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包括:控制模块,其包括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获取模块和微处理器;变速器控制模块,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变速器控制模块上;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第二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上;以及油温控制模块,微处理器联接到油温控制模块上。通过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能够主动地对自动变速器中的冷却油进行加热/冷却/旁通,由此能确保冷却油的油温处于期望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自动变速器的效率和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自动变速器控制领域,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用于对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油温进行主动控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石油资源的不断消耗,本领域对车辆油耗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汽车的动力传动装置,自动变速器的传递效率对整车的油耗有显著的影响。已知的是,变速器冷却油的油温是影响自动变速器的传递效率的重要因素。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对自动变速器冷却油进行油温控制的技术,例如,简单地通过冷凝器来对自动变速器的冷却油进行自然冷却。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若干问题。一方面,在车辆启动后,通常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运行,才能使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油温升高到期望的范围内,这影响了自动变速器的效率和整车油耗。另一方面,当在周围环境处于高温状态或在极端工况下运行时,仅靠自然冷却难以将自动变速器的油温维持在期望的范围内,使得自动变速器被迫在非期望的油温范围内运行,这可导致车辆性能下降甚至出现部件损坏。因此,在本领域中存在对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油温进行主动控制的需求,使得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油温能够根据期望快速上升或下降,以便使自动变速器尽可能地在期望的油温范围内工作,并且因此获得更低的整车油耗并实现更高的整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用于对自动变速器冷却油的油温进行主动控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模块,其包括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获取模块和微处理器;变速器控制模块,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变速器控制模块上;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第二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上;以及油温控制模块,微处理器联接到油温控制模块上。备选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回路、至少一个冷却回路和至少一个旁通回路,并且油温控制模块位于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中。备选地,油温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加热回路中的电加热器。备选地,油温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水泵、冷却水阀、冷凝器、冷凝风扇、散热器中一种或多种。备选地,油温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旁通回路中的旁通阀和旁通通道。备选地,油温控制模块还可包括位于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中的流量控制阀。备选地,微处理器构造为通过第一信号获取模块来从变速器控制模块获得第一状态信号,并且通过第二信号获取模块来从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获得第二状态信号,并且微处理器构造为通过将第一状态信号和第二状态信号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油温控制模块。备选地,第一状态信号为指示自动变速箱目标油温的范围的信号,并且第二状态信号为自动变速箱冷却油入口的油温信号和出口的油温信号。备选地,微处理器构造为:根据第二状态信号来判断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并且如果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高于第一状态信号的上限,则启动冷却回路中的油温控制元件;如果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低于第一状态信号的下限,则启动加热回路中的油温控制元件;并且如果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位于第一状态信号所指示的范围中,则调节旁通回路中的油温控制元件。备选地,根据第二状态信号来判断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包括:以自动变速箱冷却油入口的油温信号作为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或以自动变速箱冷却油入口的油温信号和出口的油温信号的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作为自动变速箱冷却油的油温。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平稳、可靠性高等优点。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能够主动地对自动变速器中的冷却油进行加热/冷却,或控制冷却油进行旁通,由此能确保冷却油的油温处于期望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自动变速器的效率和整车性能。附图说明以下将接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且可能进行了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变化。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语理解为限制性用语。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其中,控制模块10包括第一信号获取模块11、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获取模块12和微处理器13。第一信号获取模块11和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获取模块12分别与微处理器13联接。优选地,第一信号获取模块11联接到变速器控制模块21上,并且第二信号获取模块12联接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22上。另外,微处理器13优选地联接到油温控制模块23上。其中,第一信号获取模块11优选地为CAN模块,并且第二信号获取模块12优选地为I/O模块。CAN模块优选地还可包括高速CAN模块和低速CAN模块,以便根据需要传输不同的信号。油温控制回路22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回路和/或加热回路和/或旁通回路,并且油温控制模块23优选地设置于油温控制回路22。在油温控制回路22为冷却回路的情况下,油温控制模块23可包括冷却水泵、冷却水阀、冷凝器、冷凝风扇、散热器中一种或多种。在油温控制回路22为加热回路的情况下,油温控制模块23还可包括电加热器和/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加热元件。备选地,油温控制模块23还可包括流量控制元件,例如流量控制阀、流向控制阀和四通阀等,以便调整冷却油的流量。此外,油温控制回路22还可为旁通回路。这时,油温控制模块23还可包括旁通元件和旁通通道等。其中,旁通元件可为旁通阀、四通阀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元件。旁通回路构造为使冷却油中的一部分或全部根据需要通过旁通元件和旁通通道来绕过自动变速器,并且不会与自动变速器进行热交换。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领会的是,还可在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中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型的油温控制回路,例如,同时设置两个或多个冷却回路、加热回路或旁通回路。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油温控制回路22包括冷却回路和加热回路和旁通回路,并且第一信号获取模块11从变速器控制模块21获得第一状态信号,第二信号获取模块12从油温控制回路22获得第二状态信号。其中,第一状态信号优选地为自动变速箱目标油温范围信号,自动变速箱目标油温信号例如可为一个期望的信号范围或温度范围,包括期望温度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以用于进行控制。第二状态信号优选地包括自动变速箱冷却油入口的油温信号和出口的油温信号。为了获得第二状态信号,油温控制回路22中优选地设置有用于感测油温的传感器,例如设置在自动变速箱油路的入口和出口处。由于设置传感器和感测温度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故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模块,其包括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获取模块和微处理器;变速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所述变速器控制模块上;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所述第二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上;以及油温控制模块,所述微处理器联接到所述油温控制模块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模块,其包括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至少一个第二信号获取模块和微处理器;变速器控制模块,所述第一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所述变速器控制模块上;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所述第二信号获取模块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上;以及油温控制模块,所述微处理器联接到所述油温控制模块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包括至少一个加热回路、至少一个冷却回路和至少一个旁通回路,并且所述油温控制模块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加热回路中的电加热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却回路中的冷却水泵、冷却水阀、冷凝器、冷凝风扇、散热器中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控制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旁通回路中的旁通阀和旁通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温控制模块还可包括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油温控制回路中的流量控制阀。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变速器油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庆,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