变大的问题。因此,在产业界希望进一步提高PTFE树脂的 磨损特性和蠕变特性等。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在PTFE树脂中混合 添加剂"的方法和"对PTFE树脂照射电离放射线来使PTFE树脂交联(例 如,参见专利文献1和2)"的方法等广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另外, 还报道了如下方法等"通过对引入了羧基等的PTFE树脂进行热处理来 使PTFE树脂交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的方法;"将氟化沥青和PTFE 树脂混合后,通过进行加热或进行电离放射线的照射来使PTFE树脂交联 (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的方法;"在PTFE树脂中混合比表面积为1.0 2.0mVg的碳纤维(例如,参见专利文献5)"的方法。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7-1184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2906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3-23475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2003-11929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4108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混合添加剂或碳纤维"的方法有可能在PTFE树脂的成型体 的各种物性方面产生各向异性,同时有可能对PTFE树脂的表面特性(低 摩擦性等)带来不良影响。并且,据报道,若利用"对PTFE树脂照射电 离放射线来使其交联"的方法,则得到的PTFE树脂具有低磨损性,然而, 由该方法得到的PTFE树脂成型体存在会发生由电离放射线所致的PTFE 主链的切断而引起的强度降低和结晶性降低的问题,此外还存在非结晶 部分先发生交联而导致交联的不均一性这种由放射线交联物自身所产生 的问题。并且,该方法中,需要在PTFE的熔点以上的高温下对PTFE成 型体进行热处理,而且需要进行该温度上下20°C、优选上下5'C的精密 的温度管理,进而需要在低氧浓度下进行热处理以获得良好的交联效率。 因此,为了采用该方法,必然需要昂贵的装置。另外,该方法中,在装 置的构成上,难以对PTFE成型体均匀照射电离放射线,在PTFE成型体 为粉末的情况下,存在交联结构的导入不均匀的问题,在PTFE成型体为 膜的情况下,存在产生褶皱等的问题。此外,在利用热进行交联时,性 能提高的效果不足。另外,"利用氟化沥青使PTFE交联"的方法中,存 在交联反应中产生有毒的HF气体和F2气体的问题。进而,如日本特开 平2001-24068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14883号公报等所示,按上述方 式得到的交联PTFE的粉末(以下称为交联PTFE粉末)的压縮成型中存在 由于难以仅对交联PTFE粉末进行压縮成型因而需要在压縮成型前与未 交联PTFE进行混合的问题、如果交联PTFE的含量提高则难以进行压縮 成型的问题、以及由于在压缩成型时需要采用自熔点温度以上进行加压 冷却的热压印(hot coining)法因而生产率差的问题等。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PTFE树脂,其能够通过压缩成型等通常 的成型方法制造,而不需要昂贵的装置或生产率差的热压印法等,且制造 中不产生有毒的物质,并维持了现有的强度、结晶性和表面特性等,而且 不存在各向异性和不均一性,与现有的PTFE树脂相比不易发生变形。本专利技术的聚四氟乙烯的成型方法中,将具有选自由氰基(-CN)、通式 <formula>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formula>(l)表示的第1官能团和通式(2)表示的第2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性官能团且即使加热到熔点以上也不发生实质性流动的交联性聚四 氟乙烯加压成型后进行烧制。(通式(l)中,Ri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OR3、 -N(R3)2、 -R3, W是碳原子数为1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是氢原子)(通式(2)中,E/为氢原子、卤原子、-OR3、 -N(R3)2、 -R3, 113是碳原 子数为1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是氢原子)此外,本说明书中,"碳原子数为1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是 指1个以上的氢原子可以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 10的烷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聚四氟乙烯成型体是将交联性聚四氟乙烯加压成 型后进行烧制而得到的,所述交联性聚四氟乙烯具有选自由氰基 (-CN)、通式(l)表示的第1官能团和通式(2)表示的第2官能团组成的 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性官能团,即使将该交联性聚四氟乙烯加热到熔 点以上也不会发生实质性流动。并且,所述交联性聚四氟乙烯更优选 具有选自由氰基(-CN)和通式(l)表示的第1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 一种反应性官能团。(R'和RS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OR3、 -N(R3)2、 -R3, W是 碳原子数为1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氢原子)(E/为氢原子、卣原子、-OR3、 -N(R3)2、 -R3, R3是碳原子数为l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氢原子)本专利技术的聚四氟乙烯交联体粉末是通过使具有选自由氰基(-CN)、通 式(l)表示的第1官能团和通式(2)表示的第2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 种反应性官能团且即使加热到熔点以上也不发生实质性流动的交联性聚 四氟乙烯发生交联反应而得到的。并且,所述交联性聚四氟乙烯更优选 具有选自由氰基(-CN)和通式(l)表示的第l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反应性官能团。(R'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OR3、 -N(R3)2、 -R3, 113是 碳原子数为1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是氢原子)(W为氢原子、卤原子、-OR3、 -N(R3)2、 -R3, R3是碳原子数为l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是氢原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交联性聚四氟乙烯具有选自由氰基(-CN)和通式(l) 表示的第1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性官能团。(Ri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OR3、 -N(R3)2、 -R3, 113是 碳原子数为1 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垸基或氢原子)因而,通过在200。C 聚四氟乙烯的熔点的温度对上述交联性聚四 氟乙烯进行加热来使其发生交联反应,可以得到本申请目的的聚四氟乙烯成型体或聚四氟乙烯交联体粉末。并且,通过对上述聚四氟乙烯交联体粉末进行压縮成型、柱塞挤出 成型、料浆挤出成型等还能够得到本申请目的聚四氟乙烯成型体。进而,还可以将上述的交联性聚四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交联体粉末 分散或混合在成型用树脂/弹性体等其他树脂或者树脂前体中来用作改性 材料。作为得到这样的混合成型体的方法,可以举出将上述交联性聚四 氟乙烯组合物与树脂或树脂前体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对该混合物进行 加热成型的方法;将上述聚四氟乙烯交联体粉末与其他树脂或树脂前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四氟乙烯的成型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将具有选自由氰基(-CN)、通式(1)表示的第1官能团和通式(2)表示的第2官能团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反应性官能团且即使加热到熔点以上也不发生实质性流动的交联性聚四氟乙烯加压成型后进行烧制, *** (1) 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卤原子、-OR↑[3]、-N(R↑[3])↓[2]、-R↑[3],R↑[3]是碳原子数为1~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氢原子; *** (2) 通式(2)中,R↑[1]为氢原子、卤原子、-OR↑[3]、-N(R↑[3])↓[2]、-R↑[3],R↑[3]是碳原子数为1~10的含氟或不含氟的烷基或氢原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难波义典,高明天,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